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马来西亚踢出新加坡会后悔吗?

马来西亚最早不叫马来西亚,现在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原来叫马来亚,后来在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了马来西亚。

可能大家都不信,新加坡当时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其实是新加坡主动争取的。当时的新加坡虽然处于马六甲海峡,经济贸易发达,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正中心地带,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英国人撤走了,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来新的殖民者。

新加坡岛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的空间,如果有人入侵,新加坡很难凭借自身的实力保障自己的安全。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可以借助马来西亚共同防御体系,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且,马来亚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加入后新加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资源匮乏和市场狭小的缺陷,借助马来亚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发展自己。

(李光耀)

于是在1962年,新加坡经过全民投票,同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但是,新马之间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太久,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一方面马来西亚为了保持统治力不断对新加坡进行打压;另一方面新加坡原来想要的市场和资源也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政治权力也受到了很多限制。

要知道新加坡早就凭借着港口贸易的发展,成为联邦最富裕的地区,而其他成员地区却很穷,所以本着“劫富济贫”的原则,新加坡地区的税率达到了40%,到了1964年,这一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60%,简直是把新加坡当猪杀。而且征了这么高的税,联邦政府却依然不愿意向新加坡开放沙巴和沙捞越市场。钱交了,事没办,这让很多新加坡人很是不满,不过新加坡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单过也能过得很舒服。所以新加坡还是咬牙忍了下来,能靠着大哥,总比自己一个人单过强。但毕竟气不顺,明里暗里还是作了很多小动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让马来西亚当局很是气恼。

(马来西亚国父)

但后来又出现了新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致命的,矛盾焦点在于马来西亚联邦到底是“谁的马来西亚”的问题。

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是马来人。摆脱殖民统治后,翻身做主的马来人就迫不及待地希望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国家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而当时马来西亚除了马来人之外,还包括华人、印度人等多个其他族群。新加坡华人人数比较多,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之后整个华人的数量其实已经与马来人持平,占据了国家人口的44%的比例,几乎和马来人一样多。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的主张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统治者是马来人,过多的华人让他们感觉压力很大,因为华人天生聪慧,所以他们掌握着马来西亚很多经济命脉。华人的人数增多之后,明显华人占优势,而且华人普遍无坚定地宗教信仰,所以马来人觉得自己有可能根本就控制不住这些华人。马来西亚高官们时刻担心着华人会取代马来人成为国家的主导者。

为了保持马来人对国家政权的牢牢掌握,马来西亚政客们想出来一个主意,就是把华裔占主体的新加坡从联邦中踢掉,从此稀释联邦里的华人比例。如此一来,华人在马来西亚的比重就大大减少。马来人在国家中就可以占据压倒优势,掌握马来西亚的大权,不用担心大权旁落。

而且因为新加坡的华人很多,作为中国的移民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很深,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共产主义在新加坡也很流行,马来方面也怕共产主义会传过去,毕竟马来那边还有9个世袭王室,他们可不想自己就突然没了。

所以马来西亚想踢出新加坡的意愿愈加坚决,最后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根基不稳的新加坡方面败下阵来。马来西亚国会也通过了一个紧急宪法修正案。经过投票,最终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踢出了联邦。

这下子,纵然再不情愿,新加坡人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新加坡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痛定思痛之后,新加坡人也看开了,靠人不如靠己,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我明天就让你高攀不起。带着这样的信念,新加坡开始奋发图强,利用优越的地位位置优势,吸引外资,大搞建设,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最终成了发达国家。

现在看来,新加坡的发展遥远远好于马来西亚,至于马来西亚会不会后悔,小编持保留态度,不要低估了政客的权力欲!

PS:我是吐猫猫的鱼,求关注,不迷路,共同拯救好奇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