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俄乌战争以来,幕后大老板美国的操控下,针对中国的这些妖风无不从太晚始。而这些访问太晚作妖的小国,却均来自过去苏联集团的社会主义东欧国家,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联想到今年7月初,德国与意大利深化防务合作,德国外长访问日本,号称学习对付中国的方法,似乎针对中国的新八国联军似乎隐隐成型,若仔细分析,则又有某些另类端倪可循。
一、德国与意大利深化防务合作
1、此次德意合作是欧盟内开始以费效比最优化而非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整合
近日国内媒体报道,德意两国在防务领域互补性强,为发挥各自优势而深化防务合作,
据网上可查信息: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军工企业,其主营的航空航天与防务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意政府占30%股份。据网络信息可知,德国亨索尔特公司名称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光学和精密机械的先驱Moritz Carl Hensoldt公司。但该公司却是起源于空中客车集团的国防电子业务部门。该公司专注于国防、安全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防护和监视任务的传感器,主要产品领域为雷达、光电子和航空电子设备。2017年2月底,空客将该业务部门出售给了美国金融投资者KKR,此后该公司被称为Hensoldt。成为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跨国公司。
国内媒体报道说德国亨索尔特公司并没有选择法国的泰雷兹公司、西班牙的英德拉公司和瑞典的萨博公司等竞标公司,而是选择了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持有本公司25.1%的股份。
而莱昂纳多公司正为两家子公司寻找合作伙伴,德国莱茵金属(战斗车辆武器配件及防卫产品制造商,著名产品包括豹2、M1A1、M1A2等装甲车辆及自走炮的主炮)已发出收购两家子公司49%股份的申请。并得到意大利国防部副部长乔治·穆勒的支持。而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正在就出售蒂森克虏伯船舶系统公司与多家防务公司进行谈判,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中标的可能性很大。有媒体据此认为,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团和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将成为德意两国整合国防工业的关键部分。
媒体分析两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也为两国深化防务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两国也有着相似的战略态势,与法国和英国注重在海外开展军事行动不同,两国都更加注重以北约成员国身份维护自身安全。
从这些报道可知。德国与意大利此次军工企业的整合,其实也是经济整合的先行者。国内流行说法是在两国的航空领域,陆军,海军系统军工企业都在进行股份制改革,以本国控股,彼此相互持股,并择优互补,建立全方位的防务工业合作系统。
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均选择与意大利结盟,结果意大利两次均不抗打,两次均先投降,而当俄国开进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引美制衡德国之际,德再次选择与意打理合作。表面看似乎是在延续历史的脉络。
从地缘内部群体间存续争优角度分析可知,德意两国战略的相互需求,不仅因为的德国与意大利曾经共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更主要因插入地中海的意大利与占据欧洲心脏地带的德国,需要彼此战略上的背靠背才能够抵消东西两侧欧洲其他各国掣肘行为。
2、法国在海陆两个方向实力都不强,却都要争优,因而颇具破坏性
因法国综合体量,海洋实力不及美英,陆军实力不及德国,而曾经的拿破仑也是在放弃发展海洋实力,专注大陆扩张时才具备了如此爆发力,德国亦如此。
欧洲地图
法国是成为欧洲的文明之灯,成为霸主之时,占据了欧洲存续最高优势地位,辉煌历史成为民族心理与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因此法国很难与德国合作建立起合理存续争优机制,也因此法国很难安排其内部占据优势地位的群体与德国的存续争优的关系,倒不是股份制合作问题,而是存续争优之持续性,中小强国两个方向都面临竞争,使得其两个方向都弱,而北非的曾经殖民地又牵扯其国力,这就导致法国占优群体无法在此后的竞争中有足够的信心与德国群体开展存续争优。因此法国在两个方面与德国及意大利都有同性相斥之特性,而在地中海与意大利有竞争,陆地与德国有竞争。因此法国的两栖特性,两方面都弱于强国,从而使得法国无法完成内部整合。这样就使得法国一直成为英美联合对付德国的主要力量。
3、美国在德国保持驻军,波兰等东欧诸国主动引美制德时,德国选则与意大利从防务工业领域开始合作也是降低各国戒心,实现最低成本的战略整合。
因为面对俄国与美国的战略压力,经济整合尤其是军工经济整合是两国建立新的经济存续争优制度最好的领域。似乎汲取了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从消弭群体间存续争优,过渡到群体内部存续争优,这么做无疑是群体间整合成本颇低的方式。因为目前演化出的国家这种政体,最重要是解决占据优势地位群体的地位及相应利益分配方式,并建构整体的合理的存续争优的社会机制,满足大众的本性需求。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人对群体合作的哲学思维是否达到如此境界尚需观察。
德意两国都是资本主义,资本家之间通过经济股份制相互持股,科技方面则由优者主持,在满足存续优势地位竞争之诉求时,减少内部摩擦,形成经济上的合力,无疑可以面对整个欧洲的。但是这个整合风险来自于美英海洋势力与两栖特性的法国,及大陆边疆俄国的抵触。因为欧洲的破碎无疑是符合三大势力需求的。然而如何消弭法国的抵触,如何完成对东欧的整合?
二、德日以对付中国为目的其实是个幌子
因此德国外长表面上说,向日本学习对付中国的方法,中德这两个亚欧大陆最不相干的国家似乎也在走向对立。
但仔细梳理这个脉络,德国外长似乎暴漏了日本在太晚的经营,是在美国主持下的,利用二战前,埋伏的日裔似乎很成功的秘密,然而德国能否完成东欧的整合?其背后又有多少自主性?或者与美国达成多大交易,才能够满足对东欧的整合呢?
因为德意日的合作似乎也会引发人们对此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记忆,虽然国内不少媒体,在替德国辩解认为,德国不可能全力对付中国。从道德上,他们也失去了道义制高点,至少暂时如此。似乎这个合作也暴漏了海洋势力的deep state真正的意图。
1、日本利用民进党及在太晚的日裔,操纵抹杀日本的罪行,宣扬日本在太晚的工业化普遍提高民众对周边区域横向存续优势地位及自身历史纵向存续优势地位。即日本治下半个世纪的太晚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虽不及日本本土,却比清朝时期生活的好,比周边区域民众生活的好。如此以往,日本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晚的母国。
而这又违背了雅尔塔文件,动摇了二战战胜国的法律基础。这会动摇美国战后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因此中日被陷入冲突的同时,也会动摇美国的根基。
德国人来学习来了,学到了吗?我看难,因为深层政府需要欧亚路的乱,但同时也需要其他人种的弱,实现海洋势力的存续最高地位。日德尚未完全独立的国家,如何能够按照国内群体存续争优之意志力行事?
2、五眼联盟再整合后,需要沿着亚欧大陆边缘建立次级势力单元以应对中俄及亚欧大陆的中等强国。从韩国首尔朴元淳,到日本前首相安倍,再到菲律宾换上了亲美的新总统。无疑海洋势力的操控不无关系。
因此我们应当尤其注意,此次老太婆亚洲之行,太晚无疑是最响的,最引人注目的噱头,但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之行的背后战略意图。是协调日韩新共同面对马来西亚?形成完整的三海封控闭环?还是其他,我们应当尤其注意。
3、日本曾经的防卫大臣石破茂一行人,在老太婆抵达亚洲之前,先去访问太晚,当媒体沸沸扬扬的炒作老太婆访太晚事宜之时,此行在国内却显得比较低调。这是非常诡异的事。
亚东地区
或许老太婆访太晚只是噱头,或者说被政客对手利用,或者说是deep state的压榨最后剩余价值的障眼法。但是屠龙之意图却非常明显。
三、五眼联盟与德意日的关系——即是利益补偿也是枷锁
1、美国两洋两翼无疑是日韩菲及西欧
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接班人首尔市长朴元淳神秘死亡,换上了亲美的尹锡悦。日本的安倍在太晚给日本捞足了好处,却想摆脱美国而独立,并因为不肯成为乌克兰第二被杀,甚至面临被灭门的风险。此时的日韩恐怕已经彻底贴紧了美国。
西欧英国首席鲍里斯辞职,而前财政大臣苏纳克和外交大臣特拉斯竞争,似乎演变为是对华最强硬的者,才更有资格代表英国。美国控制的两洋两翼似乎同时发力。
2、五眼联盟对德日是补偿还是套枷锁?
放眼亚欧大陆,如果利用存续比较优势地位之竞争理论可知,人类理性是追求费效比最优化为常态,当达到某种程度之后,采取极端之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因此可知亚欧大陆群体国家才是海洋势力的菜。
而以利益补偿机制协调建立沿亚欧大陆边缘地带建立次级势力,面向传统的中俄及波斯文明,才是似乎成为五眼联盟的真正目标。
所以面对德国与日本被占领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两国均服从美国的现实。面对俄德法诸国,东欧诸国无疑是站队美国的,梳理历史的脉络可知东欧诸国这么做的原因。因此美国衰退之际,意大利与德国的整合或许是与美国交易背后的的利德,也是某种形变与质变的拐点,这是宁可让德国整合东欧的现实。但德意日的再勾结,道德上无疑是不利的。这又给了五眼联盟暗藏未来机遇?
五、从利益立足点出发,利用存续争优理论可知破解美国之道并非难事
因为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形成的各种群体即今之所谓国家与民族,而无疑国家是群体间存续争优最佳也是最具破坏性的组织工具。国家具备群体所需的三重功能即:群体间存续优势地位的竞争;维护占据存续优势地位者的合法合理的利益;维持内部秩序,降低民众存续争优之成本。因此国家乃是群体意志力的工具,也是符合人类存续争优天性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符合资本利润最大化诉求,又能够满足人们天性的工具之前。
国家无疑依然是最佳存续争优之工具,因此维护韩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沙特,土耳其,外蒙,中亚诸国等中等强国政客敢于并从行动上表达群体意志的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这么做,首先是让他们认识到海洋势力的真正意图,及中国愿意并具备协助他们保持独立的能力。唯有如此,坚决斗争方能实现和平。
因此老太婆访问太晚无疑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老太婆背后的利益算计,及切香肠战略形成的三海闭环封控战略更要也要引起我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