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湖南长沙,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里,多了一座“城”。随着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的宣布,总投资达500亿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正式启动建设。
这一“产城融合”标杆项目的开工,也意味着一只被人们关注和期盼了长达半年的“靴子”,稳稳落地了。
研发转化应用 打造人工智能集群园区
半年前的4月15日,“2019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恳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一期规划为2.41平方公里、投资100亿元的“碧桂园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项目签约,入驻湘江新区。这也正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去年就在谋划的“新兴科技产业集群园区”。
根据签约内容,项目将按“整体规划、片区推进、滚动开发、产业先行、公建同步、政策支持、封闭运行”的合作模式实施,依托湖南省、长沙市及国家级湘江新区的优越政策和产业基础,搭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及高端应用平台。最终的目标,是引进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和企业进驻,加快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产业项目在长沙的落地,和长沙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
在人们翘首以盼了长达半年时间后,科技城启动。启动当天,千玺集团、腾讯微信支付等12家优质企业,已“迫不及待”地加盟科技城,现场签约。
从自动驾驶到湘江智谷 大手笔搭台出政策
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等单位指导,芒果超媒、芒果TV、Discovery联合出品的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的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颇为火爆。在其中一期里,异国青年体验智慧公交,让长沙的一项“黑科技”赚足了眼球。
来自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韩国等国的异国学徒,在湘江新区智慧公交示范线技术总监黄英君,与中国学姐艾诚的带领下,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体验中国智慧公交。
无人驾驶的大巴车平稳行驶,应对突然出现的移动障碍物,大巴“冷静”地自动绕道或停车。在这里,世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驾驶系统、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绘制周围环境、单目摄像头监测周边动静、5G赋能的云端管理平台实时“监管”车辆行驶和调度……异国学徒们评价:这里的“黑科技”能解决交通行业90%的现存问题。
这样的“黑科技”,只是长沙人工智能产业的开端。“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引领产业新革命;湘江智谷,生机勃发,肇启战略新引擎”。基于这样的雄谋大略,长沙不仅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城,以此承载蓬勃发展的产业。还“搭配”了“豪华版”政策,推出了《促进湘江智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以7项核心内容、20项细分条款,力促产业发展。如:
对租用场地新建创新平台的,给予最高每平方米500—1000元装修补贴的政策;对被新认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的,给予最高奖励400万元;对重大创新项目,最高可奖200万元;对主持标准制修订的企业,最高可奖100万元……政策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每年返还上年度研发投入的20%。此外,在支持人才培养、金融创新、学术研究等方面,政策也一一给予了“关照”。
在此政策“豪华大礼包”之前,《长沙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也设立了5亿元专项资金和100亿元产业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快速增长的“居民” 亟须搭建产业“新家”
值得关注的,还有科技城项目的另一端,平台建设者和运营者碧桂园集团。科技城启动建设的现场,碧桂园放出“风声”:将依托多年积累聚合的超过2100家战略合作资源,为长沙引进并培育人工智能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研发机构,助力长沙打造集产、学、研、金、用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示范新城。
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长沙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之迅速,的确亟须这样的“新城”予以承载。因为,“居民”增长太快了。
来自湘江新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新区全域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企业198家,集聚省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科研机构108家。其中,涵盖了以自主可控计算机、微处理器设计领域为代表的基础层,以智能感知、北斗导航、视觉识别、车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层,和以智能网联为主的应用层等三方面的企业和科研单位。
在企业数量加速增长的同时,产业规模加快倍增。仅今年,湘江新区就签约了德国大陆、舍弗勒、华为、腾讯、百度等行业龙头企业近20家。新区全力打造的封闭—半开放—开放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体系,也在逐步成型。100公里智慧高速和100公里城市开放道路已启动,智能系统检测实验室、自动泊车示范场景也已完成技术方案论证。
新区还正在积极申报国家车联网(长沙)先导区,开展车联网领域大规模应用建设……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 讯 员 李箐箐 刘 武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