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今日开幕:红色的,缤纷的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经历疫情年后,上海一年一度的光影盛宴如约回归6月。6月11日,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

今年的电影节是红色的,也是色彩缤纷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典的前夕,电影人用一部部主旋律影片献上对党的深情礼赞。而作为全球电影行业交流的重要窗口,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依然网罗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影片,并通过线上开办大师班、线上线下同步云市场等方式助力文化交流和行业发展。

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

与去年活动大规模缩减相比,今年电影节的常设单元几乎全线恢复,除了类别丰富的展映单元,惠民放映辐射五大新城向更多市民开放,还有论坛云集行业大咖,青年影人和创投计划为行业扶植新人保驾护航。精心的策划安排背后,安全办节也成为后疫情时期的重要考量。参与展映的影院和电影节的工作人员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全员接种疫苗,各种防疫科技的新技术、新手段也被积极运用到电影节的各项活动之中。

经典的红色记忆,跨越时代的对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在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具有特别的意义。一部部红色经典组成的片单,是电影对建党百年的礼赞和表白;能够幸福地看到来自全球的好电影,共享全民的精神文化盛宴,也恰呼应了百年前革命先辈们对于一个全新盛世的畅想和向往。

致敬建党百年的重磅影片《1921》作为今年上影节的开幕片,稳稳奠定了今年电影节的赤诚底色。百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盗火者”从上海出发,在国际风云际会中创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这部电影里将给出全新的视角和讲述方式。

《1921》海报

展映板块的“百年征程·红色光影”特别单元,将集中展映多部聚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优秀国产影片。这些影片,虽然今天看来有些遥远,在它们上映的时代,都是绝对的“大片担当”,是当年的观众们反复观摩的经典。

1951年《白毛女》上映时盛况空前,田华扮演的“喜儿”形象至今深入人心,陈强因扮演黄世仁而成为新中国银幕上的“头号反派”;《青春之歌》作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言激励了无数逆境中的人们;《英雄儿女》在战场上,王成与敌人作战时喊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而王芳演唱的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至今仍传唱不衰;《南昌起义》中首次将“南昌起义”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以真实姓名和身份展现,成为同类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一个创举……

《英雄儿女》剧照

作为该单元的策划者,电影学者石川介绍了他的选片思路,“按照100年党史上的大事记,在建党、建军、抗战,建国,香港回归等重要节点上,把有电影表现的片子拉进来。”

事实上,纵观中国电影史,红色电影资源之丰富为这个单元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策展上一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大事件,一方面也尽量关照到属于上海的特色和表达。例如关于抗战的这段历史,石川没有选择正面战场的故事,而是以发生在上海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在隐蔽战线上英雄人物事迹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来致敬。

同时,像南昌起义这段历史,尽管之后也有不少电影表现,但汤晓丹导演的这版是公认的经典,“其中对史实精益求精的严格把握,非常值得拿出来再重温。”

《南昌起义》剧照

作为一个电影节展映单元,此次“百年征程·红色光影”单元的选片也十分在意属于电影本身的眼光。

“中国电影史上很多大事件是很正面表现伟人和英雄的,但我们选择从普通人的角度、从老百姓记忆深处去挖掘。”石川说。这些老电影,对于今天的90后、00后而言虽然陌生,却是年长一代深刻的时代记忆,“让今天的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看这些电影或许也达成了几代人之间的对话。”

同时,专业影迷们也许能从中找到更有意味的观看角度——拉到一个更广泛的时间维度上来欣赏,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在不同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方式和审美上所发生的沿革和变化。在石川看来,这样一份贯穿百年的片单,“可以看到时代变化在电影创作上留下的痕迹。”

除了展映单元,建党百年主题将贯穿本届电影节始终,全方位地营造共庆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

今年的金爵电影论坛也确定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的主题,探讨影视人如何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推动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

惠民放映的环节里,《金刚川》《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等影片将走进上海各个街区的广场,用电影将党史课堂搬到观众身边,传递信仰的力量。

“庆祝建党百年是全年工作的主题主线,这个主题在我们策划这届电影节的时候,也融入到各个活动板块中,可以说各个环节都围绕这个方向策划。”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介绍。

中国电影的盛会,也是世界电影的窗口

新冠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肆虐,影视行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但尽管如此,今年的上影节还是为影迷们奉上了不负所望的盛宴。大师单元巨匠云集,4K修复干货满满,金爵单元的几部华语片在开票日也进入“秒杀”的第一梯队。

意外的是,今年收到的报名影片数量甚至创下历史新高。

据悉,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4443部,作品数量比2020年增加了750部,比2019年增加了479部,为历届最高。此次展映的400多部影片中,世界首映73部,国际首映42部,亚洲首映89部,中国首映99部,总计303部。

“柏林、戛纳等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其实让诸如‘影展精粹’单元受了影响,失去很多参考,但反过来,这也更加考验策展团队的策展能力,要去开拓寻找更多主题,策划出新板块去作出补充。”谈到今年的放映,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颇有感慨。好在上海有着最好的观众,“好像一种相辅相成,每年办完电影节我们都会说那么多好片子都放完了怎么办,但每到下一年还是能找到新的好电影。我觉得正是因为影迷们热情更高涨,才让选片团队每年都在想,怎么把好电影选出来给影迷看,影迷的热情也是激发策展团队去选更好的片子。上影节和观众的关系是非常亲密。”

经过疫情之年的中国电影逐渐恢复元气,今年的电影节主论坛将聚焦中国电影如何从“高原”迈向“高峰”,提升高品质、多样化、可持续的生产力展开讨论,其余各场论坛将从电影艺术本体到工业技术到配套等范畴一一展开对话,带来专业人士在过去一年里最近的思考;而创投会、训练营、短视频大赛和全新推出的“SIFF YOUNG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是这个老牌电影节年轻活力的最好佐证。

“每年上海电影节都会吸引最重要的这批电影人齐聚上海,大家都会来看片,来听论坛。基于这样的基础,很多公司就是来电影节找片子,所以选出好片子本身,就是身为一个电影节对行业最大的支持。”傅文霞说。

向来作为重要文化交流窗口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虽然无法像往常一样迎八方来客,但通过线上办展、云上开讲、网络连线等方式,国际成色不减。

今年已发布的评委包括了国际化的阵容,前威尼斯电影节掌舵人马克·穆勒,新加坡名导陈哲艺等国际大咖的加盟保障了上影节的国际视野。

国际影视云市场的展商共计750家,超过2019年电视市场和电影市场的近600家。今年海外展商共计占比53.4%,比2020年有所提升。未来,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市场模式将成为新常态。

此外,今年的大师班仍将以打破时空界限的线上线下连线方式进行,阿彼察邦、丹尼斯·塔洛维奇、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等海外电影大师,将与中国名家展开云上对话交流,通过直播的方式,广大从业者和影迷也能参与大师头脑风暴的“正在进行时”。

电影学堂汇聚中外电影大咖

事实上,像阿彼察邦这样的导演,上影节已经不是第一次邀请,在傅文霞看来,是策划小伙伴三顾茅庐的诚意和对活动策划的专业精神,打动了这样的大师。“每年电影学堂大师班的阵容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其实像这些大师每年能接到太多邀请了,如果不是因为对他做足了功课有足够的了解,提出了令他们心动的谈话方向,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上影节呢?”

“一带一路”电影周海报

已经逐渐发展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品牌单元的“一带一路”电影周今天同样成果颇丰。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报名影片数量为1136部,经过选片人遴选,其中的优秀影片将在电影节展映板块的各个单元与广大观众见面。

来自新西兰、冰岛、英国等不同国家的国际媒体评审在线上对影片展开评议的时候,不仅高度评价和肯定了这一单元的选片视野和质量,也表达了无法能够通过这样线上方式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继续开展电影交流的兴奋心情。

市民的丰富文化大餐,也是安全放心的节展

去年,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安全措施,为全球电影节的举办交出了“上海方案”。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严格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在为参与者提供丰富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电影节。

据了解,今年参与电影节展映的所有影院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被要求工作人员全员接受疫苗接种,而电影节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全部接种疫苗也是写进整体防疫方案中的一环。

从全国各地来参与电影节的嘉宾都被要求出具核酸检测报告,电影节组委会也在全市不同的地点为参与的媒体、来宾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在75%上座率的防疫要求下,上影节的排片场次坚持相隔40分钟, 傅文霞介绍,“这其实是牺牲了排片场次的数量,也降低影院的收益,为了保障每场之间的通风,以及给影院工作人员留出时间做消杀工作。”

上海市发行放映协会负责人介绍,尽管过去一年里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上海电影院的防疫要求始终和影院重开时的指导要求保持一致,并没有放松。

电影院进行消毒工作

作为涉及到多场大型活动的节展,今年电影节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流控制,实名登记等方面都下了功夫,今年的人脸识别系统兼具扫码和测温的功能,参与者在扫随申码同时就会记录实名认证,每个人的实名记录进出时间都可追溯。同时,今年的与会来宾取消了实体证件,除了可以避免在注册日大排长龙的人员聚集,之后进入活动会场的人脸识别系统,也能够让嘉宾们无接触地在场馆里通行无阻。

六月的上海是属于光影的节日,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公益惠民方面也是佳片云集。6月11日晚开启的惠民放映,共设置环球港、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金桥国际商业广场、上滨生活广场、松江云间粮仓文创园、奉贤区博物馆、嘉定西云楼7个放映点,放映21部、70场海内外优秀电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惠民放映首次走进奉贤新城和嘉定新城。

今年电影节的惠民放映片单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票房和口碑表现不俗的院线大片,也有本届电影节展映单元的海外佳作,而备受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以及讲述人文历史的纪录片则为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提供了多样选择。

其中,《永不消逝的电波》《金刚川》等主旋律精品,将党史课堂搬到观众身边,传递信仰的力量;《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流浪地球》等视效大片,搭配露天大银幕,将带来更为震撼的视听体验;而《看不见的客人》《公主夜游记》《海莲娜:画布人生》等海外佳片,则将带领观众穿越不同国度和文化,感受缤纷世界与别样人生;主打合家欢的《姆明:漫游蓝湾》《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我们假期做了什么》等亲子佳作,毫无疑问是家庭观众的不二选择。此外,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河流与潮汐》《浮生一日》《白钻石》等海外纪录片,也是努力贴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喜好。相信这些璀璨的银幕佳作,能进一步满足市民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留下一段美好的光影回忆。

除了上海,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辐射范围还进一步扩大到长三角。“一带一路”电影周首次将展映活动推送至江苏、浙江、安徽的五个城市,让长三角地区影迷在光影之中分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人的最新成果;电影市场也设立了“长三角电影主题馆”,为长三角地区创制的作品提供展示平台,同时,深度对接长三角电影产业资源,组织长三角电影公司及影视拍摄基地开展推介和洽谈等活动。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