X

Bossini堡狮龙半年亏损过千万,“港资服饰”集体没落了吗?

近日,堡狮龙国际发布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半年业绩,集团实现收入约9.74亿港元,同比减少4.68%,净利润亏损1182.2万港元,转盈为亏,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690.4万港元。

财报中,堡狮龙将亏损原因归结于:服装零售市场持续疲弱但竞争激烈,加上外汇兑换波动,导致公司在香港及澳门的零售业务及出口特许经营业务相关的溢利下跌。此外,由于中国大陆实施“一周一行”政策,加上旅客消费模式转变(更多深度旅游而非零售购物),这种不利因素导致店内消费下跌,因而影响了占整个集团综合收益50%以上的香港及澳门地区零售销售额。

按区域:

  • 中国香港及澳门市场,包括零售及出口特许经营业务,总收益为6.46亿港元,下跌9%,零售业务的同店销售额下降4%。
  • 大陆市场收益增长13%至1.71亿港元,同店销售额录得增长9%。
  • 中国台湾地区总收益上升10%至8700万港元,同店销售额录得5%增长。

截至2018年2月的最新数据,堡狮龙目前拥有940间店铺,包含282间直营店和658间特许经营店铺。

曾经香港及澳门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

业绩持续低落

Bossini堡狮龙是香港最著名的富有欧、美风格的休闲服装品牌之一,bossini堡狮龙服装设计一直以简洁流畅、紧贴潮流及休闲舒适等优点而称誉。

堡狮龙由香港“针织大王”罗定邦于1987年在香港开设第一间专门店,在1993年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经过约30的迅速发展,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营运平台及分销网络,并成功将业务拓展至全球约三十个国家及地区,以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为五大核心市场。

堡狮龙曾是香港及澳门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自2016年初以来,由于内地市场激烈竞争和香港旅游、零售市场疲弱,堡狮龙持续发布多个盈警,该集团2014财年、2015财年、2016财年净利润逐年暴跌,分别录得1.27亿港元、1.15亿港元、2,500万港元。2017财年,堡狮龙销售额同比减少12.9%至20.2亿港元,净利润则同比暴跌98%至488.6万港元。

堡狮龙质检不合格

堡狮龙的衣服质量存在问题,自2007年以来,堡狮龙至少有4次被质检部门检测出产品不合格。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发布2017年广东省女士服装产品质量“双随机”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堡狮龙的质检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纤维成分及含量、pH值、接缝性能、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等8个项目。

“港资”服饰品牌集体没落

班尼路被出售

在ZARA、H&M等快时尚和电商的猛烈冲击下,一些香港服装品牌在激烈的市场夹缝中求生存。2016年,80后都穿过的班尼路品牌就被母公司香港德永佳集团以2.5亿元的价格出售,一度令人唏嘘不已。其它部分香港品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班尼路

Esprit大幅亏损,大幅关店

Esprit于1992年进军大陆市场,比优衣库早十年,但是也敌不过外来的快时尚,收入持续下滑,沦落至亏损的境地。Esprit母公司思捷环球早前发布盈利预警,称预计其2018上半财年净亏损将在9.5亿至9.8亿港元之间,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100万港元。Esprit 在亚洲区域的业务也大幅度下滑。根据去年9月公布的季度业绩,亚太地区仅占10%,远低于欧洲。公司已经关闭香港尖沙咀旗舰店,公司计划在今年年底关闭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业务,集中发展亚洲市场。品牌分析称,亏损的出现主要受Esprit近年来在中国内地业绩大幅下跌和其对零售分销渠道的重组举措影响。

Esprit

I.T香港门店销量不断走低,逐渐以大陆市场为主导

因香港零售的持续低迷,在香港门店数量众多的I.T也不好过。I.T集团在本财年的前9个月内,香港及澳门地区收入同比减少3.9%,内地同比增长1.1%,日本及美国则同比大涨30.7%。2016/2017财年,虽然其整体业绩呈现上涨趋势,主要还是凭借中国大陆和日本地区市场的强劲回暖,香港地区仍出现了负增长,期内零售总收入下跌6.3%至32.43亿港元,香港市场的销售面积也有意识地减少了7.7%。同时,香港营收贡献也从2015/2016财年的46.3%下滑到了期内的41.0%。

香港零售环境困局究竟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

高额租金、游客流失、消费力疲软、电商冲击、可选择市场和品牌增多、内需动力不足等......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大陆游客为主要支撑的香港零售业节节败退背后隐含诸多复杂因素。香港统计局的数据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2017年,香港零售业自2014年以来首次录得增长,截至这个时间点,已经历连续超过20个月下滑。

时尚界这一轮残酷的洗牌,一边是时尚老牌纷纷面临关店潮,另一边则是快时尚抢占了时尚界的半壁江山。在优胜劣汰的规则下,香港对于时尚品牌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方面,香港已经不再发挥关键作用。香港想要重新成为大陆游客的首选购物目的地,变得日益困难。

可以说,香港零售业的前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策略,如何应对新环境新市场新变局,如何突破零售僵局?在奋力抵抗衰退的同时,依靠游客带来的生意恐怕难以为继,必须开始重新整合品牌业务,去倚靠更强大的运营能力让“地理困局”尽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