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视点 | 肖耿:民企不需降低贷款利率,而需降低制度成本

“第八届岭南论坛”于2019年10月12日在广州举行。IMI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出席并演讲。肖耿指出,相较于降低贷款利率,民营企业更需要的是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在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冒险的同时,要构建防范风险的政策和建立保障民营企业的制度生态环境。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讨论民营企业,特别是我们大湾区的民营企业,我过去做过佛山的案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们这个地区是非常优秀的。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在过去40年里生存下来,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就要问,现在我们还在担心大湾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到底反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如果大湾区的民营中小企业都感到困难,可以想象,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我们要问是到底他们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民营企业非常特殊,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我说它有三“险”。首先,所有的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冒险,不冒险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你可以看到一个数字,基本上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阵亡,生存率非常低。正是这种冒险精神激发了创新能力。不冒险、不试错就不可能有创新和成功,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在过去40年取得巨大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冒险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常态,这就带来了第二“险”,也就是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面临的高风险。谁来承担这些风险?这就带出第三“险”的问题,即保险机制问题。如果社会没有一个有效的保险机制来应对一定会发生的风险及相应的损失,那么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可见,冒险、风险与保险这三“险”是我们考虑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政策与制度生态环境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仅仅考虑如何给中小和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如降低贷款利率),我个人认为是不对的。因为这些企业其实是可以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的(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现实情况下),在大湾区的中小和民营企业历史上都承担了比较高的贷款利率。真正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降低中小和民营企业面临的系统性的制度交易成本,也就是说要能够让这些企业把好事情做成。因为企业敢于冒险敢于做一些事情的动机是这些项目有非常好的回报。做成事情是需要通过降低人为的、隐性的成本,而不是我们看到的贷款利率和注册费。如果企业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对社会有很好的回报,对企业本身也是有很好的回报,促成企业做成这些事情不仅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我们的社会目标。

在目前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企业这是大湾区一个新的挑战,我认为大湾区可以应对这些新挑战。在过去40年,大湾区有很多很好的中小和民营企业生存下来了,而且成长为大型企业,例如华为、腾讯都是从中小民营企业长大的。过去他们既承担了高风险,也得到了很高的回报。这里最重要的秘诀和秘密就是大湾区的中小和民营企业通过融入全球供应链获得了机会,获得了冒险的机会,获得了融入世界经济的机会。这是他们过去成功的一条重要生命线。

另外一点,过去民营企业特别是大湾区的民营企业如果遇到了问题失败了,他们不会去找政府或申请破产程序,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已经赚了足够的钱,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吸收损失承担风险。这在过去是可以的,因为这些民营企业的回报率非常高。但是在未来,一旦民营企业遇到了风险、面对巨大损失,如何解决其中的纠纷?如何分摊已经发生的损失?这才是大湾区需要考虑及应对的。在这方面,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这也使得我们的民营和中小企业很迷茫,不敢再去冒险。如果现在企业因为觉得风险太大而放弃冒险和创新,未来要建世界级的湾区就没有希望。因此在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去冒险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解决冒险失败后“谁来管失败者”及其相关的社会冲击问题。

另外,现在对民营和中小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业中有最优秀的企业,但是也有最差的企业,甚至是犯罪的企业。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是自己管自己。鼓励民营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好的制度生态环境。我认为目前向新加坡、香港、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建立好的制度性生态环境,来培育中小和民营企业,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为我们回家的目标是要建设最开放、最自由、最具创新、最绿色、最市场化的湾区。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大湾区的体制与全国的传统体制没有分割,这使得大湾区想要先行先试迅速复制香港、新加坡、旧金山、纽约、东京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不跟全球经济脱钩,不脱钩就必须继续与全球供应链融合,继续与全球金融链融合,继续与全球数字技术网络融合,以及与全球的治理(也就是国际通行的法律及监管制度)融合。这些都是非常艰巨的挑战,要在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做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而中国又必须在短期内用行动展示给全球我们的改革与开放的决心与方向。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可能要回到40年前深圳特区当时的改革开放策略,就是在一部分地区要更大胆地先行先试建设特区、先行示范区。最近中央决定升级深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一个新的突破。

谢谢大家!

编辑 钱开昊

来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忠民:数字化科创的底层逻辑

纪志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

王兆星: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积极支持创新创业

吴晓求: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复杂变化,不能掉以轻心

王国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