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举行,120名博士研究生入学。
西湖大学是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举办的非营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学,按“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
2017年3月起,西湖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实施“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首批19名博士研究生秋季入学。2018年,西湖大学分别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
该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表示: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在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立足中国大地又充满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
2016年7月开始,西湖大学面向全球开展学术人才招聘。施一公在26日的开学典礼上透露,至今年7月收到约五千份申请,其中95%以上来自海外,择优面试227位,给出89个正式教职邀约,67位科学家已签约加盟,“这批创校教师分布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生物、基础医学等学科,在各自研究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水平,10月将正式成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奠基教授”。
他同时表示,西湖教育基金会的募捐活动得到各界响应,募资进展超过预期。
施一公寄语同学们八个字:求知、探索、厚德、担当:“求知就是保护你的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探索是要进一步拓展人类知识的前沿和边界。同时,还要厚德、担当,在充满诱惑、千变万化的时代,希望每位西湖人‘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勇敢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义无反顾地在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发明最先进的尖端技术,为中华民族、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西湖大学目前有两大校区,云栖校区也就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已投入使用;云谷校区为主校区,预计2022年建成投用。学校以西湖高等研究院的理学、前沿技术、生物学、基础医学4个研究所为基础,组建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优先形成理学、医学、工学三个门类12个一级学科。
24日是2018级博士研究生报到的日子,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云栖校区看到,与大部分高校新生报到时人头攒动的景象不同,这里非常安静,偶见学生拎着行李前来。
云栖校区由7幢楼和操场构成,1号楼~4号楼分别是生物学研究所、前沿技术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理学研究所,5号楼是行政楼,其余两幢是宿舍。
一位报到新生告诉澎湃新闻,他本科在四川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到西湖大学念生物医学博士。
“施一公校长形容云栖校区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面积不大也有好处,师生有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西湖大学相关人士告诉澎湃新闻,已有五六十名老师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部分新生在报到前已经参与。
“为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凌晨5点我和几位同事在西子湖畔完成了11公里环湖跑,未来欢迎你们加入!期待着我们的西湖长跑队伍日益壮大,并肩前行!”施一公在讲话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