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之三——在礼锁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马生彩编辑整理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雷冰审核

(一)在礼姓氏追远,千古冤魂花用吉-在礼花氏

(二)文韬武略锁阁老-在礼锁氏

(三)进士门第-在礼马氏

(四)祖传世医、功同良相-在礼刘氏

(五)李门人才辈出-在礼李氏

(六)书香门第 教育世家-在礼张氏

(七)义举感天地 美德传古今-在礼郭氏

(八)在礼五王-在礼王氏

(九)耕读传家 故县陈氏-在礼陈氏

(十)贺家大院兴衰记-在礼贺氏

始祖黄帝像、舜帝像,此图像来自新加坡

进士门第 在礼马氏

(马五三、马老虎/供稿)

在礼村马氏自明初移居在礼村,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马氏家族人丁兴旺现在在礼马姓人口有一千多口,占全村总人口三分之一。在礼村有“马进士”及“进士门楼”的传说,故马姓堪称进士门第。2014年春,在礼马氏家谱在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新修续完成,现摘录新家谱部分片段于后。

在礼村马姓的历史渊源及现状

明朝初年,随着全国的大移民潮。陕西扶风一家马姓兄弟七人以雷、雨、风、雪、电、雾、霜为名号,按当时的规定,雷、雨、风、雪、电、兄弟五人迁居河南。雷居住在礼村、雨居住马营村、风居住杨坡村、雪居住中益村、电居住在今宜阳平泉村,雾、霜留居原郡,在礼村马姓就是“雷”的后代。

推究姓氏的起源,《姓纂》上记载马姓“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封为马服君,子孙氏焉,赵奢兴,赵灭,徙咸阳,望出扶风。”意思是说:马姓最早祖先是赢姓伯益的后人赵王的儿子赵奢。赵奢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子孙就姓复姓“马服”后改为单姓“马”。赵国灭国之后,马姓后代迁徙到咸阳居住。其后代在扶风郡成为望族。

在礼村马姓是雷的后代子孙,至今已传至第二十三代。在迁到在礼后的五、六百年里,人口又多次迁徙。一百多年以前迁到內乡县的、迁到卢氏县的、迁到商县的、迁到中峪的人到现在已断绝来往,说不清楚了。现在,除居住在在礼村之外,在本县的已分居在谷圭后坡、沪池村、东南村、西寨村、老城、东关窑、小金庄、陈吴、大原、王村、余庄、溪村、祁家沟、园子等村及县城。外迁出县的分居在陕西省的武功、普集、周至、华县、澄城、富平、渭南市、宝鸡市、西安市;青海省的西宁市;新疆的阿克苏;河北省的唐山市;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义马市、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江苏省的南京市等地。现有男女人口在两千人以上。

马氏祖祠

马氏祖祠始建于何时,并没有明确记载。

据传说,当时的大门楼是用麦秸苫成,据此可以推测始建的祖庙不会太豪华。至清顺治年间,马起龙中进士后,对家庙进行二次重修。正殿规制为三开间,进深三丈,方砖铺地,正中间设有祭祀用的台阁,约6平方米,上边摆放牌位、香炉、烛台等物。紧靠正殿前,还有卷棚三间,进深小于正殿,这些建筑物所用木料讲究,正殿所用柱子一人双臂才可抱。前檐用的平是通的,有十米长。工艺也很讲究。所有柱子、大梁、二梁皆用色彩绘制图案。房椽全是方形的,上盖用小方砖为笆,勾檐滴水。正殿上盖既有仰瓦还有匍瓦,屋脊高大,屋脊所用砖,都雕刻有各种不同的兽形图案。卷棚的前檐采用了重檐形式,且进行了彩色绘图,只可惜当时没有留下照片。庙院大门也改建成砖木结构,大门口放石鼓一对,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两小间耳房,正院内靠北头东西有巨柏两株,西边的较大,胸围由三个成年人双臂才可抱。东边那棵稍小。1958年——1959年被伐。庙院正院以东,还有侧院一空。其院北头有北屋五间,两院之间有院墙相隔,设门可通。两院总面积占地两亩有余。

老祖庙卷棚1971年被毁,正殿1975年被毁,材料用于在礼学校建设。现有的家庙是1999年族人集资所建。

马氏祖坟

马氏祖坟位于牙口村东偏北方向 600 米左右的寿安山北麓。坟地南是地势陡峭的土坡,且呈罗圈弯状,坟地地势大体平坦,面积约十余亩。后被水冲成的沟分成东西两块地。祖坟中埋葬着迁到在礼后最早的三代人。沟东的一块地中坟头多,沟西地块中坟头少,坟头后来被平掉。今人难以确定西边地中坟头的位置。

从第四代人起,去世后的人,不再埋入祖坟,而迁葬于在礼村西坟地。据说,村西坟地占地十余亩,坟头众多,高大的柏树近百十棵,树木高大茂密、阴森可怖。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见过,还可回忆当时景象。 1958 年大跃进时期,树木被伐,坟头被平,改为耕地。

村西坟地约葬有十代人,随着人口增多,坟地已无穴可用。之后,各门人各自重新选了坟地,至今马氏没有集中连片的坟地。

马氏家风族规

马氏家风族规为:

祖风懿德 传统优良 子孙后代 继承发扬

遵纪守法 躬谨谦让 伸张正义 勇于担当

牢记:

人为本,和为贵,团结共处和睦邻;

忠为本,义为先,尽职尽责多奉献;

孝为本,顺相随,敬老爱幼享天伦;

慈为本,善相随,帮困济贫积功德;

诚为本,实相随,恪守信用不欺人;

勤为本,俭相随,家族昌盛福满门。

人和:和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只有家族和睦,乡邻和平共处,和善互爱,团结一心,才能营建和谐社会。

忠义: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信仰,忠于职守。义:讲义气,讲道理,尚勇武,尚信誉。

孝顺: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敬奉祖先是做人根本。

慈善: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多行善举,为社会无私奉献。

诚实:以诚待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勤俭:成由勤俭败由奢。勤能补拙,俭以养德。

历代名人

马起龙:在礼人常说起的马进士,乃是在礼马氏自陕西扶风移民定居在礼后,二门第八世祖,名讳马起龙。清顺治丁酉科(1658年)举人,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进士。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但命运不济,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其妻励志守贞,哺育幼子功易入邑庠。(民国六年县志)

马腾蛟

马腾蛟(1873—1915)字亦龙,三门十六世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秀才,宣统元年(1909年)加入同盟会。

科贡功名

马氏一族移居在礼村后,特别重视文化教育,除了马起龙中进士外,还有许多有成就者:

三门六世祖骥 任原武县教谕。署洛原县(民国六年县志253页)

三门九世祖遴 任修职郎、确山县训导(民国六年县志253页)

二门九世祖尽廉 乾隆四年贡生、扶沟教谕(民国六年县志253页)

三门十一世祖圣清 乾隆十三年贡生(民国六年县志253页)

三门十四世祖端 正八品 侯选京历(民国12年族谱)

二门十五世祖登瀛 道光十七年贡生(民国六年县志256页)

二门十五世祖应午 民国东路总运粮官 署华阴县正堂印 (民国12年族谱)

三门十五世祖后坡一支 曾任确山县正堂(名字待查碑石)

三门十七世祖庭彦 清光绪六品军功(民国12年族谱)

五门十八世祖龙光 清光绪举人(民国12年族谱)

乡耆

马成章,三门十四世人,在礼村人,服田力穑,享年八十七岁,光绪三十三年卒。(民国六年县志328页)

马瑞法,二门十四世人,在礼村人,农工并理,享年八十六岁,光绪三十三年卒。(民国六年县志328页)

贞烈节悌

贞烈节悌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一种美德,今天已不适宜。这种封建伦理是对妇女的束缚和摧残。民国时已提倡妇女解放,这种观念已被破除。但她们孝老爱亲的精神,也为当今妇女的表率,今人仍须传承发扬。让人间充满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诸生马云锦二门十四世人,妻锁氏,长沙道锁青缙女,慧而贤。明末寇匪攻王范寨,锁氏年二十有四,毅然曰:“吾岂可缓须叟死,耳贼之言,见贼之面乎”!遂投井死。(民国六年县志341页)

进士马起龙二门八世人,妻赵氏,年二十六岁,夫故,励志守贞,上事衰舅,下抚弱孤。邑令顾旌其门。(民国六年县志344页)

马画易二门九世人,妻赵氏,年二十三夫故,守节五十五年。(民国六年县志345页)

马尽节二门九世人,妻卫氏,年二十二岁夫故,子经邦甫三月,扶子成立为邑庠生。守节三十余年,立坊旌表。(民国六年县志345页)

马清祺二门十三世人,妻王氏,在礼村人,年二十二夫故,守节三十余年。(民国六年县志407页)

马长安二门十六世人,妻金氏,在礼村人,年二十四夫故,守节三十九年。(民国六年县志410页)

马荣兴三门十六世人,妻曲氏,在礼村人,年二十二夫故,守节三十三年。(民国六年县志411页)

马长安五门十六世人,妻贾氏,在礼村人,年十九夫故,守节五十二年。(民国六年县志412页)

传说故事 进士门楼

在礼人都知道马家进士门楼的传说。马氏在在礼定居后,在东街修建了祖祠。当时祖祠十分简陋,连门楼也是用麦秸笘成的。这个不起眼的麦秸门楼,就是“进士门楼”。

传说有一天,俩位术士在东街过,其中一位端详门楼良久,说道:“这家人家真是了不得,进士多得很,门楼上一根麦秸一个进士。”另一位说: “我看只有一个进士”。人问其故,答曰:“第一个人中进士后,必定翻修祖祠,扒掉麦秸门楼就不可能再有进士了”。以后的事实真让那个术士言中了,马起龙生性争强好胜,中进士后,嫌祖祠简陋,于是大兴土木,重新修整祖祠。祖祠原来的土木结构,换成了砖木结构。原来的麦秸门楼也被改建成了砖瓦门楼,很是气派,但却破坏了原来的风水。只出了他一个进士,直至1911年帝制灭亡,科举制度废除,以后二百多年只出了一位举人,八位贡生,进士再也没有了。

马起龙赶考

马起龙,天资聪慧,《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相传,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科举考试,考场中央放了一个大坛子,肚大口小,坛底点燃一支蜡烛。主考官让考生绕坛子转一圈观看后,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让他们开始答卷。有些考生目瞪口呆,还不知道是什么题目,怎能答卷?考场上鸦雀无声。主考官静坐等待,不时看着计时器——沙漏。当沙漏计时三分之一时,马起龙交上了考卷,考卷上作文题目写着:“惟探坛而灭明矣”几个字。这是《四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只有把头探到坛口才能吹灭坛底的蜡烛。主考官看后十分高兴,点他为丁酉科头名举人。顺治十八年辛丑科(1661年)赴京赶考考中进士(民国六年县志251页)。从此祖庙上挂起“进士”的匾额。

马起龙智破迷局

锁阁老告老还乡后,对晚辈关怀备至,着意栽培,以前文人学士聚会,难免诗文酬唱的习俗,阁老对后生的智力启迪则别出心裁。

一年腊月祭灶后,阁老命人在路旁扎一个草人,左手拿二百文铜钱,右手拿一把刀,贴子上写明:“打一俗语”。谁猜着敬备酒席一桌。引来许多文人争相见猜,天天如赶庙会般,猜来猜去都猜不着,大家更感到锁阁老的学识高深莫测。新科进士马起龙经过反复思考,先把草人手中的钱装入自己的口袋,然后拿下右手中的刀砍掉草人的头,说:这叫“得财伤主”。

大年初一那天,很多晚辈照例到锁阁老家拜年,锁阁老备酒设宴,请马起龙上座,当众夸赞马起龙智深才高,文思敏捷,前程无量。(洛宁县志785页)。

重续马氏族谱序

洛宁县在礼村马姓家族,自明朝初年由陕西扶风移民到此地,至今已五百余年。目前,全族仅存一本民国初年编写的族谱,从上次族谱编写至今已近百年,其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等重大社会变改,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对家族的繁衍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在生育观念上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由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男女并重。随着家族人口数量增多,辈份次序跨度达七代之多,族内人各辈份之间的称呼已难以厘清,且将发生辈份混乱的现实,加之人口再次迁徙,许多人分散至全国各地,恐将失去联系之现状,众多族人强烈要求在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下,重续马氏族谱,根据社会发展、观念更新、借鉴外族大姓家谱编写之经验,新族谱采纳龙凤家谱之形式,以适应时代要求。

在族人的共同商议后,推举马五三、马老虎为总负责人,推举出长门的马文亮、马长生、二门的马建中、马学良,三门的马中立、马小乐、马锁柱、马学文、马红军、马京彩、马光民,四门的马元章、马来印、马万周,五门的马新平、马寿民、马关波为修订族谱成员。本着依据史实、有利团结,以促进家族兴旺的精神,努力完成族谱编写工作。为上对祖宗负责,下无愧于后代子孙。

谨以此为序。

在礼村马氏第十六代孙马五三 2013年3月18日

大事记

1、明朝初年,陕西扶凤茂陵有马氏七兄弟:雷、雨、风、雪、电、雾、霜,也在移民之列。按规定:“四留一,六留二,八留三”的原则,兄弟七人也只能在原籍留二人。于是雷、雨、风、雪、电五兄弟迁移河南。分别移居于永宁在礼、马营、杨坡、中益和宜阳平泉。定居在礼一支应为老大雷。

2、先祖定居在礼后,曾在中寨及南寨十字街植下两株思乡树——国槐,十字街一棵伐于1958年,中寨一棵现今仍存活。长在中寨马姓居住区内。公元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挂牌定为一级保护古树,测定树龄为五百六十年。

3、定居在礼马氏先祖在南寨东街选址建祖祠一座(年代不详)。

4、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门八世祖马起龙中进士后,重新扩修祖祠。

5、清光绪十八年,五门十八世祖马龙光考中举人。

6、民国十二年,1913年修续马氏族谱。族谱由永宁书局修订,系黄棉纸手抄本,只有世系传承表,无序。由族人马浩儒珍藏。缺失西街五门资料。辈字失传。手抄本成为修新族谱的唯一依据。

7. 1915年三门十六世祖马腾蛟,同盟会成员,永宁议事会会长,发动交犁耙运动,同年被捕,解洛阳遇难。

8、1975年因扩建在礼小学,祖祠被拆毁,材料用于建校。

9、1999年春,族人集资在原址上重建祖祠三间。

10、2012年9月,平泉族人走访在礼族人,了解在礼本族近况,商议筹备五村马氏联谊事宜。

11、2013年正月十四马氏五村族人在平泉首次相聚联谊沟通,出席代表60余人,实现马氏移居永宁后,相隔近六百年的首次相聚。

12、2013年正月十六,平泉人带六盘大鼓到在礼家庙祭祀先祖,同在礼族人联欢。

13、2013年4月马氏五村代表商议决定,将二十一代至四十代辈字定为:“继、往、开、创、弘、扬、宗、德、永、保、团、结、万、众、一、心、前、程、似、锦”。并勒石五碑,刻同文,分立于五村祖祠。

14、2013年重修族谱,开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15、2014年正月十四,五村马氏族人汇聚在礼进行第二次联谊,出席代表120余人。

16、2014年春,新族谱编写完成,刊印成册发放。(本节由马五三、马老虎审订)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马老虎,住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农民,70岁。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现住洛宁县委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