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6月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全文发布已有一周,正逐步落实中。6月3日,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挂牌,率先实施相关政策和压力测试,成为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和先行先试的“孵化器”。
作为中国内地目前唯一的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实现了多项突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认为,贸易强调“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投资强调“非禁即入”,取消政府审批,都体现了自由便利特点。同时,零关税、低税率、风险管控、强法治等提供了制度保障。
自贸港建设离不开产业发展。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产业基础薄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矛盾。在政策“早期安排”上,要把园区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注重园区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将相关政策向全省重点产业倾斜。
解读1:全岛封关运行后,意味着什么?
按照《总体方案》,海南“零关税”将分两个阶段进行。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前,通过“零关税”正负面清单,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目录以外、允许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此外,海南将离岛免税购物额度由每年每人3万元提升至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税制安排是其中最大亮点:在全岛封关运作前提下,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海南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标准的重要举措。
海南省省长沈晓明在发布会现场“算账”:进口游艇税收的成本大概能够降低38%,本来1000万进口一条游艇需要交380万的税,但是如果在海南买一条1000万的进口游艇,就不需要交380万的税,比其他地方省了380万。
“低税率”主要体现在所得税方面,《总体方案》提出,自6月1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
对比来看,内地企业所得税率一般为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20%。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一般为15%。个人所得税率按3%-45%分档征收。
可见,海南自贸港的税率处于最优惠水平。为避免海南成为“避税天堂”,《总体方案》同时提出了“强法治”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解释,2025年全岛封关运作后,意味着海南全岛都属于关外,实行零关税。同时,将流转环节的5个税费,即消费税、增值税、车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5个税费合并为一个税种,新开销售税。
从税负上来说,海南自贸港与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看齐,实现了较轻的税负,这也是自贸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施正文表示,海南与上述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海南岛与内地的经济、人员交往密切,封关运作后,实行与内地完全不同的税制,如果监管不到位,存在成为“避税天堂”的风险。
对此,《总体方案》提出,税收管理部门按实质经济活动所在地和价值创造地原则,对纳税行为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简明易行的实质经营地、所在地居住判定标准,强化对偷漏税风险的识别,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
施正文认为,该措施强调“经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就是说,认定企业能不能享受自贸港税收优惠要取决于实质经济活动在哪里开展,价值利润实质在哪里创造。设立空壳公司套取税收优惠的行为会被严格禁止。
施正文认为,虽有风险,但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经济必然要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因此必须主动接受挑战,在接受风险与挑战中提升能力。
解读2:“非禁即入”,如何放宽市场准入?
根据方案,到2025年以前,短期内要素流动具体包括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化,同时实现资金、人员、运输、数据4项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货物贸易自由主要体现为“零关税”,服务贸易则表现为“既准入又准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认为,从方案可以发现,海南自贸港在制度建设方面既强调在短期内要做好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又着眼于长期制度集成创新规则的制定。
针对货物贸易,总体方案提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要求。
“一线”设立在海南自贸港与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一线”放开包括,除海南自贸港规定的禁止、限制进出口的货物和物品,其他货物、物品自由进出;除海南自贸港规定的进口征税商品,其他货物免征进口关税。
“二线”设立在海南自贸港与境内其他地区(内地)之间。“二线”管住指货物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余淼杰认为,其中,“对含进口料件,但在海南本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对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非常有益。
针对服务贸易,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破除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服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各种壁垒,给予境外服务提供者国民待遇。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这是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清单,值得期待。
投资自由便利方面,沈晓明表示,投资“非禁即入”,原则上取消政府审批。
余淼杰认为,这大幅放宽了海南自由贸易市场准入,取消审批、健全备案,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可以说,这是一个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对于《总体方案》强调的资金、人员、运输和数据4个方面要素的自由流动,余淼杰表示,这是对此前中央首次出台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意见》的一个落地,除将《意见》中首次提出的数据作为要素纳入,这次又实现一个突破,即把运输也作为一种新的要素纳入改革。
解读3:不靠房地产,自贸港将如何发展?
成为自贸区以来,海南房地产备受关注。如今,从自贸区过渡到自贸港,房地产投资会否升温? 对此,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明确表示,海南自贸港严格控制房地产。“海南的房地产不是外面想要多少就建多少,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我们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历史上也有过教训。”
2018年6月,海南对房地产采取了全域限购。刘赐贵表示,经历过阵痛,对历史上曾出现的房地产风险,在自贸港政策发布后不会再出现。
不靠房地产,海南自贸港将依靠什么实现增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海南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余淼杰认为,这是根据海南的比较优势进行的安排,目标是为了聚焦全球优质的生产要素。
他认为,海南在旅游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则是海南近两年一贯的方向,《总体方案》也拿出了大幅放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提高免税购物额度等举措吸引游客。
沈晓明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不仅要让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度假天堂,还要成为全国人民的购物天堂。”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余淼杰认为,高新技术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基础,避免中国在“卡脖子”工程上受制于人。海南自贸港作为中国最开放前沿,不仅要吸收资金,更加需要吸收技术,加上本港优越的制度创新作为保障,可以使高新产业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
《总体方案》明确了方向,落实环节仍需结合实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产业基础薄弱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矛盾。”他给出数据,2019年海南旅游业增加值仅相当于上海2018年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足北京的1/30。
自贸港开放政策的“早期安排”通常习惯向园区倾斜,但迟福林认为,海南与上海等发达地区不同,海南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园区对全省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
因此,从海南省情出发,自贸港“早期安排”设计要立足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现实情况,把园区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注重园区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将开放政策与“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特殊政策的“早期安排”向全省重点产业倾斜。
解读4:海南自贸港未来会否取代香港?
《总体方案》推出后,由于目标设定为让海南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枢纽。因此,有关海南未来是否会替代香港的一部分功能和地位,甚至取代香港,引起讨论。
林念修在发布会上表示,海南自贸港与香港的定位不同,重点发展产业也不同,应该说互补大于竞争,不会对香港造成冲击。
根据林念修的解读,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被众多的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海南建设自贸港则要充分发挥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的优势,重点突出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具有海南特色的合作竞争新优势。
施政文也认同这样的观点,“虽然政策与香港相似,地缘也比较接近,有些领域存在一定交叉,客观上可能会形成竞争,但更多还是互补的,二者要扬长避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他认为,政策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用一个取代另一个,香港也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的繁荣稳定也是中国发展的既定目标,因此要看到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会给双方带来的机遇。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从产业集群、金融与资本市场、人员素质、法治条件等方面来看,海南与香港尚不具有可比性。海南自由贸易港要按照高标准的制度框架发展起来,还有很长饿路要走。尽管香港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如人意的情况,但其地位仍然在相当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中难以替代。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