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时间匆匆过去,转眼间,端午假期就到了最后一天,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也匆匆结束。
自年初以来,新冠疫情反复无常地波荡着大众的生活。国内艺博会日程被摁下了暂停键,原计划在5月开展的一系列北京艺术盛宴也因此尚在未定之天。大众唯有如大旱望云霓般,通过线上信息关注国际艺术动态来一解相思了。
作为香港的代表性艺术名片之一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也受到疫情影响而延期,最终在团队的坚持下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完成了本届展览。他们的表现或许能够为北京延期的一众博览会提供一个积极案例。
接下来,就和“凤凰艺术”一起回顾今年的香港巴塞尔吧。
“香港一直是亚洲地区重要的艺术中心。
没有任何理由会令香港失去地区艺术中心的地位。”
——德萨画廊(de Sarthe Gallery)创始人 帕斯卡·德萨(Pascal de Sarthe)
自年初以来,香港一直受第五轮疫情的影响。但随着4月21日开始社交措施的分阶段放宽,香港正从第五波疫情中逐渐复苏。5月1日起,香港开放旅游入境,非香港居民被容许从海外地区入境香港。与此同时,新一任香港特首也在同月选举完毕。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洗去历经一次次锤炼的香港所被覆盖的青灰,将这颗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珠再次呈现给世界。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于1970年由来自巴塞尔的艺廊创办人成立,现今为全球一致推崇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2013年起,每年于香港、巴塞尔和迈阿密海滩举行。作为入驻亚太地区重要城市之一的香港展会,长期以来向世界深入介绍了亚太地区多样性和发展可能性,展示了现当代艺术的最高水平以及巴塞尔艺术展作为亚太区顶尖国际艺术展的领先地位。
2022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下文简称香港巴塞尔)于5月25日至2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其中27日至29日面向公众开放。自疫情以来,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一直备受影响,展会规模较从前有所缩减,但数据显示已在逐渐回温;而卫星展位与线上多频道数字项目则在展会中起到更为重要的替代性作用。
今年是巴塞尔艺术展进驻香港的第十年,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间顶尖艺廊参加展会。虽与疫情前强劲的参展阵容相比仍有着差距,但已显著高于去年104间艺廊的参展数量。由于目前亚洲地区旅游尚未正式开放,许多世界艺廊及藏家无法到会,香港巴塞尔在去年积攒了成功为参展的国际艺廊提供55个卫星展位的经验后,今年再次向75间艺廊开设了卫星展位进行参展,而观众们也可以通过巴塞尔艺术展指定的现场代表与这些国际艺廊取得联系。
与往年一样,本届香港巴塞尔由“艺廊荟萃”(Galleries)、“艺术探新”(Discoveries)和“亚洲视野”(Insights)三个主要展区组成。在“艺廊荟萃”展区中,作为展会的主展区,艺廊荟萃汇聚96间国际顶级艺廊,展现最高质素的油画、雕塑、绘画、装置艺术、摄影、录像及数字作品。;“艺术探新”展区则主要展示了来自18间艺廊的新晋艺术家个展;而“亚洲视野”展区里,16间艺廊以亚洲和亚太地区为中心,以精心的策展形式呈现区域内的重要艺术家,并进而展示该地区的当代艺术史发展。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实体展会的社会距离设置为观众提供了更佳的观展体验感,而那些无法到场的观众则可以参加艺术展的线上展厅和视频直播进行虚拟参观。据参展商报告,今年香港巴塞尔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无论是销售额还是成交率都印证出香港与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在遭受奥密克戎的创伤后逐渐恢复元气。
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在采访时说道,“对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来说,过去的一年充满了挑战,但也收获颇丰。我们与本地、国际社群以及合作伙伴们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混合模式的展会,继续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今年的展会有137间(后调整至130间)参展商,其中包括82间(后调整至75间)艺廊以卫星展位方式参展,我们被各大艺廊坚定的信心深深感动,他们将展示精心策划的艺术作品,从全球视角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亚洲的理解。”
▲ 香港巴塞尔白立方展位现场 ©️白立方
在白立方(White Cube)展位的40件不同艺术家作品中,越南出生的丹麦艺术家傅丹(Danh Vo)的装置作品脱颖而出。《无题》由17世纪葡萄牙的彩色镏金木以及纸本凹版印刷摄影作品制成,审视了大众认为的主流历史叙述。通过重新组合文物和宗教意象,傅丹通过反思自己的移民经历,探索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所产生的不同文化意义。
▲ 香港巴塞尔卓纳画廊展位现场 ©️卓纳画廊
在卓纳画廊(David Zwirner)的展位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与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并列在一起,两者间仿佛形成一种联系与对话。例如,极简主义艺术家丹·弗拉文(Dan Flavin)1964年创作的粉蓝色荧光灯装置《无题(为夏洛特和吉姆·布鲁克斯)1(Untitled [for Charlotte and Jim Brooks]1)》被放在美国艺术家凯瑟琳·伯恩哈特(Katherine Bernhardt)的画作附近。伯恩哈特的《Crescent Lunge》和《Warrior II》以卡通人物粉红豹尝试各种瑜伽姿势为主题,通过在布面上用丙烯酸和喷漆的方式制作而成。而弗拉文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因对非传统材料的创新使用而闻名,发光装置的城市美学与附近伯恩哈特的画作中俏皮引用的流行文化交相呼应。
▲ 香港巴塞尔高古轩展位现场 ©️高古轩
来到高古轩(Gagosian)的展位,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森林中的科普库尔(Korpokkur in the Forest )》是一件艺术家标志性的巨幅超扁平风格作品,其规模之大,让高古轩不得不将展位的临时墙面向上加建。画中微笑的花朵,排列成拥挤的圆形图案,其灵感来自于日本的漫画美学和传统艺术。而附近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的画作《无题》则显示了艺术家对具象与抽象的平衡表达。
▲ 香港巴塞尔豪瑟沃斯展位现场 ©️豪瑟沃斯
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所带来的美国艺术家罗尼·霍恩(Roni Horn)的玻璃雕塑令观众不得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极度光滑的雕塑表面上倒映着观众们的身影,令许多人表示看见作品的第一眼时感觉自己在盯着一汪水,从而需要花几分钟时间来重新思考自己所看见的究竟是什么。这幅在2010至2012年间创作的作品,也有一个神秘的名字:《无题(”有时我觉得我太像自己了。而我一直都是别人……”)》( Untitled [“Sometimes I think I resemble myself too much. I have always been someone else…”])。当与展位上的其他作品并列时,这件作品以其不断变化的外观吸引观众驻足观看。
▲ 香港巴塞尔LGDR展位现场 ©️LGDR
来到LGDR(由Dominique Lévy、Brett Gorvy、Amalia Dayan和Jeanne Greenberg Rohatyn合作)展位,观众们在一个霓虹灯装置前排队并拍照打卡。这个被热传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的作品名为《我承诺爱你》(I promise to love you)(2007/08),来自特蕾西·艾敏(Tracey Emin),她在90年代成名,是英国青年艺术家(YBAs)之一。在展位上,另一位艺术家乔尔·梅斯勒(Joel Mesler),使用文字完成创作,利用画作中的热带动植物给展位带来了欢快和休闲的氛围。同时,该展位还展出了部分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班克斯(Banksy)、凯斯·哈林(Keith Haring)和乔治·康多(George Condo)。
▲ 香港巴塞尔乐曼慕品画廊展位现场 ©️乐曼慕品画廊
在乐曼慕品画廊(Lehmann Maupin)的合作展位上,美国艺术家汤姆·弗里德曼(Tom Friedman)的大型雕塑《仰望(Looking Up )》模仿了观众看这个高耸的雕塑时的姿态。金属外观赋予了该雕塑科幻的光环,暗示了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未来主义技术连接。通过展示的二维码,观众可以使用增强现实(AR)技术,从手机屏幕观看该约33英尺高的移动雕塑,并将动画放在实体雕塑的旁边,而这种互动体验在香港、首尔和纽约的不同地点同时进行。
▲ 香港巴塞尔Nanzuka画廊展位现场 ©️Nanzuka画廊
同为科幻题材创作,日本艺术家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在Nanzuka画廊展位的装置让观众怀疑自己是否在盯着一个来自外太空的生物。《无题:大型悬浮机械姬(Untitled_Sexy Robot type II floating)》是一个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有机玻璃、镀银、发光二极管、不锈钢和钢制成的装置。具有赛博格特征的女性人形是艺术家的代名词之一,金属的反射表面,加上透明表面反射的光线,使装置看起来极具超现实意味。让人联想到玻璃橱窗里的科学标本,而被男性目光物化的女性机器人,暗喻了人们在视觉上消费图像的方式。
▲ 香港巴塞尔纽格赫姆施耐德画廊展位现场 ©️纽格赫姆施耐德画廊
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装置作品 "印有汉字的乒乓球台 “占据了纽格赫姆施耐德(neugerriemschneider)展位的正中位置。周围伴有德国艺术家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的紫外线印刷布面作品,作品描绘了正在比赛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这些人形是由更小的图案组合而成。打乒乓球的行为中所蕴含的社会互动形式使观众思考人类关系连结的话题,即使这些活动在从前看来十分平凡。但在当下疫情肆虐时期,这种轻松的表现方式激起了人们的对一切恢复正常的渴望诉求。
▲ 香港巴塞尔贝浩登展位现场 ©️贝浩登
而贝浩登(Perrotin)于亚洲首次呈现了纽约艺术家塔瓦雷斯·斯特罗恩(Tavares Strachan)最新创作系列“银河”中的绘画作品。观众注视艺术家的作品时,仿佛直接观察到了宇宙的无限本质。艺术家在巴哈马成长,青年时代对浩瀚夜空的仰望激发了他探索的好奇心。对斯特罗恩来说,观星是重新想象凝视繁星的体验,并通过观看这一行为描绘心中所见。
▲ 香港巴塞尔方由美术展位现场 ©️方由美术
在方由美术(Ora-Ora)展位上,瑞典艺术家朱里·马库拉(Juri Markkula)的“天堂”系列中的每件作品都会随着观众的观看视角而产生变化。为了创造这种空灵的效果,艺术家在每件作品上都使用了干扰颜料和聚氨酯,以呈现出绿色、蓝色、粉红色或金色效果,带给观众一种灵性和敬畏的感觉。这类哲学探索在留美英国艺术家斯蒂芬·索普(Stephen Thorpe)的油画《想象与遐想(Imagination and Reverie)》中继续进行,其灵感来自于法国哲学家加斯顿·巴什拉1971年出版的《论诗意的想象与遐想》。这幅画描绘了一台处在自然野外的街机,周围遍布鸟类和植物,展现出艺术家结合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想象。
▲ 《水晶体内风景》Crystal Landscape of Inner Body, 2000, 水晶, 金属, 玻璃, 95x190x70cm ©️常青画廊
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则呈现了中国艺术家陈箴生前用面对死亡的感知,所创作的作品《水晶体内景观》。该作品由水晶玻璃制成的12个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展示在一张特制的透明体检床上。一方面它将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直接反射到内部,提示了社会与人体,内因与外因的互通作用,另外也呈现了生命的价值观及它的脆弱性。
▲ 香港巴塞尔刺点画廊展位现场 ©️刺点画廊
香港艺术家林东鹏的最新系列作品“盆栽城市(Potted City)”被展示在一面深蓝色墙壁上。墙面散发出的平静感被胶合板上的盆景图像所放大。然而,摩天大楼的图像通过艺术家的巧妙设计被嵌入到中国水墨画常见的山和植物中,乡郊和城市景观的融合与探索重新审视了人们与环境的关系。在刺点画廊(Blindspot Gallery)展位的其他地方,还展出了几位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代表香港参加2022年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苏安琪的作品。
▲ 香港巴塞尔TZ APAC展位现场 ©️TZ APAC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无处不在的NFTs也在香港巴塞尔上出现。在紫色灯光的照耀下,展位墙壁上伴随着数字艺术的投影。由TZ APAC发起的展位专门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NFT艺术,包括文莱、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南韩。这是香港巴塞尔的第一个Tezos展览。(Tezos是一个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区块链,采用dpos股权证明共识机制)现场观众也可以在展位体验铸造自己的NFT艺术品。其中一位艺术家,来自美国的Ryan Bell则将分形数学和递归函数融入数字艺术,作品《微重力》利用了这一创意,通过使用代码和计算随机生成。
▲ 香港巴塞尔厉蔚阁展位现场 ©️厉蔚阁
厉蔚阁(LGDR)则甄选顶级战后及当代艺术,带来一系列由前沿艺术家先锋实践作品。并呈献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两件绘画杰作——《掷花者》(Flower Thrower)及《女孩与气球》(Girl with Balloon)。同场焦点作品包括出自乔治·康多的《巨怪》,帕特·斯蒂尔著名的“瀑布”及“分裂”系列绘画,以及玛丽莲·敏特、张子飘、翠西·艾敏的作品。
▲ 香港巴塞尔墨斋画廊展位现场
墨斋画廊通过观念书法家郑光熙和大地艺术家、山水画家冰逸的作品,将水墨作为媒介以及观念、过程和表演的语言来呈现。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近期都在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2021年举办的“水墨之梦”展览中展出。同时,在“艺聚空间”公共展区中,墨斋呈现了冰逸于2018年所创作的名为“峨眉山”的特定场域大地艺术系列作品中的3幅10米大型画卷。
香港巴塞尔的这十年间,除了为提升香港作为全球艺术中心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改变了公众对艺术的态度,让亚洲当代艺术走进了港岛土壤。时至今日,巴塞尔艺术展对香港和亚洲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平台。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香港巴塞尔
这次展会将再设典亚艺博展亭(Fine Art Asia Pavilion),邀请当代艺术家以不同媒介重新诠释古董元素,创作全新作品。展馆将以“艺·典 ARTique”为主题,由梁兆基策展,汇集20位艺术家的作品。
除此之外,巴塞尔艺术展还为观众精心准备了由驻北京及苏黎世多媒体艺术家兼制作人李振华策展的“光映现场”(Film),展出15部由艺术家创作或有关艺术家的电影。影片将于5月27日至5月28日期间于香港艺术中心古天乐电影院分三场放映;同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出版商,将在巴塞尔艺术展的“艺文出版”(Magazines)以独立或团体形式展出其艺术期刊;为了加深观众对从事艺术工作、国际艺坛及艺术市场的认识,巴塞尔艺术展还邀请国际艺坛的知名人士,包括艺术家、策展人、艺评家及收藏家出任讲者,在“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中就创作、收藏及展示艺术品等题材与大家分享专业独特的见解。
▲ M+晚间外景©️香港巴塞尔
而作为M+开馆后的第一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二者间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由香港流动影像先驱鲍蔼伦创作、巴塞尔艺术展与M+呈献首个共同委约艺术项目《光之凝(The Shape of Light)》于5月20日正式在M+幕墙首播,公众从即日起至6月19日每晚7点至9点间可于M+幕墙上欣赏到录像作品;而7、8月期间则可于周末晚上7点至9点观看录像。透过创新的流动影像效果,作品中的表演部分呈现佛教中耳熟能详的心经,以及艺术家就经文与香港互相呼应之处的诠释。艺术家更以手语及颂读仪式的动作来表现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概念,也进一步探索水、火及光等元素,结集成一部引人入胜的数字影像作品。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香港巴塞尔
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表示:“能够与香港艺术界和本地合作伙伴携手呈献丰富的公众活动,与市民一起享受这项盛事,实在是令人兴奋。我们很荣幸能与M+合作,带来鲍蔼伦的全新场地特定影像装置,以首个共同委约的公众项目来点亮博物馆的LED幕墙。”
▲ 香港巴塞尔电车 ©️网易新闻
▲ Artist Tram Project ©️香港巴塞尔官网截图
今年,巴塞尔艺术展还邀请了卓家慧、黄进曦及沈君怡三位本地艺术家于香港极具代表性的电车上展示艺术创作。缓缓穿越香港的大街小巷,三辆电车将成为一幅幅承载着艺术家对城市景貌及生活日常之丰富想象的移动画布,呼应公众的集体回忆。此委托项目由巴塞尔艺术展主办,瑞银集团为主要合作伙伴,并由香港旅游发展局共同呈献。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受到奥密克戎的影响从而导致障碍丛生,但2022香港巴塞尔团队仍然坚持举办了实体展会。
香港巴塞尔通过使用最新5G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在去年的线上尝试中迅速积攒经验,并在今年将线上展厅进一步完善,在物理和虚拟之间探索建立更无缝的连结模式,将无法亲自参加展会的藏家和艺廊联系起来,而一众画廊在前几天的VIP日报告中出现的强劲销售额也肯定了这套新运转模式。
由艺廊在线展示精彩佳作的“OVR:香港(OVR:Hong Kong)”线上展厅,令观众足不出户,在线也能发掘更多网上独家展出的精选作品。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线上展厅 ©️香港巴塞尔官网截图
“我们已经扩大并刷新了我们的虚拟之旅,"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说,"今年将提供9个现场参观,涵盖展会现场和在线观看室,并由专家以五种不同的语言带领。"
黄雅君并不安于现状,她谈到了致力于继续发展的重要性。“混合型艺术展的定义并非是固定的,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继续寻找方法来不断更新迭代在线观众的体验,并为我们的画廊改善数字服务。”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线上展厅 ©️香港巴塞尔官网截图
▲ “巴塞尔艺术展现场:香港展会”线上平台页面 ©️香港巴塞尔官网截图
无论观众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巴塞尔艺术展现场:香港展会”(Art Basel Live),在社交媒体平台直击展会实况及一系列独家幕后内容,包括与NOWNESS合作的“艺探”(Inner Worlds)系列,日本艺术家三宅麻衣(Mai Miyaki)及Haroshi的工作室视频;与VOGUE香港的合作的“艺尚”(Materials World)探索展会内纺织及混合媒体作品的艺术之美等等。
作为艺术市场中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博览会直接有效地连接买卖的两端,如今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很多画廊全年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收入来源。根据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发表的《2022年艺术市场报告》,全球艺术品市场在2020年经历过去十年最大的衰退后,已于2021年迅速恢复,经销商及拍卖行在艺术品和古董方面总销售额估计达651亿美元,此金额仍未计暴增的NFT(非同质化通证)艺术品交易。更值得一提的是,大中华艺术市场已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市场销售额上升了35%,达到134亿美元。
尽管因疫情所造成的一系列限制影响了艺术品交易,但新的运作方式很快在艺术市场中展开——线上展厅销售。而继去年5月的展会上首次亮相后,本次香港巴塞尔中很大程度地再次出现了这一新常态交易方式。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
巴塞尔艺术展全球总监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将2021巴塞尔的成功归功于卫星展位。但是,艺术界仍然更加偏好当面互动的方式,而买家也习惯于见到艺廊的真身——往往是画廊负责人或是代表。他说:”在我看来,实体展会开始后,卫星展位或许不再受到欢迎。但他指出,随着卫星展位从去年的55个增加到75个,这种担心是有些过分消极。”虽然这不是艺术品流通的首选方式,但它被证明是有效的,”斯皮格勒将此归功于亚洲市场的力量。
与今年香港巴塞尔同期的还有香港春拍第二季,但繁忙的香港艺术日程并没有让本次展会销售失色暗淡。一众蓝筹画廊销售依然稳定,参展商汇报的数字仍旧强劲有力。但因两岸的防疫政策,作为往年主力军的大陆藏家缺席现场,大价格的展品销售更偏向于非香港本土藏家。而韩国藏家在本届展会中显示出了相当的购买实力,让许多参展商开始考虑开发韩国市场。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
在本届香港巴塞尔中,豪瑟沃斯的销售成绩格外亮眼,13件作品总价值近500万美元。而白立方画廊此次则呈现了40余件国际艺术家的精选作品,成交近200万英镑。佩斯画廊(PACE)通过现场及线上展厅相结合的方式售出17件艺术品及4件NFT作品。
卡迈勒·梅隆赫画廊(Kamel Mennour)的负责人贝莉接受采访时则说到,今年展会销售成绩不错,画廊展位上的女艺术家作品卖的非常好…香港本地藏家购买的作品价格主要在100万人民币以内,此次带来价格较高的作品主要在与韩国藏家洽谈中。“此次展会上韩国买家的实力是显而易见的,之后我们也会加大对韩国市场的开发。”
▲ 香港巴塞尔卡迈勒·梅隆赫画廊现场 ©️卡迈勒·梅隆赫画廊
此次阿尔敏·莱希画廊(AlmineRech)在香港巴塞尔一共呈现了十五位艺术家的二十余件作品,涵盖绘画与雕塑。作品价格区间为3万至30万美金之间,将近百分之八十的作品已售出,其余作品也均在洽谈中。
▲ 香港巴塞尔卡迈勒·梅隆赫画廊现场 ©️卡迈勒·梅隆赫画廊
香港本土画廊季丰轩(Kwai Fung)第四年回归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带来中西合璧的作品呈现,其中奈良美智,《心碎长椅(纽卡斯尔版本)》(Broken Heart Bench (New Castle Version)成交价逾四百万美金,而另一件Jonas Wood,成交价逾两百万美金。
▲ 香港巴塞尔季丰轩现场 ©️季丰轩
Lucie Chang Fine Arts此次展示了曾灶财的多件不同材质作品,包括其名为Studio of "King of Kowloon"的NFT作品也首次在展会上呈现。Lucie Chang表示销售状况很好。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
从今年参展艺廊反馈的销售情况整体来看,相较往年香港巴塞尔面对的全球的藏家与观众,今年明显更加集中于亚洲区域的藏家客户群体。尤其是来自日韩地区;以及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的藏家,表现都相当突出。另外,不少中国内地的藏家亦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到今年的香港巴塞尔中。
但由于疫情及世界博览会日程安排原因,部分画廊并未选择年度最重要的作品参加本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虽然多种因素导致今年香港巴塞尔高单价作品成交有所减少,但这并不影响画廊对未来香港艺术市场的期待。
▲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香港巴塞尔
2013年,巴塞尔艺术展掀开亚洲新一页,推出了首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为世界打开了亚太艺术的大门。正如巴塞尔艺术展全球总监马克·斯皮格勒所说:“来到香港,巴塞尔才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展览。”作为一直致力于发掘与推广全球当代艺术的平台,此次香港巴塞尔一如既往地打造出一系列精彩丰富的展览内容和特色项目,为全世界观众呈现最前沿的当代艺术图景。
无论是线上展厅与销售业务的进一步拓展,还是对新兴数字艺术的关注与支持,更或是将艺术与社会符号融汇,香港巴塞尔向世界宣告了亚洲当代艺术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与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而今年香港巴塞尔的成功,无疑是为遭受疫情重创的亚太艺术市场打上一剂强心针。在后疫情时期,香港巴塞尔的混合型模式对于因疫情延期的艺博会们而言,更是一个优秀的参考案例。
伴随着香港巴塞尔第十年的顺利落幕,让我们一同期待后续国内艺博会日程再次摁下播放键,国内艺术关注者们也能亲自走进博览会现场的那一天。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编辑/胡倩仪 责编/胡倩仪 )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