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菲凡说
Sean Ye 丨瞎说职场(HRInsight)
有一回,在地铁里,听到一对情侣聊天:
女生抱怨工作量大,男生建议找领导要支持;
女生接着抱怨领导不懂业务没法支持,男生建议找领导要招人;
女生再接再厉抱怨领导招不到人,男生建议不管招不招,你得找领导说。
女生无奈,一票否决:「找领导也没用,他很难沟通,我不找。」
我听乐了:姑娘可能只想撒娇抱怨一下辛苦,期待的是男友的安慰。结果男友抛来的不是安慰,而是「找领导」这么有挑战性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懂如何与领导沟通,畏惧与领导沟通的职场人,太多了。
很多人喜欢强调沟通之术,比如说「老板开心时找老板加薪」,「老板周一忙的时候,让他批文件,就不会仔细较真了」
这种「术」,我不喜欢,小聪明小技巧,有时有奇效,却不能包治百病,有时候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在我看来,与领导的沟通,不仅在于「术」,更重要的是「道」——成熟的沟通策略。
我先抛个问题,作为一个白领,你希望涨薪升职,应该怎么和老板沟通?
A-老板,我做了XX工作,取得了XX成绩,我想涨薪。
B-老板,我做了XX工作,取得了XX成绩,您看这样的表现适合涨薪吗?
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往下看。
和领导沟通的场景很多。可以是工作交接上的沟通,也可以是项目管理业务探讨,更包括谈升职加薪,我们分场景讨论。
01 工作交接
关键词:反复确认
我去年在「知乎的阴阳怪气展」上做过一次分享,现场问过一个问题:
你们有没有接过老板或者客户的要求后,辛辛苦苦,熬夜加班做好后,对方表示完全不是他要的东西,甚至还把你骂了一顿。
全场70%的人举手,小伙伴纷纷表示场景描绘太过真实了。
人力资源专家往往清楚一点:
企业的生产力消耗,往往是因为上下级之间,团队之间,同事之间信息传递不到位导致的效率损耗。
研究团队效率和沟通策略的同仁都了解一个理论:「沟通漏斗」。
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当他传递信息的时候,已经漏掉20%,说出来的只剩下80%。
而另一方面,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个人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方只留存了60%的信息,其中能消化理解的大概只有40%。
这就40%,3天后就忘掉一半了,三个月后再问,你会发现他只记得5%。
当然沟通信息的丢失是双方的责任,作为领导,如何传递信息,能够更有助于下属执行,也是一门科学,比如:
每次控制传递信息的总量:不要讲超过三件事;
定期跟踪,获取下属反馈,提供有效的工作建议,帮助他应对以其个人能力和身份无法解决的问题
尽可能完整传递前因后果,让下属能更容易理解你的要求和目标。
说回来,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具备出色的“领导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属,就需要做得更进一步。
大家可以从掌握一个会议小技巧入手:
每次别人说的时候,立即拿笔记下来;
别人说完,你即时确认:“您希望我们做的是ABC三点,对不对?”;
等到领导/客户确认后,再接着邮件补刀:刚刚开会达成三点内容,分别是ABC。
接下来,保持定期更新:A完成了B还在做C还没开始启动。让对方心里有底。
02 频繁跳槽
如何影响职业发展
关键词:学会提问
有一位实习生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她是新加坡人,美国西北大学硕士生,来上海交换一年。招她是因为她英文好,但是她入职后的表现把整个团队都震惊了。
我随手扔给她一份材料需要翻译。
她没有立即着手翻译,而是跑来我这里提问:
翻译这个材料,是给谁看的?
翻译好之后,会在什么场合分享?
是需要整理出大意,还是逐字逐句翻译?
听完她的问题,我立即开始反省,在交代任务之前,我没有想清楚这份材料的用途。她的问题,不仅帮助她自己精准实现了上司(我)的要求,还促进了我的自我反思。
做咨询/培训的时候,不少小伙伴会质疑自己的沟通能力,但往往是担心自己说得不够好,比如:
我不知道如何说服老板/同事/客户;
我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对方。
事实上,高效沟通的三要素包括:倾听,反馈,表达。
未经训练的情况下,人的本能是表达,是让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但仅靠表达,我们不能说服别人。聆听和提问,帮我们抓住对方需求,需求满足了,人才可能被说服。
关于提问,我写过提问的技巧《这种职场核心能力,不难学,但多数人不会》。
题外话,这姑娘后来回了新加坡,我们还保持沟通。而她也从此改变了我。从此,每次交任务前,都会先把任务的背景和希望达成的目标交代清楚。
03 汇报工作
关键词:金字塔原理
职场人和领导打交道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汇报工作。
我们在汇报时,往往从自己角度出发,希望在汇报的同时,让领导感受到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往往会额外提到很多细节。
但是对于领导来说,往往并不关注那些细节。
这个时候的沟通就适用于「金字塔原理」:
以上统下,结论先行:领导首先需要答案,先抛核心观点 What;
领导如果继续追问;
逻辑递进:按照逻辑把结论的原因推导出来,Why:
归类分组:把相同类型的论点和事实归类分组,更清晰展示给领导How;
《金字塔原理》里有一个经典案例:
A总监安排我组织一个会议,B、C参加。事实上,A总监只关心什么时候开会。
我收集材料发现:
a,A总监今明两天都有空
b,B今天上午没空
c,C今天上午明天下午没空。
d,会议室今天没空,明天会议室有空。
结论先行:“刘总,会议定于明天上午,九点。”
如果被问到:“为什么定明天上午?”
归类分组,逻辑递进:“什么时间大家都空;什么时间会议室空。”
至于我打了多少次电话才找到BC,如何找其他同事交换会议室时间,A总监并不关心。
04 争取资源
比如升职加薪
关键词:换位思考,趋利避害
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怎么向老板要求加薪/升职呢?
首先,大部分小伙伴需要意识到,加薪升职,不仅依托于你的沟通能力。
加薪升职的两个大前提:
第一,你的市场价值是多少?价格是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你在市场上稀缺,那自然都捧着你;同类型的一抓一大把,公司不担心人才流失。
对于职场人来说,想要了解自己的价值,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我知道你不想跳槽,但你应该多去面试》。
第二,在你的公司,谁能决定你的涨薪升职。我们往往习惯于和直线上司去聊,但我们并不知道,在很多大公司,直线上司根本没权利决定你我的薪水,如《年终涨薪的水,到底有多深?》。
有了这两个基础,然后才是我们展现沟通能力的时候。
有一个小伙伴和我分享了他谈升职的策略:
首先,把自己一年的贡献全数出来,有数据有证据;
然后,把家庭说得老惨,房贷还不出,老婆花钱狠;
最后,说跟老板多年,一直没升经理,也该升职了。
他很不解,说得这么动情了,老板的回复依然是:“知道你不容易,再坚持一下,这阵子忙完给你答复。”
我给他的建议是: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老板,你为什么给下属加薪升职?
他列出的理由中:第二和第三点都是诉诸情感。
但老板不可能因为仅仅因为情感因素做决策;第一点倒是实实在在的对错,但小孩才看对错啊,成年人不仅看对错,更重视利弊。
什么是利弊?
你升职了,对老板来说有什么好处/坏处——动力/阻力;
你没升职,对老板来说有什么好处/坏处——阻力/动力;
站在老板的位置上,把「阻力」和「动力」想清楚,就可以知道应该如何和老板谈了。比如:
增加动力:
作为销售,你升职到市场经理,可以用更多营销资源,配合原来的上司销售总监,完成他的业绩指标;
减少阻力:
你升职经理可能会让其他同事不服,总监担心导致人才流失。你就展现你在团队的影响力,拿出过往你主导的项目,证明其他同事愿意配合你工作,减轻总监的担心。
◆ ◆ ◆ ◆ ◆
回到文首的选择题,A和B都不是正确答案。
A根本不给上司留退路;
而B看似是提问,给了退路,但却是一个是封闭式的问题,上司只能选择“能”或“不能”。
对绝大部分上司来说,遇到这两种沟通方式,都会下意识的避免直接回答问题,反而让我们达不到涨薪升职的目标。
我心目中最好的答案,来源于我营销圈的一位前辈Heidi:领导,在您看来,我还需要取得怎样的成绩,才能升任XXX岗位。
这句话超艺术,首先提醒老板,我有强烈的升职意愿。
其次把选择权抛给老板,让他给我列出目标。
对老板来说,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他可以畅所欲言,而你可以获得升职的具体指标,方便未来兑现。
当然如果回答这个问题时,老板依然打太极,不肯正面回答,我们起码也知道,是时候更新简历了。
希望这四个简单的沟通策略,能对职场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作者: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工作之余,Sean的身份还包括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完——
关注菲凡说
后台回复“找菲凡”,可以预约菲凡职业规划咨询
后台回复“面试”,获得面试特训营介绍
关于职场和成长,我曾经陪你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