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英国人争了100年的这口气

常说: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英国争的这口气也差不多一百年。

话要从马可波罗开始说起,不管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但自从他的传记流行欧洲开始。欧洲人一直对东方的神秘大国有着一种偏执一般的热爱。那个充满诗歌,美酒、茶叶、丝绸、瓷器的国度,让一代一代西方人为之神往。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那时的中国,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如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无怨无悔的把自已的一生奉献给东方。无数的西方、阿拉伯商人都涌入这里经商贸易。

其中如汤若望极不可忽视,帮中国制定了现代的农历历法、改进炮术,也曾经严重干涉大清内政,他混进大清内廷,力主康熙出过天花有健康保证,致使康熙超过福全,获多数票登基帝业,改变了中国历史。

葡萄牙人赚得澳门

从大航海开始,所谓的几个世界霸主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希望与这个中央大国保持密切的关系。

明嘉靖年,葡萄牙人连哄带骗带下跪的十八般武艺全用上,终于获得允许在澳门租下了一块地。葡萄牙人如获至宝,让西班牙与荷兰人羡慕得不得了。

17世纪澳门

一看到葡萄牙与中国接上了,西班牙、荷兰就眼红得不得了,赶紧的也都向中国请求租一块地。答复是,你们这些蛮夷真是不知足,没门!就把大门关上了,这一关就是300年啦。

不甘心的荷兰人

可荷兰人不甘心啊,我堂堂“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一天有5000多艘船在全世界巡航,世界上最早创建银行、交易所,海军也是称霸世界。

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

居然吃个闭门羹,这脸往哪搁啊。不过再想去也没折,急得抓耳挠腮的找,嘿,突然发现,我可以在中国的东南海边,画上一个圈。是的,是台湾。荷兰人一上岛就不由得赞叹:“美丽的福尔摩沙”。赶快上去,进城。

可屁股没坐热,郑成功就来了,你以为你是谁啊,郑成功告诉他,你们这些蛮夷,别看我在大陆被打得丢盔弃甲,收拾尔等不是风卷残云之事?

于是三次郑荷大海战,把荷兰人就打回家去了,这一下欧洲人更打傻了。

荷兰可是17世纪的世界霸主,居然三下五除二就被打翻在地。那东方的大国,究竟有多么的强大!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欧洲人的心头上二百多年。

令人着迷的中央大国

荷兰人在当时,因金融、商业、航运而富甲天下,每一个有钱人家里,均以有中国的瓷器,丝绸、工艺品摆设为荣,就象我们现在每天用的LV包,开法拉利车,是同样的一种时尚。

那一时期,伏尔泰、卢梭也特别喜欢中国学说,尤其是伏尔泰迷上了孔子学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句话,他极为推崇。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热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说“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荷兰油画的中国瓷器

伏尔泰还把中国春秋时的《赵氏孤儿》改编成戏剧《中国孤儿》,一时轰动巴黎。

即使到了亚当斯密时代,他在那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扛鼎之作——《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他研究出来的中国仍然是那么强大,虽然他已经发现并提出中国的政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他认为中国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内河网系纵横,海岸线又漫长。一旦改变政策,那经济的巨大潜力将是不可估量的。这个观点看来已经被小平同志给证实。

这时候,英国这个暴发户来了。

17-18世纪,英国人通过英西战争,打得西班牙无敌舰队全军覆灭。又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又把新霸主荷兰打翻在地。再通过英法七年战争,又把法国给打趴下了,向世界新科霸主的地位狂飙突进。

英国人也不例外,也开始撩划中国情结这个心弦了。更何况大英帝国以商业贸易立国,怎么能不够中国打交道?

英荷大海战

茶叶惹的祸

英国人又特别喜欢吃中国的茶叶,每天伦敦的下午茶时间,英国人都在吃中国茶,英国人吃茶还有个特点,还真是吃茶,不是喝茶,把茶叶末也要吃进肚子里。这不,这个用量就更大了。英国人象上了瘾一样,要死要活也要喝中国茶叶。

以致于后来的林则徐有个著名的误解,他在1839年道光帝询问他,我们会不会和英国人打起来?他回复道光帝的奏折上就这样说的:“英夷断不敢以侵凌他国之势,窥视我中华……,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就是说一旦中国断绝供应茶叶与大黄,英国人就会便秘死光,所以他们绝不敢与我中华为敌。

波士顿倾茶事件独立战争导火索

当时中国茶叶别无分店,就此一家。

弄得后来,广州十三行的人一律要求先给钱,再拿货!发展到后来,干脆在茶叶里掺沙子,你爱要不要吧。

英国人拿到掺满沙子的茶叶,清洗筛选,痛并快乐着的吃着中国茶叶,也无可奈何!

英国人爱吃茶叶的事又传播到了各个殖民地,北美殖民地、澳大利亚、印度等风靡一时,英国人灵机一动,就当起了中间商赚差价。却不料在北美十三州就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又改变了世界历史。

英国与大清这梁子从1793年开始了

1783年,英国人实在受不了北美人民的折腾,放弃了北美的地盘,干脆让美国人玩去吧。但失去的总要找回来啊!

英国人听说乾隆皇帝要过八十三岁大寿,觉得机会到了,马上派出马嘎尔尼使团,请求中国增开通商口岸,自由贸易。随行80多人,国礼就达600箱,包括工业革命以来的书籍、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尤其是军用望远镜,当时才刚刚出厂几个,就被使团死乞白赖的买走了。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小斯当东见乾隆

马嘎尔尼使团浩浩荡荡出访大清。这哪里祝寿,分明是摆谱的。

其时乾隆正以十全武功洋洋得意,准备过一个志得意满的生日,吩咐好礼部,要好好接待各位祝寿的使团哟,展现我中华大国风范。

不跪不跪!

负责接受祝寿报名的钦差大臣徵瑞,一听说有一支庞大的英国使团不远万里,来为皇帝祝寿。那心情一个激动啊,吾皇真是功盖寰宇,威震九洲,连万里之外的岛夷也来祝寿,报与皇帝那不是奇功一件?

谁知,到了临时要见皇上时,在交待进宫仪式时,马嘎尔尼一听说要三拜九叩,连连说:“NO.NO.NO!我在敝国见自已的女王,也就才单腿下跪,不去,不去!“。这一下子把旁边的徵瑞和和珅可急坏了,都上报给皇帝了,不去怎么行。

一时间,大清陷入了有使以来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之中,合朝上下,一阵手忙脚了,经过往复紧急磋商解释,准许马嘎尔尼单腿下跪觐进。乾隆很是高兴,不错,不错,带来了这些多东西,很有孝心嘛。再一听说,什么?居然要开放通商,那马上龙颜不悦,面色一沉,弄得马嘎尔尼是菊花一紧一紧的。

临走,皇帝给女王下了一道圣旨.”我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以通有无.....”(该诏至今还在大英博物馆)

这一次摆谱没有摆成,口岸也没有开成,反而使大英帝国这单相思情绪越来越浓烈。

总亲近不了可咋办。

这一期间,大英帝国干翻了纵横欧陆的拿破仑一世,真正荣登世界霸主的称号。工业革命的成果爆发,工厂、铁路、纺织、矿藏等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英国人的自信心越来越膨胀。

阿美士德使团未能见面

阿美士德使团,不见不见

1816年,英国人终于又忍不住了,又派来了阿美士德使团。同样也是一个庞大使团,意识是你们睁开眼看看,我们也挺帅的好不好。

大清这边已是嘉庆皇帝了。有了老爹的教训,嘉庆帝一听说,就心生警惕,当下就问起:“下不下跪先?”英使一听说还要下跪,这个不行,其他什么都可以,嘉庆帝很干脆,不见,不见。英国人又只好灰溜溜的回家了。

南京条约的“大”字之争

后来的事,大家就很熟了。

英国人干脆来横的,不管是为了茶叶还是鸦片。

这一场仗下来,不到2年,什么风帆战舰、前膛炮、火绳枪,步兵方阵,刺刀冲锋所有近代化的军器与军事战术全都用上,那英国人憋了几十年的气,一鼓脑的往道光皇帝身上发泄。一直把这边道光皇帝的国库打空,还被英国人占领南京咽喉之地。漕运一断,帝国还怎么混呐。道光帝恨得咬牙切齿,也没办法啊,咬咬牙签条约吧。

《南京条约》就签定了。可清朝官员就特别讲究字眼,南京条约里还动不动就是”大清国皇帝“的字样,如第二条”大清国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可携家眷寄居大清沿海城市……“,而且还条条都有“大清国皇帝、大清国大宪”。看得道光爷是感觉良好。

南京条约原文

可英国人慢慢发现,好象不对头,那咱们也得”大英吉利国“。这个可不能吃亏啦!大清也没办法,多少都加了几个大英进去。

日后大清签条约时,签条约的就都留心这个啦,现在你回看大清与外国所有的条约里,前面都有大清国,大英国,大法国,大美立坚,大日本之类的。

你说是不是很麻烦啊,那不管,我就是要“大”!

我要进城

英国人很是高兴,签了你就认输吧,别那样天朝上国,四方蛮夷的了吧。

可大清不是这么想,签了怎么样,你不还是蛮夷嘛。当年北魏、辽、金、西夏,不也都是把中原打得很惨,最后还不都是乖乖的“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还得学咱们。

英国人没高兴多久,却发现条约是签了,这贸易额却降下来了,卖瓜的。1840年,打了半年仗,那一年还做了200万两的贸易额,可到了1856年贸易额反而只有100万两。

上海开埠的港口

出了问题就要找原因哪。

南京条约上说是说英商可以进城做生意,可发现四个通商口岸有三个不让进。

只有上海开埠后,英国人发现上海人还挺好打交道的,你要进县城就进吧。英国人一进城发觉也没什么,自已也不习惯住城里。城里那个道路又差,又没有公共卫生机构,而且还随地大小便,整个县城里是臭气弥漫、灰尘遍地。想想,还是自已在外滩租块地,建自已的小区吧,自已住环境好多了,反而就不进城了。

可广州这边就扛上了,广州可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一定不能让英国人进城。英国人这气可大了,你打输了,还那么大脾气,你越不让我进,我就越要住进城,我偏要打掉你的威风。

为了一个英商进驻广州城的事,扛了十四年。

老流氓又来打架了

终于,英国佬这个老流氓又来打架了,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肚子委屈的郑重提出要求,第一是公使驻京,有事找你们皇帝商量,不和你们这些家伙两广总督说了,第二是进城,非得进城。

这时,大清又换了咸丰皇帝,倍有骨气,一听说公使进京,还不下跪,哪里睡得着觉?不行不行!

英国就从广州开始动手,由于前面被前任两广总督老妖耆英软磨硬泡的,后面又被后任两广总督徐广缙、叶铭琛软硬不吃的对付,尤其是那个叶名琛,还弄出了个六不政策,“不打不守不和,不死不降不走”,一时英国人拿他无计可施。为此英国人还跑了一趟上海找两江总督,两江总督说,你还是找两广吧,我们管不着。

英国人想,你这不耍猴吗?

叶名琛被捕图

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架!1858年就把广州打下来,还把叶名琛给抓了,英国人就说话了,得意洋洋的对咸丰说:“这下可以谈谈吧”。

咸丰连磕巴都没打,抓了就抓了,你抓了叶名琛?我换个黄宗汉。你占了广州城是吧,占了就占了,就是不同意公使进京。

广州,这一占就是两年,皇帝还是不理,英国人这口气又没出得了。

英国人谋反

英国人一看,继续干吧,打天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又到八里桥之战,英国人一路蒸气战舰,阿姆斯特朗炮,后膛枪,望远镜这些二次工业革命的军火军事又全发泄到咸丰头上。后来,连英国人自已都觉得这仗打得太令人发指,你总算知道我利害了吧。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

可没想到,打到通州谈判时,恭亲王奕訢这个当时的小愤青,奉咸丰之命,仍要扳回面子,一把拿下谈判中的全权代表巴夏礼一行。揪住巴夏礼就问,你到底跪不跪,巴夏礼死活就是不跪。恼怒之下,一把将巴夏礼一行39人全部抓回京城,以谋反罪论处。

后来回来了18个活的,其他是躺着回来的,尤其是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还是分8块散装回来的。

英国人这回发疯了,赶到北京,咸丰皇帝终于服软,跑热河去了。

不烧掉你的圆明圆,你不知道我大英帝国有这个分赃的传统?大英帝国的海军就是靠海盗分成机制建立起来的。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现场

英国人想,这回大清彻底明白了吧,以后别装什么大尾巴狼啊,

《天津条约》第一条就是公使驻京,以后我们的公使见了面不下跪喔!以后有事就在北京商量。这回恭亲王说,好说好说!

这一时期,大英帝国干了几件大事。

1853-55年,克里木半岛战争,英国带着法国小弟仅以3万多军队干翻了30万军队的俄国,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急死。俄新皇上任,停战认输,退出巴尔干。

1856年,平定了印度大起义。

1857年,就要来收拾大清国了,这都不带歇的。

英国人得意洋洋对大清说,看到了没,我们揍人的节奏是这样子的。

人类史上首场现代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可这时,却在谈判中又发现,大清国居然一直是用理藩部和我们谈判,理藩部是什么意思,是礼部下面的一个外交事务机构,而理藩部就是接待各个藩国的部门。英国人一看这口气又咽不下去了,严正交涉,必须改个名字。

正值战胜之余威,恭亲王奕訢没办法,灵机一动,我们成立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吧。对英国人说,我们是总理衙门,直属皇帝管辖的,这总可以啦吧。对咸丰这边说,我们还是理藩院,你看我们是总理这些洋人各国事务的衙门,还是一样的换汤不换药啦。这样一来,大家觉得还不错,朝廷与英国人一致通过。

英国人感觉这次还满意,来,恭亲王与咱们合影留念。

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董恂、毛昶熙(左起)合影

这一招很高,藏了有40年,只至1901年才又被英国发现,才又提出交涉,这次终于改成了近代意义的外务部。外务部部长就是军机大臣湖南人瞿鸿机,这是后话。

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终于成功践行了自己“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的诺言。

告慰马嘎尔尼

日子过得很快,一下子就10多年过去了。在幡然醒悟的恭亲王的努力下,双边关系良好。大清也平定了太平天国和捻乱。

英帝国成了大清的好基友,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炮,铁甲舰,钢铁、蒸气机、棉纱、煤、电线等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年贸易额实现了1亿两白银,大清的茶叶、丝织品、土产品也大量出口,两边贸易额平稳,实现稳步增长。

1873年,大英帝国终于实现了站着见皇帝的夙愿。

其实也很不容易的,大清总理衙门全体同志与各国公使进行了坦率而真诚的会谈,谈判过程艰难而又富有建设性,从要下跪,难难的谈到鞠躬,又艰难的谈到鞠几个躬,还艰难的谈到在紫光阁还是乾清宫接见,最后从东华门还是侧门进,进行了全方面的折冲尊俎。

同治见列国公使图

从1872年同治帝大婚,一直忙到第二年夏天,总理衙门与外国公使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最后,争取到了公使们五鞠躬的见驾礼仪

当日,英公使威妥玛雄赳赳的五鞠躬参见了同治皇帝,同治皇帝一屁股不高兴,哼,轮到我做皇帝就不下跪!没说一句话就下朝走人。

吓尿的外国使臣

可当列国公使召见结束后,居然走东华门出去,让大清官员极为不满。本来安排你们从侧门进的,怎么还走正门出去。礼部官员急了,一把拿住美国公使镂斐迪,你怎么不讲规矩呢?镂斐迪公使极为不满,你怎么能对一国公使拉拉扯扯?

事后,不在现场的御史李慈铭,突发奇想,还破天荒的写一个外国公使见皇帝被吓得战战兢兢的故事。《清史稿》记“心怯倒地,起而复跌者数次,竟未能出一言也……使臣仍不能行动,惟伏地呼吸挥汗而已。”那如同金庸小说里,教众见到东方教主的情形是一样一样的。

英国人长出一口气,自马嘎尔尼以来,80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英国人的不锲努力,英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抛头颅,洒热血,多少英烈前仆后继,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自已的光荣与梦想。想到这里,威妥玛公使有着“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激动

“夷务”变“洋务“

当威妥玛自以为已经在清帝国中树立了崇高伟岸的形象,在聚光灯前摆POS时。又发觉哪里不对劲。

原来这时,威妥玛发现只是恭亲王明白了,大清其他人都不明白。很多邸报公文甚至外交文件,仍然在用“夷”称呼大英帝国。尤其是倭仁、李鸿藻这等帝师、清流,就一直视英国为夷,甚至还在朝廷上公开说英国是夷,夷夏大防,以夷变夏。

威妥玛 威氏汉语拼音创始人、英国公使

这才恍然大悟,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原来我们还是蛮夷!英国人顿感失落。都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是没有搞定这个前老大。

又严正交涉,大清朝廷就把“夷务”改成了“洋务”。字是容易改的,可大清的倭仁、翁同龢们可不这么想,我们可以不在文书上称你们蛮夷,可在我们心里你们还是蛮夷,你总管不到我的嘴啊。

威妥玛两个计划

威妥玛觉得,大英帝国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们还是把我们当成辽、金、西夏、蒙元这些国家,他们才是蛮夷呢,我们可是文明大国。

1975年借着马嘉理事件,威妥玛又合计了二条,写进了中英《烟台条约》。

1、得让中国总理衙门官员多与外国大使打交道。最好一个月聚餐一次。

2、中国必须派公使驻英国。

目的就是,让你们更进一步了解一下我大英帝国如日中天之势。就该知道斤两了。

郭嵩焘——中国第一个外交公使

大英的世界航线

19世纪70年代,英帝国已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国力达到巅峰。

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千年帝国——奥斯曼土尔其也向英国认了大哥。

1875年,法国人修的苏伊士运河,因无钱再投入,无助的望向了英国人。英国人一瞅,小法同志,小意思,我收了。于是,整个苏伊士运河上挂上了英国米字旗。

这一下,从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到印度、埃及、士耳其,再到英国,这一漫长的欧亚大陆的航线全在大英帝国的控制之下。一时间,大英帝国的一千多舰战舰巡视各大洋,大英商船排满了世界各国港口,贸易额占到全球的60%。

1878年巴黎世博会机器馆,郭嵩焘曾去参观多次.

湖南人郭嵩焘

先说第二件事,当家的慈禧太后派出了中国最懂洋务的外交家郭嵩焘。郭,湖南湘阴人,大清名臣曾国藩岳麓书院的同班同学,还是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同年进士。湘军创始人,湘军的“财神”。一向以精明干练、倡办洋务闻名,此次又是蒙两宫皇太后三次温旨敦请出山。

英国人知道,郭嵩焘一直就倡导,中国要象英国一样,修铁路,开矿藏,改教育,鼓励工商,可谓不遗余力。哇,这才是我大英帝国所需要的嘛。

郭嵩焘与《使西纪程》

英国人觉得很满意,不错,郭嵩焘无论从身份还是地位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全权代表。比之当年的马嘎尔尼级别丝毫不差。合计着最好让郭嵩焘下跪,以报当年一箭之仇。

暗自兴奋,这一回机会可要把握好了,必须要一展大英帝国的雄风,告慰马嘎尔尼在天之灵!

世界航线的欢迎仪式

英国人精心把它的世界航线,整个给动员起来了。

结果,老郭从上海出发,只要老郭的船一靠岸,就一路上都是大英帝国的米字旗高高飘扬,英国的各地领事、总督前来拜访,盛宴款待。凡是有军舰在附近巡航的,都必须靠近郭公使的船来见礼,不得稍有怠慢,更要展示咱大英海军的风采与气势出来。

郭嵩焘参观英国议会画

差不多到香港时,郭嵩焘的船就发现,一艘军舰,飞奔似的追上来,老郭坐的是商船,想跑也跑不掉啊,一时紧张得不得了,坏了坏了,遇上贼寇了。

可还没有缓过神来,远远的那英舰就开始打旗语致礼,靠上前来一看,是英某舰队司令,专程赶过来向老郭问候,全舰官兵敬礼送行,并放礼炮12响以壮行色。

老郭极为惊叹,这英国军舰的舰队礼仪如此周到,军容如此整肃!

三鞠躬,英国人又亏了

一路上经过马来亚,又过新加坡,新加坡总督出迎,各华侨团体热烈宴请,各种的接待让老郭是应接不暇。

到了苏伊士运河时,经过这条漫长的人类工程,两岸到处悬挂的都是大英帝国的国旗。这种盛况也是既使是现在的美国也做不到当年大英帝国的一半。

老郭同志几乎一路上就是踩着鲜花踏上征程,把他可忙坏了。到了英国第一件事,就是见女王。

1890-1900年代的英国伦敦

老郭就问英国人啦,见英女王要什么礼节啊,英国人就唬哢老郭说,和你们那边一样,见女王必须要下跪的。

老郭又不傻,随身带着马建忠和金登干等人才,马建忠(复旦大学创造人马相伯之弟)从小就在英人办上海耶稣会徐汇公学和初学会学习,英文、法文、拉丁文都非常流利,对英国情况也十分了解。金登干是中国海关的高级雇员,又本是英国人,对英国更是了如指掌。最后由金登干经过一番交涉,还是以三鞠躬的礼节觐见了英女王,对马嘉理案表示遗憾,并递国书。

英国人一算,亏大了,我们的公使还五鞠躬,你们才三鞠躬,这次可亏大发了。这怎么行,要让郭嵩焘看清楚我们的实力。

郭嵩焘看英国

英国人以摆谱的心态积极筹划老郭在英国的考察,老郭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参观,议院、大学、军校、工厂、博物馆、图书馆、监狱、军事基地,有轨电车,那真是处处生机勃勃、处处旗帜飘扬。

留英学生萨镇冰、林永升,刘步蟾(上排左起)

郭嵩焘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火车动力十足,平稳而快速,大为振奋,这让老郭更坚定了要修铁路的思想。

老郭也是大开眼界,一路参观一路记录,写下自已的感想,并发回国内。

总理衙门主持刊印了郭嵩焘写的《使西纪程》,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西方国家的纪事书。

郭嵩焘还催朝廷批船政学堂学生来留学。李鸿章奏请了严复、刘步蟾、萨镇冰、林泰曾等十二人留学成行,一行人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

英国人那一路高兴坏了,终于让这个前千年老大知道俺大英帝国的本事了吧。

日本人在英国

可没多久,老郭发现,日本人还捷足先登,1872年开始就派出了内大臣岩仓具视、伊藤博文的高级考察团,考察过英国了。而且还有许多高级官员与留学生到英国学习,到1878年,日本在英国留学的就有两百余人,而且学兵法者甚少。

老郭意识到“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在英国,工商为立国之本,论政如议院,寓教于学堂,兵者,不过是国家实力最末端的表现。

这一下,老郭越看越为大清着急。又催朝廷,赶快学习啊,我的《使西纪程》都寄过去了。

他对老同年好基友李鸿章说:”西洋富强,固不超过矿业轮船火车… …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 …现在谈富强的人把国家大事看作与人民无关的事情,这是很可怕的。“李鸿章一听,人都呆了半天。

岩仓使团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出访欧洲

老郭被骂

可是还没等威妥玛们开心两天,那边老郭就已被满朝官员骂得是狗血淋头了。

尤其是副使刘锡鸿,那更是告上十条大罪。其中有一条就是,老郭参观英国海军基地,因为天气冷,旁边的英国军官给郭公使披上了一件大衣。刘锡鸿看到愤愤不已:“宁可冻死,不可着夷衣”。李慈铭看到《使西纪程》也道:“媚洋过甚,不知是何肺腑!

结果,弄得老郭上任不到三年,被朝廷调回,《使西纪程》毁版禁书,老郭一气之下直接回湖南老家,结果还被老家的士绅与士子围船,一路骂回家。终身不再出仕。

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

威妥玛们的公使计划又没有得逞,是的,郭嵩焘是看见了,可是若大干朝廷没看见,整个欢迎清朝公使的活动用的巨额经费全扔水里,响都没响一下。

聚餐计划,停停停!

不是还有第一计划——中英官员聚餐吗?大家多交流呵,可计划不如僵化。

聚餐是聚了,交流就没有。一日威妥玛在与清朝官方聚餐中,和翁同龢谈起自已看的红楼梦,兴致勃勃的想谈一下中国名著。翁老含笑而不答,整个聚餐下来,不喝一口,不动一筷。回去在日记里就写道:“午正各国公使来拜,一群鹅鸭杂沓而已”

后来。翁同龢又看到外交官曾纪泽与外国公使用英语交谈,他很是不屑,讥讽“作夷语,啁啾不已”,简直就是一群外国鹅和中国鸭在那摇摇摆摆地嘎嘎大叫,令人十分讨厌。

最让人尴尬的一次。英国某外交官到总理衙门大臣恒祺家拜访,恒祺儿子当场大呼“鬼子”来了,弄得客人很是尴尬。

后来,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觉得太不象话了,忍不住到军机大臣宝鋆那告状,这不种族歧视吗?宝鋆灵机一动,劝赫德:“每个人都得听任人家起绰号嘛。你看以前汉人叫我们‘臊鞑子’,我们叫他们‘汉蛮子’,现在轮到你们哪——”。

翁同龢

赫德只得点头说:“我们是洋鬼子(Yang Kwei-tze)。”宝大人真是拼上老脸上阵了。

威妥玛一听,你们又在耍猴呢,聚餐计划也别搞了,停了停了!

就这样,威妥玛们的两个计划都泡汤了。英国人算是死了这条心。

英国还是没有争回来这口气

大清帝国,坚持到了最后,一如即往的没服过这位世界霸主。

直到1900年,庚子事变,义和团进京,还有人上奏朝廷:“郭嵩焘乃亲洋奸贼,请挖坟鞭尸”! 这一年,郭嵩焘已自绝于大清人民8年多了。留下遗诗“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郭嵩焘曾纪泽定识人间有此人

终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英国人这口气憋了100多年就是没有争回来。

大英帝国在1895年国民生产总值被美国给超越了,荣光渐退。在1902年,因远东力量不足,居然和昔日的小日本结盟,1910年德国又超越英国,大英帝国成了老三,终于无心争老大的那点面子了。

参考资料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

《清史稿》

《从晚清到民国》唐德刚

《天朝崩溃》茅海建

《百度百科刘锡鸿》

《秋风宝剑孤臣泪》姜鸣

《使西纪程》郭嵩焘

《翁同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