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外媒记者眼中的“一带一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9日,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围绕“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发展的媒体责任等议题展开讨论。

从陕北到陕南,从延安到安康,从田间地头到工业园区……本次论坛开幕前一周,中外媒体记者分四路深入陕西各地,深入采访报道陕西努力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本报记者对参加2022“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外媒记者进行了采访。

“客观、公正报道今日中国发生的巨变”

“无论是延安的老城还是新城,群山之间有如此现代化的城市,中国跟我想象的大不一样!”白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记者安东·瓦修凯维奇如是感慨。

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品尝着香甜的苹果,哥斯达黎加《民族报》时政评论员维利亚·戈瓦埃雷赞不绝口。她和圭亚那新闻室总编辑法雷扎·哈尼夫共同参加了“我在南沟有棵树”认养活动,获得了认养苹果树一年的采摘权。“我希望把采摘的苹果分享给朋友们,中国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给了我们特别的体验,期待这一经验在哥斯达黎加得到推广和复制。”

8月4日,延安市档案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图片展,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拉美和加勒比、欧亚及西亚北非地区的26名外国记者。“我一定要像前辈们勇敢报道当时的红色延安一样,客观、公正报道今日中国发生的巨变。”伊拉克新闻集团记者、播音主持萨米·阿卜杜勒埃米尔·阿布德说。

正如埃及《共和国报》副总编辑穆斯塔法·埃尔布洛克所说,“在多次访问中,所见所闻印证并拓展了我们对中国的认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者。”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

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长安号”整装待发。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副总编辑鲁斯兰·肯扎耶夫不时拿起手机拍照记录。“中欧班列通过乌兹别克斯坦,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的联系更加紧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新发展机遇。”新加坡新报业媒体集团总裁张丽琳说。

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截至今年4月,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共建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共建国家在华投资设立企业3.2万家。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其特殊的意义”,《俄罗斯报》社长帕维尔·涅戈伊查表示,它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迎来一个更公平的世界,更平等的贸易关系,以及更清晰可预测的未来。

马来西亚《星报》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饶伟孝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注重互联互通与合作互惠,为经济社会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区域合作发展。

埃及《金字塔报》总编辑阿拉·萨比特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一条通往更好世界的未来之路。这条路是我们与中国一起用和平与建设性合作铸就的。

这些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有力促进了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进一步坚定了各方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

“继续传播合作共赢好声音、正能量”

人民日报社积极搭建媒体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2014年至今,“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举办6届。“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为各国媒体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全球发展、世界和平、人道主义等方面,媒体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巴基斯坦《每日邮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克东·巴伯指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提供了很多有效建议,借助这一平台,各国走得更近。

南非独立传媒集团执行主席伊克博·瑟维表示,信息交流有助于加强彼此联系,促进人们沟通合作,我们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人文合作,交流思想和经验。

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社长路易斯·冈萨雷斯指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为我们增加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作出了贡献,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桥梁。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特征更加明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媒体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参与采访调研行的外媒记者普遍表示,未来将继续传播合作共赢好声音、正能量,不断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