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每个城市都有的城隍庙!你知道是干什么的吗?你们那又供奉的谁?

城隍庙是中国古代“城市文化”孕育出来的产物,随城市而生,无论是一座像“上海”一样的一线城市,还是内地普通的四线级的小县城,都有自己的城隍庙!

城隍庙作为一座庙宇,顾名思义是用来纪念神祗的地方,这位神祗便是“城隍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重要的神祇之一。在古代,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人们相信有“阳界”和“冥界”之分,人们生活在阳界,而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则生活在冥界之中,而城隍爷便是一个城市“冥界”的地方官,相当于阳界的市长级别。


历代“城隍”的发展变迁:

“城隍神”作为中国原始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其历史相当悠久,有确切文献记载的“城隍神”,最早便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根据《礼记》记载,周天子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以便农业丰收,会在每一年的十二月份“登高台”,祭祀“八蜡”(八位与农业有关的神祗),而“八蜡”中的“水墉神”便指的是城隍神。所以,先秦时期的城隍神一直作为守护农作物的神祗存在着。

到了两汉时期,“城隍神”开始具体到了实物的“神灵”,这一时期“城隍”就特指守护在各个城市的护城河,而“城隍神”各个城市的护城河的“灵”。而城隍庙便是在这一时期,为了祭祀“城隍神”而出现的。这一变化,从东汉史学家所注的《两都赋序》中也能看出,书中写道“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这里的城隍指的便是长安、洛阳两城的护城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城隍祭祀活动也逐渐兴盛,时至隋末唐初,祭祀城隍已在全国各地蔚然成风。这一时期,城隍信仰之所以大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数百年的战乱不仅使得国家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还使得人口数量锐减,特别是北方各少数民族大举南下造成的屠杀,人口数量从东汉时期6300余万,锐减至1200余万人。连年的战火以及身边人接连的悲惨的遭遇,使得人们期望从虚幻世界寻求安全感。

二是,这一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许多封建政权为了安抚百姓,都大力推行道家,甚至将道教奉为国教,隋文帝的年号“开皇”,便是从道教中摘取的名词。而城隍神作为中国本土原始神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进自己的神灵体系,从而也进一步推动了城隍信仰的发展。


到了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而且朝廷也明确规定,每个刚刚到任的地方官员,必须在三日之内,去城隍庙,拜谒城隍神,这也是统治者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的一种手段。

元朝,虽然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但是巨大的文化差异,丝毫没有影响到元朝的统治者对城隍庙的兴趣,在元朝统治的几十年中,朝廷下旨给城隍爷配备了“城隍夫人”,正因如此,以后的城隍庙都修建有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以及城隍夫人。

明朝是城隍信仰重大转折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城隍庙开始由自然神向人格神转变,说到这一变化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底层崛起的君主,他的帝王之路可以说是相当的艰难坎坷,相传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曾有一次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的经历。

所以登基后的朱元璋,大力推崇城隍庙,不仅亲自敕建南京的城隍庙,而且规定各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同时,大封天下城隍神的爵位,根据府、州、县等级,共划分为王、公、侯、伯四等。朱元璋这样做,使得城隍神与现世行政机构一一对应,同时又明确指出,城隍神的职能高于现世行政长官,以此来加强对地方官吏和百姓的精神统治。


而明朝时,城隍庙最大的变化还是“由自然神向人格神得转变”,这一时期的城隍信仰已经是民间非常普遍的信仰了,但因地域差异,各地人民信奉的城隍神也更加的地域化、人格化、多样化,各地人们开始普遍把本地区的英雄或者名臣奉为“城隍神”,所以在明朝以后,城隍便从一尊神明转变成为一个神的官职。

比如,西安祭祀的是汉高祖时期的大将军纪信,北京祭祀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苏州祭祀的是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上海祭祀的是汉朝重臣霍光,等等。那么你家乡的城隍庙又供奉的是谁喃?

到了近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城隍庙中祭祀了,城隍庙更多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城市的知名的商业圈和旅游景点。同时,“城隍庙”作为一种媒介,在近代以来开始走出国门,新加坡、印尼等地也都出现了“城隍庙”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