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经济发展风格比较与格局展望(十一)关于全世界态势总结和趋势展望

在“中等收入陷阱谜团揭示”主题的系列讲座中,已经定义了量比(R-*)指标,并见证了收入水平量比(R-inc)、(制造业量比、服务业量比等)产业量比(R-manu、R-ser等)指标,在揭示和分析经济赶超发展态势和机制等方面,具有神奇的功效。

并且,借助指标的态势展现和分析,我们还阐释了制造业发展、制造业结构变迁对非特定禀赋经济体成功赶超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重要性。

在那时,我们已经上已运用收入水平量比、产业量比指标,领略了很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经历和赶超绩效,实际上也体验了他们的经济发展风格。

在本主题“经济发展风格比较与格局展望”的系列讲座中,同样是主要运用量比指标,辅以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将观察的经济体对象扩展到发达经济体和其他所有发展中经济体。由此,我们得以观察全世界范围各类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风格、态势,并推想其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前景。

在对世界各区域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风格和前景都有感性和定量认识的基础上,我们以下就可以对全世界范围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做总结和评论。


1.关于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东和前苏联地区,包括东欧)。


(1)成功赶超发展经济体。

——主要通过工业化和基于制造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实现高收入的经济体。

包括韩国、中国台湾省、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相当大程度借助地理位置发展特色服务实现高收入的经济体。

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爱沙尼亚、立陶宛。

(2)未成功赶超发展经济体。

——东亚和南亚。

从2000年开始,马来西亚相对收入水平长期停滞徘徊在中高区间。

经过较长时间,泰国实现了从中低到中高的缓慢爬升。

菲律宾、印尼等长期徘徊在中低区间。

越南目前暂处在中低区间,但正向中高水平进步。

其他大部分经济体,相对收入水平停滞或徘徊在中低、低区间。

——拉丁美洲。包括南美经济体和墨西哥。

墨西哥、智利、巴西、阿根廷、哥斯达黎加、乌拉圭的相对收入水平,长期在中高区间振荡或波动;其余经济体相对收入水平都在中低区间波动。

经济发展环境相对稳定的是智利、乌拉圭、哥斯达黎加。

除墨西哥、哥斯达黎加之外,拉丁美洲各国的制造业,通常矿产加工品、农牧产品加工品占很大比重。

——非洲。

从工业化绩效和阶段看,全非洲地区,只有非洲北部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非洲南部的南非,能够成规模地在本地制造机电产品。

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的相对收入水平高度,一直徘徊在中低区间。

南非的相对收入水平高度,在中高收入区间缓慢波动式下跌,尚未跌出中高收入区间,但已接近中高区间的下限。

其他大部分非洲国家,收入水平处在低区间。有少数经济体,如赤道几内亚、尼日利亚等,主要依靠矿产品,其相对收入水平也能达到中低、中高。

——中东欧。

大部分中东欧经济体的人均GDP处于相当于或略高于世界平均人均GDP的水平。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到,从2008年开始,中东欧各国不论是人均制造业产值,还是人均GDP,都和世界人均GDP保持同步变动,并由此导致其相对收入水平保持相对稳定。


2.关于前苏联范围的经济体(不包括东欧)。

如果有制造业基础,或者其矿业开发取得一定成就,如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其相对收入水平高度都在中上区间,其中俄罗斯的PIR刚大于0,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的PIR稍小于0。

如果矿业和制造业都缺乏,如吉尔吉斯坦,则已经沦落为低收入水平经济体(PIR< -1)。


3.关于中东(西亚)经济体。

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风格多样。

——特殊国家。

以色列通过工业化已经实现高收入的经济体。

巴勒斯坦接近是以色列的国中国,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国际援助和对以色列的贸易,目前收入水平处于低收入。

——中东产油大国。

油气收入是这个国家收入的主体来源。

另外,阿联酋、沙特、卡塔尔、阿曼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制造业仍以非机电产品、油气加工品占相对更大份额,机电产品份额相对较少。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其他产油国,可认为目前仍基本没有机电产品制造业。

——中东非产油大国。

土耳其、黎巴嫩的相对收入水平处于中上,约旦收入水平处于中下,他们的相对收入水平和制造业发展成就之间的关系,和非特定禀赋经济体的标准模式,基本接近。


4. 关于非南欧发达经济体。

非南欧发达经济体,指的是除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之外的所有发达经济体。

到1980年左右,他们都曾经实现了超高收入(PIR>1.2)。

1990~2000年的某年开始至2012年,所有已经实现超高收入的发达经济体,其制造业都开始相对退化,表现为人均制造业产值增速慢于世界人均GDP增速。

从总体来看,大部分超高收入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退化,目前尚未引发服务业的同步退化,即没有导致服务业的人均产值增长,慢于世界人均GDP的增长。

不过,日本等少数国家除外,只是,目前日本服务业的相对退化,其程度也相对不显著。

2012年后,各国制造业相对退化的步伐或是基本停止,或是相对放慢,其中,人均制造业产值相比世界人均GDP产值的比率(制造业量比)趋向稳定的有美国、德国、瑞士;而其他所有超高收入发达国家,上述量比可能会表现出下降,但相比前一阶段,下降速度已经大大放慢。

关于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业化和特色机电制造业的发展,都曾取得较好成效,目前上述制造业并没有完全退化;这些经济体的制造业和他们的特色初级产品行业一道,共同为经济体系的高收入做贡献。


5. 关于南欧经济体

这里南欧经济体包括希腊、西班牙、葡萄牙。

同样被联合国归类为“发达国家”,南欧三个经济体在1980年都未达到高收入,经过1984~1992年的相对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才实现高收入(PIR≥0.5),其中,西班牙、葡萄牙的收入水平提升有制造业基础,而希腊则没有。

2008~2012年间,在主权债务风险暴露和欧元汇率大幅下挫的背景下,南欧三国的制造业量比和服务业量比都大幅下跌。

不过,在经历大跌之后,2012年后,总体南欧三国相对收入水平仍在高收入区间,其中希腊已下降至接近高收入水平的低限(PIR为0.5,R-inc为1.65)。


6.关于世界各类经济体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上一轮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范围制造业重组的节奏不断加快,这种加快趋势,从1985年开始,表现得尤为明显。

全球范围制造业重组的节奏加快,进而对手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格局,不断发生调整。

经济发展国际格局调整的步伐和速度,在2012年后总体趋向缓和。

2012年后,全球绝大部分经济体的相对收入水平高度(本经济体人均GD和世界人均GDP的比值),都开始表现得相对稳定,或者即使调整,其程度也相对轻微。

从未来趋势上看,各国相对收入水平,各国制造业相对业绩(以各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相对世界人均GDP的比值来衡量),都将在相当长时期,继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对稳定的态势特征。

关于典型类别经济体的相对收入水平总体趋势,预判如下。

——实现成功赶超发展的发展中经济体的相对收入水平在高收入水平区间保持稳定。

包括非特定禀赋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省、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特定禀赋经济体新加坡、中国香港、爱沙尼亚、立陶宛,上述经济体的相对收入水平仍能维持在高收入水平区间(人均GDP大于世界人均GDP的1.65倍)。

——发达国家的相对收入水平,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

以德国、瑞士为代表的制造业素质相对较好者,其相对收入水平会以稳为主。

以日本、英国为代表,这些经济体的制造业相对绩效仍可能继续缓慢下跌,并可能连带影响到服务业量比下降,乃至导致收入水平的缓慢下降。

希腊、葡萄牙等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的经济体,如果不能对制造业做某种夯实,并对社会公共支出做适当改革,其经济运行未来仍面临较大风险,并可能导致其相对收入水平,跌出高收入区间。

——大部分未成功赶超发展的发展中经济体,其相对收入水平高度的停滞、波动乃至振荡,仍可能重演过去20~30年间的态势。

在东亚、南美、北非、中东欧、中亚,那些未成功赶超发展者,如果其制造业结构得不到改善,特别是机电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不到明显提升,其人均制造业的增速,仍将维系和保持某种——大致和全球人均GDP增速相当的——增速。于是,过去20多年间,他们相对收入水平高度所表现出的停滞、波动、振荡,仍将会继续重演。

对某些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倚靠矿产业的发展中经济体,如果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原油、矿产、粮食)价格行情发生变化,则很可能还会触发国际收支危机。这意味着,对这些经济体,经济发展环境风险还要多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