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特朗普,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一个搞笑的老头,戴着一顶红帽子,对什么都说自己很懂,但是这位懂王起码说对了一点,就是现在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特朗普曾经说的非常直白:不再容忍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再让中国人“盗窃美国人的工作与知识产权”,于是大搞制造业回归政策,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现在来看很明显美国失败了,而且现在这个关税其实是对美国自身不利的。工业生产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回去,它一旦失去可能就要从零开始,而且美国这么多年间已经流失得很严重了。
那具体有什么体现呢?拿造船业来举例,美国《福布斯》网站7月23日发表了文章,把中国的造船业发展和美国的进行了比较,称美国造船业正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谷。
美国曾经在商业造船方面雄踞世界第一,但那是在木船时代,经过一百多年的衰退期以后,美国每年建造的远洋商船只有不到10艘,而中国每年建造的远洋商船超过1000艘。
这个1:100的比例虽然悬殊,但并不夸张,现在美国工业造血能力严重匮乏,而经济方面只是依靠美元的特权向全世界薅羊毛以及一些高科技产业来维持,这种“钱生钱”的模式看似很爽,但是后果却很严重,2019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投资拍过一部很有名的纪录片,名为《美国工厂》,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片中揭露了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美国人已经丧失了对劳动的热情,财富创造力大打折扣。
现在美国这个制造业的问题已经产生了很多连锁反应,比如造船能力可能将直接影响美海军舰队规模,前不久,美国密西西比州参议员罗杰·威克联合两院数名不同党派的议员,就提出了一份《追加拨款改善美国海军船坞基础设施》的相关法案,称希望美国国会能拨款250亿美元用于扩建升级美国的军用造船业。而美海军之所以提出这一要求,是因为以美国目前的造船能力,根本无法在未来的大国竞争中实现海军扩充计划,甚至连保证现有舰队规模不下降以及现役作战舰艇维护保养升级都十分困难。
而根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的报道,这份法案是紧随拜登约2.25万亿美元基建计划而来,其实美国早已有意识加强美国海军相关基建设施和设备建设,因为美国的船厂凭借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升级已经无法满足美国海军日常的造舰和维护需要,现在美国主要是依赖中国生产的港机设备、干船坞、龙门吊等设施来建造和维护军舰,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要吵吵嚷嚷地加强基建、扩建造船厂的深层原因,如果任由造船业衰败下去,那来中国修航母脸可就丢大了,美国最近的这个动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中国上海振华就要接到新的龙门吊订单了。
要知道,龙门吊是造航空母舰的必需设备。它可以将造船过程由传统的垂直建造改为水平建造,这样一来就会大幅度提高焊接质量,降低建造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幅提高造船速度。
而我们中国的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公司就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重型装备制造商,他的港机产品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80%以上,以生产超大型的龙门吊而著名,产品远销各个国家。不仅美国在用振华重工的机械来制造航空母舰,英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也同样会选择振华的产品。
这里还有一个趣事,2013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呼吁民众使用“美国制造”时,结果后方盖住起重机的美国国旗被大风一吹,露出了“ZPMC”字样,也就是振华的名字,简直是光速打脸。
现在振华重工几乎垄断了欧美市场,虽然如今已是业界的老大,但是其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如此傲人的成绩,其实得益于他的创始人,就是管彤贤。
管彤贤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传奇了,59岁创业,距离退休仅一年的他放弃了安闲的养老生活,而是毅然下海,成立了上海振华港机,仅用6年做到了世界第一,这个中的辛酸苦辣,大概只有本人才能体会,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振华的兴盛之路,窥见这位巨人的心路历程。
1992年,担任交通部水运司副处长的管彤贤应该迎来的是他的退休生活,但是听到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之后,让他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
在当时,港口机械制造领域里根本看不到中国企业的影子,管彤贤看到国内的港口起重机居然全部都是从国外高价买来的二手货,这说明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即使外国不要的二手货依然比国产港机好得多,当时中国的同行企业根本不受待见,毫无话语权。
这种现象让管彤贤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自己干?于是他马上给部领导“上书”,希望创立一家港机制造企业。
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实行,由部属旗下企业出资50万美元,上海港机出地、出人,成立了上海振华港机,寓意“振兴中华”。一开始公司仅有十几人,而且场地只是在上海浦东租下的三间破房。
起步阶段非常艰难,当时这个领域几乎被三星和克虏伯等国外巨头控制了全球95%的市场份额,中国国内最强的上海港机厂根本排不上号,而毫无名气的振华,很快就陷入了没有订单的困境,国内的大部分企业依然在选择向外国购买。
然而一穷二白的管彤贤却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就是比国外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管彤贤曾经精细地计算过,当时振华内部的劳动力成本只占10%,而美国却占到了30%甚至50%。这就意味着如果生产同样的产品,如果振华造价7000万美元,那么美国人自己造要花1亿美元。
所以在1992年年底,管彤贤用“上海港机”的名义,以报价低30%、白搭百万美元运费的条件,一举拿下了加拿大温哥华港的竞标。抢走了“第一单”。
这一单不为赚钱,只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打响第一枪,所以振华全体员工做得格外用心,而最终的成品,也让他们获得了第二单的机会。
此后,振华开始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让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大的竞争力,然而就在振华想进入美国市场时,却发现美国人的要求很严苛,他们不准到港拼装,而是要求整机运来。
当年只有荷兰的一家航运公司有这种运输船,但是条件特别霸道,运一次要150万美元不说,还不保证按时到货,但是货到就要马上交钱,否则按小时罚款。
面对一次又一次无理的条件,管彤贤决定制造一艘自己的运输船,最终购买了一条运煤炭的旧船,按荷兰特种船的样式改制成“振华一号”专用运输船。
而荷兰该公司看到管彤贤居然自己打造了运输船,马上换了一张脸孔,开始寻求合作,遭到管彤贤的拒绝后恼羞成怒,将振华告上法庭,结果自然是败诉。
之后振华又改了20多艘特种运输船,其中就包括我国第一、世界最大的叉装船“振华2号”,振华由此成为全球唯一能自造、自运的重型机械制造商。
1998年,美国发起6次港机国际招标,振华独中五元,同样在这一年,振华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全球第一,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
2000年,振华凭借全自动港机“攻破”了世界起重机之乡德国的大门。
而在2004年,振华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在新加坡港、韩国釜山港和迪拜港都拿到了巨额订单。
在振华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已经70多岁的管彤贤,每天早上7点半来到办公室,直到晚上11点才离开。他明白虽然振华靠价格优势站稳了脚跟,但是提高技术才是根本。振华之所以根基如此牢固,主要是因为它成熟的人才机制,和独立的研发平台,并且拥有独一无二的特种运输船队,这些都是振华手里的“硬牌”。除了龙门吊,振华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每年至少诞生一项世界第一”。
管彤贤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内涵的话:振华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