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乡建相见:厦门海沧青礁院前红砖宅角

“师姐,你们一定要来啊!”HJ轻柔而坚定的声音邀请着我们。“乡建社”、“社会实践”、“院前”、“红砖宅角”,这半年来,这些词汇不断灌入我的耳中,脑中游丝却结不出张清晰的网。几个月前在仙台开会,跟着穿上“乡建社”的T恤,拿着学生的文创产品,知道他们在从事乡村营建的工作,希望更多的人支持参与。然而,这一切对于在狮城忙碌教研的我,似乎很遥远。

一月的厦门,天气变幻不定,几日寒冬几日炎夏,密集的教学考察交流,时光飞转,就在即将结束访学时,HJ打来电话说,“定了。5号下午揭牌!”第二天,OS和我接到邀请函,第三天上午拜见新加坡驻厦门总领事,幸得媒体加持,一行人匆匆赶往院前,一切以中国速度进行着。

当车接近目的地时,远远望见山头上的高大塑像,不禁脱口而出“保生大帝!”忽然意识到这里就是海沧青礁,此地的慈济宫是保生大帝信仰的祖庙之一, 所谓的“院前”就是青礁村院前社,“红砖宅角”是村中一处老宅的护厝,颜姓主人将五间小屋提供给厦门大学,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因而得了这个雅号。

距离揭牌仪式还有几个小时,学生们忙乎着最后准备,有的摆放吊挂展板,有的清理桌椅板凳,有的打扫地板平台,七手八脚各处打转,忍不住想要提点意见,然而,看着他们专注的模样,忽然觉得所有的旁观者言都是无谓的。当他们全情投入,青涩的执着,纵有多少瑕疵,双手握住的真实,是青春永恒的记忆,作为师长,能够见证他们的努力,实是三生的缘份。

在院前社四下走走,阳光普照下的村落,青山在,绿水伴,整洁的道路农舍,间或保留着几栋老宅,很有新农村的架势。据村民说,颜氏先贤颜麟勤勉,在新加坡经商致富,于社会贡献良多,返乡修建红砖大厝。昔人已去,那一段往事变得模糊不清,唯有脊上檐下的泥塑彩绘,房前屋角的木雕石刻,依然可见当年风采。回乡倾资修建宅邸安养家眷,一直是华侨南洋奋斗的信念,也支撑着二十世纪闽南的城乡建设,留下无数叹为观止的产业。

中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加速,农村年轻人去城里打工,乡村落寞的山水,伴着留守的老人孩童。几年前,随着厦门城区不断扩张,院前社面临拆迁,村里的年轻人不愿故居失所,返乡成立合作社,普及卫生教育,清理乡村道路,以行动说服政府保留村落,将农地开辟成城市菜地,吸引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从而帮助乡民提高收入,院前社迅速成为“示范村”,各方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虽然不知道院前社将如何更上一层楼,然而,能够留住年轻人,珍惜老宅,善用农地,无疑是中国乡村未来的希望。那华侨归乡的赤诚,那尘封红砖宅里的往事,那世纪家国的期盼,敦促今人追寻先民南来北往的足迹,梳理闽南侨乡绵长的文化脉络。


END


原文题为

“院前红砖宅角”

刊登于《联合早报》

2017年1月21日“自在言”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