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甘文锋:2020年,香港终于清醒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甘文锋】

转眼又到2020年尾,一般这时候都会为香港写一些一年的检讨回顾,然后展望明年。如果要对今年的香港进行总结,笔者的评价就是“开始的终结”——开始是指回归后的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我会称之为“幻想阶段”,大家都对香港充满幻想,对“一国两制”有不同解读,对基本法有不同理解。经历过修例风波及疫情的痛击,社会完全撕裂了,却反而让大家都看清了,原来大家对“一国两制”、基本法、港人治港还有香港的国际地位有如此之多的迥异看法,往日用一句“狮子山精神”所涵括的价值观,俱往矣!

可能有读者会认为,“20多年才完结了这个幻想期,是不是太长了?看看澳门的现况,多正常。”我们要明白,香港曾被英国管治了150年,而且有一点不能不承认——英国的政治操作能力及国际影响力远胜葡萄牙,再加上香港的情况本就比澳门复杂的多,硬是将两者相比实在没有太大意思。

在2020年幻想期结束后,应该开启一个怎样的时期?这才是更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现时开始的是一个“去殖”时期。当然,严格来讲,香港一早不在联合国的殖民地名单里,不能算是殖民地,但香港在被英国管治多年后,的确在多方面受到英国影响,为方便讨论,姑且在这里用“去殖期”这个概念来讨论幻想期后的香港。

“去殖”第一步:香港国安法

当谈到去殖,首先要回答的是,要“去”什么?是所有英国留下来的东西吗?应该不是,否则就直接“一国一制”了。倒过来问,是否明天实行“一国一制”,香港就完成去殖了?很明显答案仍是否定的。

但怎样才算完成去殖,恐怕不单是笔者,其他学者也很难列出一个清单。今天中央政府要做的不是将香港变成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而是一边去殖一边保留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没有教课书可跟随,更没有理论作为行动框架。

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中央政府因为香港的黑暴以及美国的打压,终于下定决心行动了。没有理论行动框架,只能以目标为本——目标简单明确,在香港重申“一国”的重要性,做法就是将香港国安法加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之中。

很多人可能认为香港国安法的订立仅是为了应对黑暴,但从宏观而言,这项法例是中央实行全面管治的重要一步;而由下往上看,也明确告知所有香港人,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有责任为国家安全出力。在之前的二十多年,香港人在23条立法上拖拖拉拉的心态已不能被中央所接受,如果香港人自己做不到,就只能由中央出手了。这既是中央拥有的权力,也是香港人应尽的责任。

当然,香港国安法对香港有定海神针的作用,但香港毕竟受英美影响极深,也不能说香港国安法订立后就可安枕无忧。

以香港的防疫措施为例,笔者至今都不明白为何香港政府不肯参考内地的做法。

以防疫的成效来看,内地的政策及措施无疑是极其成功的,很有借鉴价值,而且中央曾调拨大量检测资源及人手到香港支援抗疫,最近香港的疫情迎来第四波,抗疫专家钟南山亦发言呼吁香港进行全民检测。但令不少市民失望的是,特区政府依然不考虑学习内地全民检测的措施,认为全民检测“不科学”。

9月1日,香港自愿免费的新冠病毒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开始实施。(资料图/新华社)

其实只要客观看看整个内地的抗疫,就会知道“全民检测不科学”的评价才是“不科学”的。在笔者看来,这种心态大概率源自重视欧美经验,轻视甚至忽略中国经验的一种偏见。

这种偏见其实亦是港英时期遗留下来的,特别常见于政府公务员当中。当有事情发生时,他们行事所根据的指引往往是参照英美等“五眼联盟”的做法,最多可能会加上邻近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韩国或台湾,但往往亚洲的经验只是点缀,重点永远是欧美。而政府所提到的“国际”标准,说白了其实就是“五眼”标准。

这种崇尚“五眼”标准的习惯可说是很多香港人脑海里一种深层次烙印,除了公务员,拥有这种烙印的人也常见于各类专业人士中。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工作环境、各项工作标准及指引,很多依据主要都是来自英美两国,加上日常生活、媒体及娱乐各方面的来源都是英美为主,这一烙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更难磨灭。

也许在香港的“去殖”工作,不只是改变人心这么简单,因为时至今日大家应该都明白了,有些人的心永远也回归不了;今天要做的就是明确摊牌,香港最终是由爱国者管治及主导,而国安法只是摊牌的第一步。

“去殖”第二步:警方/政府拨乱

国安法通过后,香港出现了一波潜逃的潮流,反对派多名知名领袖包括罗冠聪、张崑阳、许智峰等都潜逃离港;而没有离港的包括黎智英、黄之锋及周庭等人也正被拘留或已判罚入狱,执笔之时亦见到另一反对派领袖朱凯迪被没收护照。

黎智英被押往赤柱监狱(图/彭博社)

警方如此频密的行动,是香港国安法立法之后的第二步,向所有反对派表明中央已下定决心收网,在今天的国际环境,忍耐已非中央的首选了。

对反对派是步步紧逼收网,而对公务员则是要求他们宣誓拥护《基本法》及效忠特区政府——在近几星期,所有政治任命官员、各级公务员以及新入职的公务员都要宣誓或签署声明,否则请马上离职。

这次宣誓也是黑暴期间部分公务员所作所为太过份所致。本来每个人有不同政见是很正常的,但公务员必须遵守“政治中立”原则,即无论你个人政见如何,也要执行上级给予的指示及命令,也不应该以公务员的身份去发表政见。

当时也有公务员朋友与笔者争辩,难道下班后也不能自由发表政见吗?可以的,但请不要用公务员身份。例如当时的公务员集会,一群人以公务员身份向政府施压,就违背了公务员政治中立的原则。如果有意见,请以个人身份合法和平表达,这是香港法例容许的。

“去殖”重要一步:身份分清

除了潜逃潮及要求公务员宣誓外,香港近来也爆发了新一波的移民潮,比这更重要的是由此引发的有关香港“公民 / 居民”的反思。

在中英会谈时,因中央希望香港能顺利回归,在照顾大局的前提下,给予了香港人一些优惠,例如香港人移民外国后亦可保留永久性居民的身份,他们虽然是外国籍却仍可以回港投票,甚至政府派钱亦有他们的一份。

因此,现时香港的居民可分为四大类: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中国籍香港居民、外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外国籍香港居民。

香港法例没有公民的概念,因此就会有些以国际惯例看来不合理的现象出现。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根据香港的法例,只有香港永久性居民才可以登记成为选民投票。因此,中国籍香港居民虽然是中国公民,却不能在香港投票;但相反,外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虽然不是中国公民,却可以在香港投票。

也就是说,这一波移民潮将会产生更多美、英、澳、加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他们有外国国籍,交税给外国政府,却又能回香港投票,影响香港的政局。

面对将来极可能发生的困局,重新将“中国公民”的地位写进香港法例,取代“香港永久性居民”,确认“中国公民”在港的权利及义务,已然迫在眉睫,也是去殖过程的重要一步。

结语

2020年,香港发生的事看似简单,就只有两件——应对黑暴和抗疫,但因这两件事所引发的各类社会事件,却是剪不断理还乱,上文提及的几件事都是从这两件事引申出来的。

其实也有很多事件应当加进去,例如教育系统的西方视角对新一代的影响、香港医疗霸权如何影响香港政府的抗疫政策,以及疫苗如何被政治化成为另一波政治对抗的工具等。

但无论怎样分析,基本上都可以得出香港不会回到从前的结论,因此笔者才胆敢下判断这一年是香港新一个阶段的开始;也因为各件事情还在发展当中,这里没有为一整年作系统性梳理,而是就这一年较为重要的社会事件作出略述点评。

篇幅所限,也许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待时机更成熟再深入讨论,届时可以梳理出一幅更清晰的香港全景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