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特写|蔚来赴港上市却不融资,玩的是“抢赛道”?

文:懂车帝原创 彩丽美

[懂车帝原创 行业]尘埃落定!蔚来即将赴港二次上市,造车三兄弟“蔚小理”终于将在港交所聚齐。

造车三兄弟“蔚小理”终于将在港交所聚齐

在2月最后一天的早晨,蔚来官方宣布已通过香港交易所聆讯,获得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原则上批准,并已发布相关上市文件。本次上市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公司计划于2022年3月10日开始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9866”。

据港交所披露,摩根士丹利、瑞信和中金公司为蔚来此次IPO的联席保荐人。据公告称,该公司已作出促进转移至香港以及将美国存托股份转换为A类普通股的安排。

图源:港交所(蔚来获批在港上市相关文件)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什么是“介绍上市”?简单来说就是“不再涉及融资”,从一定层面来说,就是企业股东将本身的旧股申请挂牌买卖,不会发行新股。

那么,不能融资,蔚来为何要赴港上市?

按照蔚来的说法,通过“介绍上市”登陆港股,目的就是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在美股和港股同时上市,每日交易时长从6.5个小时延长到了12个小时),两地上市有助于引入更多的投资者,且不稀释现有股东的利益,缓释地缘政治风险,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事实上,蔚来赴港上市不融资“醉翁之意不在酒”,除融资外,造车三兄弟齐齐赴港上市的背后,还有更多因素值得推敲。

只挂牌不融资,蔚来真“不差钱”?

造车行业,“烧钱”在所难免,而上市也成了车企们能否存活的关键。

先后在美股上市的“蔚小理”最清楚不过,决定新造车市场排名的原因繁多,但IPO绝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上市的落后,在多方面原因下很容易在技术与市场份额上落下差距,且较难弥补。

那么,曾经历过至暗时刻的蔚来,为何狂奔二次上市,却声称“跟钱没关系”?

资本背后的暗流涌动或许只有蔚来清楚,但从公开数据来看,短期内,蔚来确实不算缺钱。

据蔚来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蔚来分别实现营收49.51亿元、78.25亿元、162.58亿元,经营亏损分别为95.96亿元、110.79亿元、46.0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96.39亿元、112.96亿元、53.04亿元。此外,2021年前三季度蔚来实现营收262.36亿元,经营亏损20.51亿元,净亏损18.74亿元。

蔚来合计现金储备近600亿元

此外,蔚来汽车特别强调了目前公司资金充沛。截至2021年9月30日,蔚来现金储备共计约470亿元人民币(73亿美元);同年11月,蔚来完成约127亿人民币(20亿美元)美股ATM增发(At-The-Market Offering),合计现金储备近600亿元。

蔚来在公告中指出,“公司目前拥有充足的现金储备,短期内没有迫切的融资需求”,同时称,“近600亿人民币的充沛现金流,为蔚来后续的新车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对比来看,早于蔚来登陆港股市场的小鹏汽车募资资金为14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3亿元),理想汽车最终募集金额115.5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对比小鹏与理想汽车,蔚来的营收状况的确更优,持有的现金也更充足。

对比小鹏与理想汽车,蔚来的营收状况的确更优

可见,如今并不缺钱的蔚来,之所以选择以介绍上市的方式登陆港股,其背后的原因或许只是为了“抢赛道”。

针对其背后的原因,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懂车帝表示,“先以‘介绍上市’的形式,就是把原来的部分股份二次上市,不进行融资,暂不涉及存在问题的那部分股份,且承诺一定期限内解决。”而蔚来汽车急于在港股上市,并不全部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占跑道”,“先站上跑道,以后再说再融资的事”。

眼下,在资本市场本不乐观的情况下,不少造车新势力车企对港股市场早已是“虎视眈眈”,包括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华人运通等纷纷被曝出将赴港IPO。但与蔚来不同的是,这些新势力品牌赴港上市或是为了“融钱续命”。毕竟,相比已经上市的“蔚小理”们,缺乏足够现金流的品牌,在当下“缺芯”、“疫情”等市场冲击下,更容易在这场赛道上“滑倒”。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

就连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都曾感慨道,几年前自己说造车所需要的资金门槛是200亿,而现在没有400亿可能都干不了。

如果算上雷军为了小米造车先期投下的100亿,以及李一男给牛创打包票要融到的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9.6亿元),造车的百亿起点已成为行业共识。

但长远来看,蔚来的上市,最终其实还是为了钱。

仔细回想开头提到的那段话,按照蔚来的说法,“两地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在美股和港股同时上市,每日交易时长从6.5个小时延长到了12个小时。同时,两地上市将有助于引入更多的投资者,且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除此以外,蔚来在香港上市的另一个原因是缓释地缘政治风险,此外还能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蔚来两地上市的长期目标,依然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蔚来ET5将于2022年9月开启交付

当然,蔚来的野心不止于此,虽然表示手握600亿现金流,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版图,资金依然是一个先决条件。2022年,蔚来将交付三款NT2.0平台的新车型,包括ET5、ET7,以及刚刚公布的全新中大型五座SUV——ES7。此外,位于NeoPark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蔚来第二生产基地也将于第三季度正式投产。

对于出口的整体布局,李斌表示非常有信心

此外,继进入挪威市场后,2022年蔚来的产品与全体系服务将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正式落地。“汽车行业要生而全球化,蔚来至少成为走出去的第一批。”李斌曾公开表示,“蔚来的目标是在2025年为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同时,李斌的眼光在于,“长期来看,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比50%是一个合理的计划”。

至此,2022年开始,蔚来即将迎来三款新车型的生产,双工厂的产能扩张,六款车同台销售,再加上海外市场的加速布局,以及软件研发上的持续迭代和后续车型的研发,这些大动作哪一项不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蔚来合肥工厂

李斌曾透露,随着2022年基于NT2.0的新车型开启交付,年产量达到30万台时整车毛利率差不多能达到25%。而业内普遍认为,20%以上的综合毛利率,是行业判断新势力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达到这条标准,一般意味着品牌拥有了良好的自我造血能力。

可以看到,为了实现此前提出的预期目标,找到除美股以外的新的融资渠道,才是蔚来真正着急的。先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得到资本的关注,上市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来融资也不迟。现在再回味蔚来那句“短期内没有迫切的融资需求”,就能明白,其言外之意其实就是:上市“跟钱没关系”,更是为了扩大股东规模。

上市绊脚石,“用户信托问题”解决了?

回顾此前,2020年是新造车企业十分关键的一年。理想汽车及小鹏汽车顺利进入美股市场,新造车三兄弟完成了在美股市场的聚首。彼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利,三家车企的市值爆炸式增长,一度冲进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的前20名。

从盈利层面来看,造车新势力迫切地需要更多资金。于是,这条赛道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021年7月、8月,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相继登陆港股,完成了二次上市。一般情况下二次赴港上市在美国上市半年后提交申请可享受豁免,其上市审核比双重上市方式更加简易。但相比起来,蔚来的赴港上市之路,并不那么顺利。

港股上市受阻,或因“蔚来用户信托持股”问题

早在2021年3月,蔚来就曾向港交所提交二次上市申请,申请时间甚至早于小鹏汽车,但却迟迟未能上市成功,至今过去已近一年时间,其才迎来了新进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涉及“蔚来公司本身架构”问题,以及“蔚来用户信托持股”问题。

而对于港股上市受阻的问题,李斌没有做出过直接回应,只是称“会做对投资者最合适的选择,对各种可能性都是秉承开放态度”。

据蔚来一份备案文件中显示,李斌曾于2019年将5000万股公司股票转让给一家蔚来汽车用户信托基金,使客户“有机会讨论和建议如何使用这些股票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李斌保留对这些股票的投票权。 据了解,或由于自身盈利不如意,蔚来在短时间内无法分红、新用户相比老用户在信托权利方面存在劣势等问题浮现。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蔚来便无法顺利在港上市。

介绍上市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开“用户信托”问题的阻碍

那么,在未彻底解决用户信托的问题下,蔚来是怎么做呢?

很明显,选择介绍上市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上述阻碍;同时也不影响后续的再融资(可通过公开发行、定增、债券等方式),有网友也之为“曲线上市”。

据悉,“介绍上市”方式不受《香港上市规则》若干条文的规限,包括有关须予公布交易、关联交易、购股权计划、财务报表内容以及若干其他持续义务的规则。

从问世之初就一直饱受争议,经历过高光与生死的蔚来,身前身后,站满了竞争者,包括哪吒、零跑汽车等新势力的上市计划已蠢蠢欲动,融资消息时而浮出水面,蔚来此时需要加快脚步来“抢占赛道”。

交付量再被反超,蔚来能否重回“一哥”

当然,蔚来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

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降30%,也就是大约会减少3900-5400元(非运营车辆);而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买新能源车可能要多花钱。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年底以来,目前已经有15家车企打算或是已经对旗下新能源产品进行涨价,相较2021年补贴后价格,均有几千元到上万元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哪吒、小鹏、比亚迪宣布对全系新能源车进行调价。蔚来、极氪、福特、五菱等品牌仅仅是对部分车型进行了调价。

可见,在新能源车价普涨之下,变革下的车市也将迎来全新竞争格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家车企也在不断发力,加班加点疯狂扩产。

蔚来ET7首批全工艺生产线试制车下线

春节期间,小鹏汽车对肇庆生产基地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已按计划于2月中全面恢复生产。

为了保持“狂奔”速度,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也在提速扩建;甚至为加速生产纯电动车型,接盘北京现代第一工厂进行改造升级,计划2023年投产。

去年9月底至10月中旬,不惜耽误当月新车交付,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生产线进行阶段性升级,相当于产线只满负荷工作了10天,好在10月下旬起便逐步恢复生产。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市场渗透率高达14.8%,2020年该数据为5.4%。在市场带动下,各新能源车企销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小鹏、蔚来、理想2021年汽车销量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263%、109%、177%,并逼近年销十万辆大关。

2月新势力交付量(蔚来2月交付6131辆,同比增长9.9%)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蔚来交付量仅为6131辆,同比增长9.9%,环比上月下降36.5%。甚至一度被小鹏、理想,以及哪吒汽车反超。这让蔚来此前交付破万的成绩,看起来像是昙花一现,似乎蔚来在销售增长幅度方面明显动力不足。

当然,其中的原因也需结合实际情况客观看待。刚刚过去的2月,恰好遇上春节假期和汽车行业传统的销售淡季,外加全球汽车供应链持续紧张、疫情反复波动等不利因素,大多数车企全线普跌其实也算预料之中。

图源:港交所发布蔚来相关上市文件

此外,2022年蔚来即将交付的三款车,毕竟,这些新车将是蔚来在生产了超10万辆整车后的全新产品。再加上NT2.0平台作为蔚来第二代汽车平台,与第一代相比,NT2.0平台在算力架构上会有明显的提升,高达1060Tops的算力平台,和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优化过的传感器,将让蔚来在智能驾驶领域与特斯拉展开真正的较量。

写在最后:

如今,对于“看淡生死,再难也干”的蔚来来说,这一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毕竟,对于蔚来而言,其志不在此,而在于其全球市场的扩展能力。或许这也是为什么,蔚来计划在香港上市以后,还有意寻求在新加坡的上市。蔚来开始为后期蛰伏筹备的念头已经彻底藏不住了。

这样的锋芒,也受到了国际头部车企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的关注,去年11月,迪斯曾恭喜ID.系列车型销量数据超过了“蔚小理”。甚至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也直言,“一定要击败蔚来和特斯拉”。

不久之后,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将正式聚齐港股,趁着特斯拉今年暂无新车型上市计划,中国新势力车企们的2022年将是其冲刺的一年,即将年满“7岁”的蔚来,任务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