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场公益分享会,向你娓娓道来潮商和糖的甜蜜故事

“人类许多极不显眼的日用生活品和极常见的动、植、矿物的背后竟隐藏着一部十分复杂的、十分具体生动的文化交流的历史。糖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中华蔗糖史》开篇的话。

8月4日上午,由合胜读书会、汕头市潮商文化研究院、AIESEC暨南大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主题为“潮商和糖的甜蜜故事”的分享活动在合胜影城举行。

该活动报名时间一开始,便吸引了众多读者报名参与。据了解,当天报名时间不到一小时,人数已达到上限。这是一场如何有趣的活动?能够吸引众多市民群众热烈参与呢?

活动以介绍AIESEC暨南大学分会国际青年公益项目部作为开场。

观看部分《潮糖之路》纪录片

开场结束后,紧接着通过大屏幕向读者播放纪录片《潮糖之路》第六集《下南洋》。每位读者都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大屏幕上的内容,仿佛怕遗漏了什么重点信息。

这一集从年轻人阿财坐红头船漂泊去泰国讲述起,梳理出潮汕人下南洋与潮糖贸易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重点介绍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三个国家关于蔗糖与潮商之间的发展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场观众中有外国留学生,此次读书会在现场展播的纪录片是有中英文双字幕。

据官方介绍道,《潮糖之路》是关于潮汕蔗糖史的首部影视作品,全方位重现了中国木帆船时代潮州商帮和糖的甜蜜故事,再现了久远的蔗糖史背后,潮州先民的精彩往事。它梳理出潮糖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脉络,寻找那些在历史尘嚣里远去的潮人背影,解读潮商的缘起,同时挖掘潮糖与潮汕地区现实生活的细密联系及深刻影响以及跟随潮商漂洋过海的文化传播。透过纪录片,观众可以清晰完整把握潮汕蔗糖史,以及潮糖与潮汕人文历史和民俗的深刻渊源。

主创人员分享“潮糖”人文

播完视频,便是由两位纪录片的主创人员雨杭、袁少雄跟读者分享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纪录片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潮汕人文。雨杭老师介绍道,她自己并非潮汕人,大学毕业后才来到汕头工作,在制作这部《潮糖之路》纪录片的时候,她阅读了很多相关的史籍史料,可以说对潮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她看来,《潮糖之路》纪录片的开播,可以向大众解答了几个重要问题,如海滨城市为何那么喜欢甜的味道;潮州商帮靠什么发家致富;红头船长得什么样以及潮糖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袁少雄老师则认为,潮糖是解读潮汕商帮前世今生的重要密码。潮汕商帮下南洋,卷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融入到世界贸易的格局。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潮州商帮晋升中国三大传统商帮,晋商开票号,徽商卖盐,而潮州商帮的红头船里满载糖包,他们正是因糖而兴。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英国人喜欢喝加了糖的下午茶,用糖量剧增。欧洲人在南美洲种植甘蔗,却发现依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于是扩大范围种植范围——到东南亚种植甘蔗,此时潮汕人发现在东南亚有较好的就业机会,纷纷坐上了红头船下南洋。

潮汕美食中糖的印记

当天上午,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已经有读者可以在现场品尝到由老潮兴食品店提供的各种由糖做成的美食。只见每位品尝到美食的读者,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记者也忍不住拿了一小块酥糖来试吃,当酥糖入口的那一刻,完全感受到了它的酥脆香甜和不黏牙。

活动中还邀请了潮式粿品制作技艺第五代市级传承人郑冠虹来跟读者分享“潮汕美食中糖的印记”。在她看来,潮汕地区,很多地方美食小吃都属于糖制品。糖制品可以用来当茶配,潮汕人爱喝茶,但是茶喝多容易伤胃,于是就想到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胃。其次是可以用作潮汕重大节日的祭祀贡品,如粿品、糖塔等。再者就是用来制作糖水类美食,作为宴席的佐餐,如莲子汤等。潮汕人在办宴席上菜讲究头甜尾甜。

听完分享会,读者感受是这样的……

活动最后乃是互动环节,每个读者都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想跟主创人员进行互动。读者以大学生居多。

“此次读书会,让我对潮商这个群体和潮汕商业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刚刚视频中播出的马来西亚槟城是我很熟悉的地方,但是我却从未将它与潮汕文化联系起来。片中展示的潮商到马来西亚创业打拼并最终成为当地制糖业翘楚的场景,令我倍感亲切。”一名马来西亚的华裔学生馨慧说。

来自广东湛江一名大学生则是跟大家分享,“此次是我第一次来到潮汕地区,非常惊叹和讶异潮汕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例如刚刚多次提到的头甜尾甜、红头船的历史。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关于潮汕文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和探索的地方。感谢主办方,能有这样的活动促进交流学习。”

此外,活动采用中文和英文双语讲解。活动通过影像展播、嘉宾讲解以及现场品尝等方式,向观众更好地展示潮商和糖的历史关联以及糖在潮汕文化中的印记。

【全媒体记者】叶彤

【摄影】林奕莎

【作者】 叶彤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