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古琴、甲骨文、盾构机、汴绣……今天这些河南元素惊艳世界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8月26日上午,以“开放的河南更出彩”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开始前,一张张图片展览和一件件事物展示吸引了众多中外朋友。

“中信机器人、中铁盾构机、宇通客车、中国一拖,还有面塑、古琴、汴绣等非遗项目……”展览从城乡面貌、开放高地、文化建设、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以图文、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70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盾构机、智能机器人模型展示河南智造成就

在上午的成就展现场,一张张照片把参观者带入一个个让河南人自豪的场景: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郑州龙子湖智慧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点线路工程河南段(潢川)架线施工、郑州煤炭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向美国供应综合机械化成套液压支架,标志着中国煤机制造实现了美国高端市场零的突破……

在实物展示区域,盾构机、宇通客车、智能机器人等模型令人眼前一亮,展示了河南在创新制造等方面惊艳世界的前沿科技。

本次展示的“春风号”盾构机为国内自主研制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该盾构机开挖直径15.80米,全长135米,重量达4800吨,应用于深圳市春风隧道工程。2018年10月29日,“春风号”在中铁装备集团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下线,并于2019年8月13日始发。

在新技术领域,郑州宇通掌握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新能源睿控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市场,宇通售后服务站覆盖到县级城市,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31.2%;在海外市场,宇通销售服务网络已覆盖欧洲、拉美、非洲、中东等海外主要市场,产品批量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13.2%。

仿制甲骨文等非遗和民间艺术轮番登场 展现产业致富发展历程

展厅入口,陈列着安阳当地艺人仿制的甲骨文作品,还原着三千多年前古人的祭祀、战争、天文、气象、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各个方面。手艺人吴苏桉介绍,这些用牛骨和龟骨制成的作品,正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着河南安阳的殷商文化。

“甲骨文极其珍贵,往往只能在博物馆见到。我们通过复原,让更多人看得见、摸得着,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吴苏桉说,以殷商文化为载体,他们探索出一条文旅、研学结合的发展路子。

“这是前几天,郑州外国语中学学生来我们这开展暑期实践,越来越多孩子爱上传统文化,了解甲骨文字。”吴苏桉告诉记者,他们在安阳开展研学实践已经有三年,暑期每天最多接待学生超过五百人。

来自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徐亚冲是古琴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当地最年轻的一位制琴师。

徐亚冲在现场演奏的“凤求凰”吸引了不少来宾驻足聆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看到了古琴表演,就喜欢上了古琴。”

“泡桐透音透气,共振性好,生长十年以上的泡桐是制作古琴音板最好的材料。”徐亚冲坦言,兰考的古琴这张“河南名片”不仅卖到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卖到了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地。

映象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90%以上的民族乐器音板是由兰考徐场制造的,而生产音板的原材料泡桐,正是当年焦裕禄在兰考进行防风治沙时大规模推广栽种的, 兰考人用民族乐器制造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之路。

非遗传承人:让河南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出国门

在展示区,一排排小巧精致、神态各异的小面人表情囧萌,引起了不少观展者争相拍照留念。面塑下方的展台上,写着 “货郎图”。

面塑,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这项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在手中“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栩栩如生的形象便脱手而成,而制作者便称为捏面人。

“面塑是以糯米、面粉为主料,调和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人物、动物、植物、器皿、道具等栩栩如生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 来自河南新乡的面塑非遗传承人刘玉伟坦言,面塑需要手力和眼力相结合,在一枚小小的5毛钱硬币上就可以雕刻出18罗汉。

在面塑传承方面,刘玉伟除了开设自己的面塑工作室,还把面塑艺术带进校园。

“在国内推广面塑艺术,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和喜欢面塑艺术的美。”他说,面塑文化的根在中国,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够把面塑的根留住。

作为中国非遗代表团的一员刘玉伟还把河南的面塑带到了南非和悉尼,“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中国,也能让世界都能够记住了解河南的面塑艺术。”

文章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河南专场成就展 开放的河南更出彩 河南时间 责编:彭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