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清华叉院弋力:从谷歌研究科学家到清华任教,我想看远一点

原来他们是这样走过来的!

【AI红人荟】——这里是TechBeat人工智能社区为优秀的AI工作者开设的人物专访栏目。从膜拜“红人”到成为“红人”,TechBeat与你一起,在AI进阶之路上,升级打怪、完美通关~

本篇人物——来自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助理教授弋力说:“希望做出能启发他人的研究”。从清华学子到清华老师,从业界打磨到学界探索,弋力老师与我们聊了聊他作为典型计算机学生的成长经历、人生选择和学术感悟。以下为采访全文,欢迎阅读~

“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到底要不要回国,我肯定会跟他分享我回国的喜悦。”2021年,弋力告别了生活了八年的美国,也告别了谷歌研究科学家的身份回到了本科母校清华,成为交叉信息研究院的一名老师。提到这一次的身份转变,弋力的喜悦溢于言表,如他自己所说,他想做“看得更远一些的选择”


从清华学子到清华老师,

从“着眼当下”到“长期主义”

在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弋力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刚上高中时,弋力还觉得考清北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想要出国读书,但没有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斯坦福这样的顶级名校。毕业后去往谷歌,也只是为了和自己敬仰的Thomas Funkhouser教授一起共事。在求学择业上,他好像并非是一开始就雄心壮志的人,反倒是更擅长在努力中慢慢接近目标。

弋力(第一排左二)与同学们的毕业照

以前的弋力,更像是一个体验派,他喜欢自己去尝试,注重当下的选择和体验感。唯独在回国任教这件事,他“蓄谋已久”。放弃谷歌的高薪,为了更远景的发展,选择回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历了谷歌的工业界工作,他发现自己还是更向往做学术。“在公司做研究肯定需要给公司带来直接的业务促进,而非长期的学术想象。我的规划就是在谷歌做一段时间,再找一份教职。导师们都很支持我,但他们也会好奇我为什么不在美国找一个学校,而是选择回国。”

前谷歌同事举办的离职欢送会回国发展对于弋力来说不是一个需要纠结的决定,因为他看到了国内、清华对AI研究的大力扶持,也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科技力量的较量给科研带来的影响。回国后,弋力也的确收获了更为自由的学术发展空间,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氛围也让他十分自在愉悦。

“很多时候我也在问自己,到底是在依据什么做选择?更年轻的时候,看重的是短时间内是不是会给自己成长空间;现在更希望看的是长期的回报,做看得更远的选择。”


团队7篇文章入选CVPR2022,

弋力老师交出第一份“惊心动魄”的成绩单


弋力看远一点的选择,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今年3月,弋力团队有7篇文章入选了计算机顶级会议CVPR,这无疑是他作为弋老师交出的第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向下滑动查看

弋力至今已在包括CVPR在内的顶会、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三十余篇。比起自己中paper,学生的成绩让弋力多了一层喜悦。尽管任教还不满一年,但他已经逐渐开始找到作为高校老师的感觉,也对学生们有了更高的期望。“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中文章我当然是很高兴的,但如果未来他们有更强的学术独立性,能带着我发文章,我会更高兴。”

弋力(左五)与他的学生们

在清华叉院,学生们往往具备很好的基础、更有非常强的自主能动性。弋力接触的很多学生还是本科生,但他也不会把他们当作刚入门的小朋友,更多时候他愿意把学生称为“合作者”,并给学生留有空间。学术独立性是弋力非常看重的学生素质,他也试图在引导督促学生和“放手”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有一个独特的研究角度,是一篇佳作的起点。作为顶会文章的作者、指导者,弋力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大的方向上,需要在一个领域中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了解这个领域发展的来龙去脉,你才能更加清楚这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及瓶颈,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具体的研究方向上,可以在日常的项目过程中,记录下每一个虽然有价值,但当下无法深挖的想法;与别人交谈或阅读文献时,时不时产生的灵感也会被我记录下来,在未来,也许小灵感就会成长为非常值得挖掘的研究方向。除了学术方向的挖掘,弋老师还提到文章投稿要做好时间管理。“什么时候开始写文章、什么时候开始修改、怎么去投稿、投稿系统会不会宕机…...这些都要考虑。”因为团队初创,学生的经验不足,自己作为指导老师也没能面面俱到。他形容这次带学生参与CVPR是他学术生涯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投稿经历,未来他也考虑让自己的团队人员配置更加科学,吸纳更多有经验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做好配合。作为一名年轻的高校教师,弋力对未来还有很多畅想。他的博士导师Leonidas J. Guibas教授对他印象至深,他眼中的导师对学术有一种纯粹的追求,“70多岁的老人家经常和我们一起讨论最新的paper,还会提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和方案,非常积极地沉浸在学术研究中,我希望自己70岁的时候,也能有这样纯粹的态度去影响他人。”

弋力与博士导师Leonidas J. Guibas教授


让别人站在你的肩膀上,

有价值的研究总能启发他人

弋力的研究兴趣涵盖3D感知,计算机图形学和具身人工智能(Embodied AI),他的研究目标是使机器人代理具备理解3D世界并与之互动的能力。在他看来,好的研究,是能够启发他人的研究。

“我们身处的行业,是一个在高速变化的行业。总要有人去做披荆斩棘的人,去带头探索未知的方向,也就是所谓的引领。”弋力不否认,学术价值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在他看来,很多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很多人不断努力、迭代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别人能够站在你的肩膀上,一步步去发展和探索,最终解决一个领域中的问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弋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二维深度学习、图像识别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他想的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三维领域也做这样的事,从而促进三维计算的发展呢?”弋力与团队从这样的初衷出发,建立了领域内沿用至今的三维数据集与三维深度学习骨干网络。弋力的工作成果在领域内得到广泛关注,引用数达10000+,他的研究既提出了一些前沿的学术概念,大大影响了三维深度学习这一领域的出现与发展;也在实际应用中创造了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虚拟/增强现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对于AI的未来应用,弋力也有大胆的畅想,“ AI将渗透至元宇宙的构建中,人们可以进入到炫酷的虚拟领域,其中将有和你一样智慧的数字人与你进行自然的交互,你甚至无法辨别哪些是真人、哪些是虚拟人物。AI也将更加智能,不仅仅是识别、理解,还将会推理、分析、甚至是共情,有生之年如果可以看到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我会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有成就感。”90后的清华助理教授弋力,在当下选择了一条看向远方的路。远方注定不会一路坦途,但能确定的是,和弋力一样的年轻AI人们,将与AI的未来发展一样,可能性无限。//
嘉宾介绍

弋力博士

弋力博士,现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导师为Leonidas J. Guibas教授,毕业后在谷歌研究院Thomas Funkhouser教授研究组任研究科学家,此前他曾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涵盖三维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具身人工智能,他的研究目标是使机器人具备理解三维世界并与之交互的能力。他的工作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虚拟/增强现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他在计算机顶级会议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引用数达10000+,代表作品包括ShapeNetSyncSpecCNNPointNet++等,大大影响了三维深度学习这一领域的出现与发展。他曾担任计算机视觉顶会 CVPR 2022 的领域主席。

-The End-


「AI红人荟」系列回顾:

[13] 美国莱斯大学副教授 胡侠

[14] 幻方量化深度学习研究员 罗福莉

[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 周号益

[16] 密西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汤继良

[17] 莱斯大学的在读博士生 查道琛

[18] 新加坡国立大学 周大权


如果你想和他们一样,亲自来到TechBeat分享,或者想推荐身边闪闪发光但是尚未入驻社区的AI工作者——欢迎填写下方表自荐/推荐,说不定明年的TechBeat红人荟专访,主角就是你! 自荐 / 推荐 单人Talk | 团队专场 | 录播or直播 | 闭门交流多种方式任你选择!推荐讲者成功也有奖励哦~

扫码观看

本周上新!


关于TechBeat人工智能社区

TechBeat(www.techbeat.net)隶属于将门创投,是一个荟聚全球华人AI精英的成长社区。我们希望为AI人才打造更专业的服务和体验,加速并陪伴其学习成长。期待这里可以成为你学习AI前沿知识的高地,分享自己最新工作的沃土,在AI进阶之路上的升级打怪的根据地!

更多详细介绍>>TechBeat,一个荟聚全球华人AI精英的学习成长社区


⤵一键送你进入TechBeat快乐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