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上海世外转学英国,国际学校择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转学的缘起居然是因为中文


去年暑假接触Vivian的时候,她已经在我们机构上过很长时间的SAT1课程。也是好友Michael的学生,并且暑假期间老师们大多繁忙,无暇准备新课,于是就安排了我来教她,正好以前就教过这门课。去年暑假里教了好几个在英国读高中的学生,都如她一样的境遇,然而当她说起为什么要转去英国读A-level课程的时候,我倒还是觉得挺新鲜的。


Vivian是在上海的世外读的初中双语课程,所以理所当然升到了世外高中部读IB课程。然而她偏科很严重,而且偏的是中国学生本应该很擅长的科目——IB中文。是的,你没看错,其实大多数IB学生分数最低的其实是——IB中文。


正好自己也带了很多国内同学的IB中文的课程,以及好多在新加坡读IB课程华人学生的SL和HL课,IB中文课落得个很尴尬的境地——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学。



比如,正好教的世外的一个小班以及好几个一对一课程,正好也是Vivian高一时候的同班同学,2018年学校的老师们在SL课程一开始教授的是《金陵十三钗》,结果授课老师花了半个学期在讲张艺谋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


包校和平和的IB课程也好不了哪里去,虽然读的是《彷徨》,教师也很难分析到这本小说集中的女性形象或者性别审美这些高层次的话题,而这些话题是IB中文的精髓,也是IB大考要考的内容。当然,这几个学校的IB依然是镜头语言…… 或者鲁迅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


新加坡的IB中文老师就更甚了。2018年新加坡的IB考试的小作文选的是分析罗大佑的《童年》,大作文是赏析巴金的《家》,看过他们老师对其中几个学生模考试卷的点评和修改,直接怀疑这个任课老师仿佛方鸿渐一样,在中国的克莱登大学买了一张中文系本科毕业的文凭然后教这门课。



IB科目要求不能偏科,所以Vivian就直接转学到了英国去读A-level课程。


A-level的学习也能充满快乐和收获


在英国读这两年课程,Vivian开心极了。上课可以不必像国内一样,只要上这节课出现在教室就可以,其他时间她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她选择了数学、物理、高数和经济,基本上90%的中国学生都会选择的A-level课程组合。一个班只有6至9人,她上课的时候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去问老师各种奇怪的问题,英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回答这些问题;与此相对的是,国内的老师大多视这种学生为累赘。


比如说以下这道题,是她在AS阶段碰到的一道物理题,这道题在她在世外读IB第一年的课程的时候也碰到过:



国内的物理老师讲解这道题的方式比较简单:b中的小球因为有一段下落的过程,所以平均速度变大,所需要的时间会变短。对于一个顺从的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一年级才刚学习到平均速度这个知识点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解释足够了。



然而Vivian不是这样的“好”学生,她会问,b的圆弧段比a多了0.57倍直径的距离,分母变大,分子也变大,最终的时间不好衡量到底是变大还是变小。碰到这样的问题,物理老师们多数是沉默,或者混过去了。


Vivian在英国也问了老师类似的问题(Vivian在英国第一年AS的课程她都在世外学习过,知识点重合,所以她的AS的成绩都非常好,学习也相对轻松很多),后来这个物理老师领着她们班的学生做了最速降线的一系列对比试验,同时扩展学习了约翰伯努利与牛顿、雅各布伯努利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求解的过程,甚至延伸到挫折对于人生成长的进步意义这个话题。



这也加深了Vivian对于物理的兴趣,基本上不上课的时候,她都在看物理学甚至天文学的书籍。因为她从初中开始就喜欢物理,而且担任过物理课代表,所以物理一直是她的兴趣所在。


先提前剧透下,这个孩子最终去了 UC Berkeley 学物理专业,同时也被剑桥大学录取。


(Vivian最终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专业)


Vivian开玩笑说,如果是继续在国内读IB课程,她可能就会在我这里补习IB中文了,跟她高一的好多同班同学一样,那日子对她来说就无趣的多。


竞赛对Vivian成功的贡献


虽然是个女生,Vivian参加了很多竞赛以及学术提升的活动,从高一的时候她就是WRC(World Robot Contest)的参赛选手,后来她去英国读书,所以国内的小伙伴都断了联系,于是她在英国期间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组继续参加,直到参加了这个比赛的决赛。同时也参加了UKMT(全英数学奥赛)的个人赛和团体赛,以及英国物理挑战赛等竞赛活动,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Vivian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让自己提高的机会,比如她还参加了学校的EPQ项目,增加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术组织能力等。


■ ■■■■


当然,丰富的学术和竞赛活动大量的占用了自己标准化考试的时间,所以相比于国内很多同学用两年时间来准备标准化考试,Vivian直到19年年初才确定了英美混申的选校策略。


于是19年对她来说尤其紧张,几乎每隔两个月就会有一次大型的考试,2019年分别参加了SAT1、TOEFL、NSAA(剑桥大学Peterhouse学院自然科学专业入学笔试)、第二次SAT1、SAT2(数学+物理)、剑桥面试、IELTS考试,有些时候考完,她觉得自己会崩了,还好她都坚持下来了。


唯一遗憾的是,在参加NSAA笔试当天早上,她状态不好,所以做Paper 2的时候昏昏欲睡,而Peterhouse又非常关注Paper 2部分的成绩,纵使面试成绩再好,她还是觉得自己整体表现不够好。


(Vivian的UCAS选校)


结语


教书十几年,教过上千个一对一的学生,Vivian是个挺特别的学生——作为一个本土制造的中国人,因为IB中文学习困难而转学去了英国读A-level,同时她又是百千学子中特别有代表的一位——A-level这个课程确实给了一些理科特别好、或者偏科的学生一个很好的别样的选择路径。


当然18年上过我IB中文课的Vivian的那些同班同学,也都拿到了非常不错的offer,剑桥、杜克等等。其中有个女生IB中文7分,当时教她的时候,我压力很大,因为她读的书比我要多也要快,而且对问题的理解的深刻程度某些方面远大于我,拿到了牛津大学的PPE专业的录取,也祝福所有这些学生,每个人都会有别样的灿烂。她是很适合读IB这个课程体系的,能力全面、没有短板、洞察深刻、冷静又热情。


国际学校的选择,没有哪个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找到合适自己的。



随着国内国际学校的全面开花,丰富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这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然而,选择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要选择别人眼里的“最好的”。Vivian无疑又是幸运的,经济的丰富给了她更多的选择的空间,从而找到了适合她生存的最佳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