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要爱情还是要婚姻?听听那些五四女青年怎么说

许广平得到了世间一切的温情和浪漫,除了婚姻;

郭安娜为了转瞬即逝的爱情,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韦莲司为了胡适终身未嫁,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赵清阁的爱情死于时代,却足以温暖余生岁月……

五四文人思想新潮却被旧式婚姻束缚,这些女子成为他们"冲破礼教"的出口,同时也为文人的创作默默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隐忍。如今时过境迁,这些五四文人都已青史留名,女子们却早已经消逝在茫茫人海之中……

1、 许广平:得到了世间一切的温情和浪漫,除了婚姻

许广平,号景宋,广东番禺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遇到许广平的时候,鲁迅已经在旧式婚姻的泥潭中度过了整整21个年头。妻子朱安是他所不爱的,但是传统文化熏染出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让他难以从婚姻中逃脱。他以为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只能是漫漫长夜孤灯相伴,也打算好了要"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整日以抄古书古碑打发日子,不再寻求心灵的安慰和寄托。

许广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鲁迅孤寂的人生,在北京,在厦门,在广州,在上海,爱情的种子在鲁迅感情的荒野里慢慢的生根发芽,他开始嗅到了玫瑰的芬芳……

当两颗心甜蜜的契合在一起的时候,鲁迅既成的婚姻成为摆在两个人面前最难逾越的鸿沟。当鲁迅还在爱情角逐中充满自卑和矛盾时,许广平主动提出不要婚姻的虚名,这种义无反顾和善解人意打消了鲁迅的顾虑。

两个人的爱情也最终跨越了年龄、身份、名分,得以圆满。许寿裳先生在《鲁迅年谱》中1927 年10 月项下写道:"与番禺许广平女士以爱情相结合,成为伴侣。"许广平定稿时,将这行文字改成了简洁的六个字"与许广平同居"。

在战斗中面孔严肃、笔锋冷峻的鲁迅,在爱人面前,却充满了柔清蜜意和温情款款。沉浸在爱情中的鲁迅称许广平为"小刺猬",自称"小白象",完全是一幅沉浸在爱情中的情态。

1929年9月26日,独生子海婴在福民医院出世了。面对这个意料之外的甜蜜负担,鲁迅心甘情愿做起了"孺子牛",主动照顾许广平和孩子的饮食起居。

自此,有爱、有家、有孩子,鲁迅的人生圆满了,许广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个女人,自己的所爱同样也爱着自己,除此,一生何求?能与鲁迅朝夕相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阅读他诗文的人,许广平有是何其幸运啊!

2、 安娜:为了这转瞬即逝的爱情,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安娜,原名佐藤富子,1894年出生于日本仙台。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邂逅了青春美丽的佐藤富子,如电光火石般的爱情在两个年轻人之间发芽并迅速生长。尽管遭到两家人的共同反对,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两个人幸福的同居在一起。

爱情给郭沫若带了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凤凰涅架》、《女神之再生》、《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炉中煤》等佳作如火山般爆发了,闻名于世的《女神》,为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安娜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妩媚与柔情,让郭沫若的文学生命不断的涅盘重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郭沫若决定回国投身抗日战争。这天晚上,院子中的栀子正盛开着洁白的花,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郭沫若为安娜和四儿一女写了一张字条,在安娜额上深深一吻,作为21年患难夫妻的诀别之礼。

郭沫若离开以后,"敌人的妻子"、"卖国贼",让安娜和孩子受尽屈辱和折磨。她以东方女性特有的坚韧和执着,不仅让五个孩子健康成长,还接受了高等教育。

再次见到郭沫若已经是11年以后的香港,但是当安娜怀着满满的期待和思念带着儿女千里迢迢来到郭沫若面前时,等待她的却是郭沫若已经和于立群结婚并生育3男2女的残酷事实。

这一刻,安娜的心死了。安娜说:"我把父亲丢了,母亲丢了,国家也丢了……这是怎样悲惨的恋爱,怎样悲惨的缘分吆"。

1978年,郭沫若病危,85岁的安娜专程去探望,竟然只待了片刻就出来了。

隔着过漫长的岁月,曾经心头最圣洁的"Venus"也终于无话可说。爱情之于郭沫若只是一时,之于安娜却是一世,为了当年圣路加病院那场美丽的邂逅,安娜赔上的是自己的一生……

3、韦莲司:为胡适终身未嫁,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韦莲司全名艾迪丝·克利福德·韦莲司,是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结识的女友。

在大学校园里,在皎洁的月光下美丽的湖畔边,常常留下胡适和流连忘返的身影,思想的碰撞在两个人的心间散发出绚烂的光芒。韦莲司睿智的思念对胡适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曾在日记中写道:"吾自识韦女士以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胡适回国之后,两个人仍然尺牍传情。

韦莲司是胡适一生中第一个走进其精神世界的女人。无奈两人认识的时候,胡适已经有了与江冬秀的婚姻,与鲁迅一样,这也是母亲送给胡适的礼物。虽然对江冬秀没有爱情,但是当孝道与爱情面前,胡适充满殉道精神的选择了孝道。于是,胡适与韦莲司之间保持着一种发乎情,止乎理的状态,两个人隔着太平洋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相思相望。

1939年,胡适为韦莲司写过一首《临江仙》:"隔树溪声细碎,迎人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

睿智聪颖的韦莲司也有众多的爱慕者,当有人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曾明确的表示,胡适是这一个世界上她唯一想嫁的男人。

韦莲司终身未嫁,一往情深地关注着与胡适有关的一切。

甚至在1974年,韦莲司已经74岁的时候,用自己毕生的积蓄为建立了,而自己只是住在一间车库改的卧室里,过着拮据的日子。

胡适和韦莲司是制度的牺牲品,愿有来生,两个有情人能够鸳梦重温,正如他们所期盼的那样"像两条溪流,奔赴同一山谷"… …

4、赵清阁:爱情死于时代,却足以温暖余生岁月

赵清阁年出生在河南一个书香家庭,做过旁听、教员、编辑,是我们中国第一代电影剧本的写作者。

老舍和赵清阁相识于1938年的武汉,当时老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兼负责人,而赵清阁是老舍的秘书负责《弹花》杂志的出版工作。两人在晨昏共读、红袖添香中萌生了感情。在琴声与月光之中,两人共同祈祷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老舍患病时,赵清阁日夜相守,幸福种子早已在心间深种。

无奈清风朗月般幸福被东风吹散,1943年秋天老舍妻子胡絮青带着孩子不远万里来到重庆。在旧爱和新欢之间,老舍花了整整20天才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对于老舍这样有名望的文化人,作风问题早已经不是个人问题。大胆追求心中所爱,谈何容易?

此时,"让我们想法子逃到遥远的地方去,找一个清净的住处。我著书,你作画,与清风为友,与明月为伴,任天塌地陷,我们的爱情永生!"早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无奈赵清阁只能黯然神伤退出老舍的生活圈。

虽然分离,但是情根早已在两人之间深种。两人之间不仅鸿雁传书,老舍每年都会在赵清阁的生日之际为其赋诗一首。1950年,老舍远离故土去了美国。他告诉赵清阁,已经在新加坡买了房子,着力打造两人的安乐居。

赵清阁深知中国才是适合老舍创作的土壤,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赵清阁受周恩来的委托,把老舍召回了国。让老舍想不到的是迎接他的不是魂牵梦绕的心上人,而是"各据一城,永不相见"八个字!

从此,两个天各一方。

直到1966年,老舍静静地向太平湖深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赵清阁没能与老舍一起赏花观海、看云卷云舒,只能晨昏一炫香诉说自己的思念,三十年如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