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中国历史上默默无闻的郑一嫂却被西方人称为“海上女皇”

在电影《加勒比海盗3》中有一幕是世界九大海盗王集体亮相,而在这九大海盗王中有个一脸涂白的女海盗头子叫做清夫人,事实上这位清夫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她就是19世纪初在珠江沿海一带令人闻风丧胆的郑一嫂。郑一嫂正如电影中的清夫人一样是一名海盗头子,不过在那个年代海盗与海商之间其实并无明显的界限。在大航海中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其实都是一群海盗,然而正是这群海盗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历史。

位于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就是用一个海盗的名字命名的,而后起的英国得以颠覆老牌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海洋霸权也是靠的海盗,可以拍出《加勒比海盗》的西方人其实并不讳言自己的祖先曾是海盗。其实海盗并非西方的特产:曾几何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活跃着一群中国海贼王的身影。美国学者安乐博将1520年至1810年称作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在这段时期中国海盗无论是群体规模还是活动范围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利润驱使东南沿海一带的海商们开始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与明、清两代所推行的海禁政策构成了强烈的冲突。当时一位官员曾说道:“海盗与商人并无二致。海禁开,盗即商;海禁行,商即盗”。如果朝廷的海禁措施趋于放缓,那么海盗就会转化为合法贸易的商人;如果朝廷的海禁措施变得越发严厉,那么商人为突破禁令就势必转型成为海盗。事实上正是这些不被官方正史所关注的海盗们书写着那个年代属于中国人的海洋传奇。

在美国学者安乐博所谓的中国海盗黄金时代曾先后出现过三次海盗活跃的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这一时期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漫长海岸线上海盗人数激增,还组织起了强大的海盗集团。这些海盗在当时的官方定义里都被称为“倭寇”,但实际上“倭寇”中除了少数的真倭(日本人)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与海商。当时最著名的大海商是拥众十余万的汪直。汪直在日本的五岛建立了基地,然而当地领主却并不认为汪直此举是侵占自己的地盘。

恰恰相反他们十分热烈地欢迎汪直的到来,因为他可以从汪直手中获得最新式的火绳枪,这对身处战国乱世的一方领主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汪直给自己起了名号“徽王”,占住的地盘叫“宋国”,大摇大摆在日本称王称霸。当时的日本正处战国乱世,各个诸侯大名之间打成一锅粥,很多失意的武士便都跟着汪直讨生活,而汪直本人出手阔绰,能体恤下情也深得来投奔的日本武士的拥戴。传统的史书中一般将汪直定义为汉奸,然而这种定义其实是完全禁不住推敲的。

汪直并没投靠日本人背叛自己的祖国,他和大明王朝之间的争执纯属开放贸易和闭关锁国之争,至于他麾下的日本武士都是主动投奔他的,而不是他投靠了日本人。换句话说:在汪直集团里中国人是老板,日本人是马仔。公元1559年汪直被朝廷诱捕处死后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商们“群盗林立”,但大都是些西方殖民者的附庸,所以很难独自成气候。直到天启年间颜思齐的出现才使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后期终于迎来一位中国英雄,而中国海盗黄金时代的第二次活跃高潮也随之到来。

公元1624年福建海澄县(今厦门海沧青礁村)人颜思齐率船队在笨港(今台湾北港)靠岸。地肥水美的台湾岛有大片荒野等待开垦。颜思齐决意在此干一番事业:他先率领大家伐木辟土,构筑寮寨,同时对岛上的少数民族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大局初定后颜思齐派下属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到台超三千人。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1625年台湾粮食大丰收,兴奋的颜思齐拉着弟兄们进入诸罗山中打猎。

归来后的颜思齐一病不起,数日后37岁的颜思齐病逝。颜思齐的一生仿佛一颗流星,然而他的壮举开启了台湾一个新的时代。从那时起大规模的移民高潮到来:每年都有大批百姓跨越海峡进入台湾岛,在岛上屯垦耕种、繁衍生息。颜思齐作为最早大规模开发建设台湾的人物而被民间誉为“开台王”。继颜思齐之后继续书写中国海洋传奇的是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早年的郑芝龙曾在荷兰舰队中担任通事(翻译),那时荷兰人做梦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郑芝龙一手颠覆了荷兰在东亚海域的霸权。

当时的荷兰拥有一支比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格兰、苏格兰和德意志诸国加起来更为庞大的舰队。横行于世界海洋的荷兰舰队在遇到郑芝龙舰队后才算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郑芝龙牢牢控制着北至比、南至今天的新加坡、西至印度洋的航线,舰队规模一度达到三千艘之多。1633年10月22日已归顺明王朝的郑芝龙在位于金门东南海岸的料罗湾大败荷兰海军。崇祯十二年(1639年)9艘荷兰战舰再次侵袭中国沿海,郑芝龙舰队以火船及携带火药筒的水手击沉其中5艘。

至此郑芝龙完全掌握了南中国海的制海权,任何船只要通过南中国海海域必须事先向取得郑家授予的令旗。郑家本质上是一个兼具军事和商业职能的海商-军事复合体集团,正是凭借强大的军力作为支撑使郑芝龙得以垄断占城、吕宋、北港、平户、长崎、孟买、万丹、旧港、马六甲、柬埔寨、暹罗等地的贸易。此时郑家旗下已拥有包括汉人、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乃至非洲黑人各不同种族的士兵二万人,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舰船组成的舰队。

郑成功从父亲郑芝龙那儿接手的是当时东亚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他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作为支撑控制着南洋一带的贸易航线,建立了山海五商体系,从连接东西洋的贸易网络中获得巨额军饷。1661年郑成功率领二万五千余官兵乘300余艘各类船艇渡海收复了荷兰殖民者占据下的台湾岛,从而使沦陷三十余年的台湾得以重回祖国的怀抱。22年后康熙皇帝派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平定了台湾郑氏政权。至此海峡两岸重归一统,而部分郑氏旧部则逃往珠江口为盗。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打击台湾的郑氏政权就颁行了一系列严厉的迁海政策:强迫福建、广东大部分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迁海政策给沿海居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也使清朝与海上世界划上了一条再难弥合的裂缝,但郑氏家族的海上势力几乎未受影响。康熙年间施琅平台以后郑氏的势力基本被扫清,而那些侥幸逃出的郑氏旧部也无力与正处于国力鼎盛时期的清王朝抗衡。在此后的100年间东南沿海变得风平浪静,而那些曾显赫一时的海上大盗似乎都已销声匿迹。

当然那些由郑氏旧部转型而来的海盗其实从未真正消失,只不过在清王朝的打压之下变得更为隐蔽而已。在东南沿海看似风平浪静的百年间珠江口的海盗集团逐渐演化出红、黄、蓝、白、黑、紫六大帮派。在这百年间东南沿海没形成像当年的汪直、颜思齐、郑氏父子那样强大的海盗(海商)集团,不过沿海的贫穷渔民和疍户为生计所迫纠合起来伺机对过往商船进行抢劫这样的行为其实一直是存在的,而且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还越来越多。

乾隆三十四年(1769)以后的40多年间广东人口激增了1200多万,而人口激增势必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历史学家梁方仲曾推算出嘉庆年间广东人均耕地面积约1.6亩,而清代学者洪亮吉认为人均4亩地才能维持生计,这也就是说广东的人均耕地不足以满足当地百姓的生计需求,一时间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为了争夺土地不断发生械斗。那些在械斗中失败的人在被迫离开土地后就只能跑到海上讨生活,而这些人往往兼具渔民和海盗的双重身份。

1790年以前广东珠江口一带的海盗都是小打小闹,这时尚未形成职业化的大规模海盗集团,然而邻近两广地区越南发生的一场起义却使这些原本小打小闹的海盗得以骤然坐大。从1770年代开始越南爆发了以阮文惠兄弟为首的西山农民起义,割据越南南方的阮福映则在法国人的支持下与西山军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战争期间西山政权制订了奖励海贼的政策:海盗向西山军提供劫掠来的物资,从而把西山政权变成他们销赃的大客户,同时中国海盗们也几乎参加了西山军的所有海战。

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众多的天然海港、无数的大小岛屿都是海盗的最佳藏身之处。当时清朝钦州防城和越南万宁州之间有一个叫“江坪”的边境小镇(1885年后划归中国)。远离两国行政中心的江坪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聚集了大量的来自广东和越南的商人、渔民和逃犯,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海盗。中、越两国水师在缉捕过程中为避免越界一般都不会进入江坪。江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就这样成为了滋生华南海盗最大的巢穴。

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红、黄、蓝、白、黑、紫六大华南海盗帮派在经过长期的混战后终于坐下来签订了一个协议。各大帮派的大佬们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松散的海盗联盟就此形成。实力最为强大的红旗帮帮主郑一成为了这个海盗联盟的盟主。原本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的海盗们在郑一的领导下公然喊出了“红旗飘飘,好汉任招,海外天子,不怕天朝”的口号。两年后年仅四十二岁的郑一却在一场强台风中坠海身亡,然而郑一死却后他的红旗帮却并没就此倒下。

这就要说到我在全文一开头就提到的郑一嫂了。本名石香姑的郑一嫂于1775年生于广东新会一户贫穷人家。家境贫寒的石香姑很早就因为生计所迫而沦为船妓,后来久闻石香姑美貌的郑一把石香姑娶回来当了压寨夫人,所以从此人们就管石香姑叫郑一嫂。在红旗帮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郑一嫂始终作为贤内助默默支持着丈夫,久而久之各帮派的海盗都尊称她一声“龙嫂”。郑一死后郑一嫂成为了红旗帮的新领袖,而郑一嫂在接管红旗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加强舰队的组织纪律性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郑一嫂执掌红旗帮时制定了严苛的行为规范:劫掠来的财物要交给旗主统一分配,任何人不得私自藏匿未经交验的战利品,胆敢擅自专权或违背上级命令者立斩不赦,任何窃取公共财物或在乡民中偷盗者也以死罪论处,不允许发生乱七八糟的性行为,开小差或未经许可擅自缺到者将受到割耳之刑......曾被红旗帮俘获的肉票、英国人格拉斯普尔后来在回忆录中描述道:违反规定的海盗将受到鞭挞、监禁乃至凌迟等处罚,结果所有海盗条令均得到了严格执行。

格拉斯普尔断定:如此严格的约束会造就一股攻则勇猛、防则顽强的力量。红旗帮在郑一嫂的经营下有大小船只五六百艘、部众三四万人。他们以香港大屿山为主要基地,在香港岛有营盘、有造船工厂,活动范围由珠江口直迄琼州海峡。郑一嫂很早就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武器:红旗帮在一次与英国军舰交火后清扫战场时发现了英国最新研制的24磅炮弹,这使红旗帮得以率先在海盗中装备了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新式大炮,发展到后来红旗帮所使用的武器几乎都是千方百计弄到手的洋货。

郑一嫂领导的红旗帮与别的海盗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红旗帮禁止偷盗乡民财物、禁止强奸妇女,他们打劫的主要对象是活动在广东沿海的外国商船。红旗帮在打劫外国商船时秉承的是只谋财不害命的原则:不许对肉票造成人身伤害,不许与女肉票发生性关系,只要收到赎金就必须立即释放肉票。这些原则正如格拉斯普尔所说的那样被一一遵守,而格拉斯普尔根据自己被绑架的经历写成的回忆录更是让郑一嫂在欧洲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事实上郑一嫂这个女海盗头子在西方的知名度远比在中国更大。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像《加勒比海盗》这样的西方影视作品会根据郑一嫂作为原型塑造华人海盗形象。郑一嫂在西方的知名度确实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格拉斯普尔的回忆录,不过西方人之所以能记住她还因为自己曾吃过这个女海盗的大亏。有着严明纪律和先进武器的红旗帮不仅屡败清朝官军,而且还好几次重创过葡萄牙、英国等西方列强的舰队:红旗帮曾在重创拥有丰富海战经验的葡澳舰队后趁势把澳门围困得几近断粮。

1809年英国舰船闯入广州内河,结果遭到郑一嫂的红旗帮迎头痛击。郑一嫂在此战中俘获英舰一艘、斩杀英国官兵数十人。这件事传回英国后令这个当时的海上霸主举国震惊。1809年秋英国同葡萄牙、清廷组成联合舰队直扑位于大屿山的红旗帮老巢,郑一嫂亲自坐镇大屿山与联合舰队进行周旋,背地里却派出一支奇兵远袭广州城。联合舰队在回救广州途中又进入了红旗帮主力舰队的埋伏圈,激战九天之后剩下的几艘联合舰队船只狼狈逃回广州。

与联军的损失惨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一嫂这边仅仅伤亡四十余人。此战后恼羞成怒的清廷继续增兵围剿红旗帮。红旗帮联合其他海盗帮派连续打败了前来围剿的官军:在浙江海面打死了浙江水师提督徐廷雄;在香港大屿湾附近打掉清军战舰二十多艘、大炮三百多门,还生擒了广东水师提督孙全谋。随后红旗帮趁着兵峰正盛一度逼近广州,打死虎门总兵林国良。这一系列行动迫使清廷频频更换两广总督。其实这些战役的规模还不算太大,最大的一次要数澳门的葡萄牙水军伙同清军合围红旗帮。

这支中葡联合舰队一度将红旗帮围困在大屿山长达八天八夜,然而八天后郑一嫂如有神助般集结起大船三百只、火炮一千五百多门、部卒两万,一时间海面上炮矢横飞的景象令联合舰队看傻了眼。清葡联军面对如此强大的火力无人敢攫其锋,如入无人之境的红旗帮终于得以突出重围。此战后英国、葡萄牙、清廷都再也奈何不了红旗帮。郑一嫂在与英国、葡萄牙、清廷的历次海战中都得到了一个人的鼎立支持。这个被郑一嫂视为左膀右臂的人就是张保仔。

张保仔在十五岁那年被窜入内河的郑一掳走,后来被郑一收为养子的张保仔以自己的刚强干练得以跻身于红旗帮核心领导层。郑一嫂在丈夫死后得以掌控红旗帮乃至此后与英国、葡萄牙、清廷的历次海战几乎都得到了张保仔的支持。郑一死后郑一嫂和张保仔就成了事实上的夫妻。这件事在红旗帮内人人心照不宣,然而黑旗帮首领郭学显却不知好歹偏要向郑一嫂求婚。已和张保仔走到一起的郑一嫂当然不愿嫁给郭学显,结果郭学显一怒之下率领黑旗帮向清廷投降,然后调转枪口帮助清廷围剿红旗帮。

当初郑一所构建的海盗联盟是由红、黄、蓝、白、黑、紫六大帮派共同组成,而黑旗帮在联盟内是仅次于红旗帮的第二大帮派。黑旗帮投降清廷导致海盗联盟的实力大为削弱,况且黑旗帮对红旗帮的作战方式了如指掌,所以清军在得到黑旗帮的协助后对红旗帮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迫不得已之下红旗帮也开始寻思接受朝廷的招安。当时清廷为了招抚海盗也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但有一条是海盗们所不能接受的:招安时海盗们必须向官兵下跪。

清军在红旗帮海盗眼中就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要让他们向昔日的手下败将下降是难以接受的。关键时刻郑一嫂决定亲自前往广州直接与两广总督张百龄谈判,而且她表示将不携带任何武器。这件事在红旗帮内引起了众人的强烈反对:当初明朝海盗汪直就是在与朝廷谈判的过程中被诱捕处死,不带任何武器就去和总督谈判意味着需要冒极大的风险。然而郑一嫂最终还是执意把大部队留在海上,而她自己则带着十七个妇女组成的代表团亲赴广州面见总督。

郑一嫂径闯戒备森严的两广总督衙门可谓是胆大包天之举。尽管朝廷有心招安红旗帮,然而你现在自个送上门去就是另一回事了。要知道匪首被抓获后按律当凌迟处死,但张百龄却不敢贸然处斩这个女子。张百龄在自己的总督衙门郑重其事接见了这群女海盗。一位封疆大吏和一名女海盗面对面进行政治性的平等对话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绝无仅有的。郑一嫂在谈判中坚持应该保留一队帆船,不过目的不是用于打仗,而是用于“食盐贩卖”,至于张百龄的其他提议则一概漠然处之。

郑一嫂警告张百龄:如若不答应她的要求,那么红旗帮将马上恢复活动;反之如果她的要求能得到满足,那么她将自愿留在省城做人质。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张保仔、郑一嫂由皇帝赐婚结为合法夫妻,郑一嫂、张保仔跪拜谢恩,同时这也算是跪拜接受招安了,所以郑一嫂、张保仔和他们手下的海盗也就无需再向当地官兵下跪了。招安后张保仔被封为三品官,后来又升为从二品,调福建闽安、澎湖等地任副将,而郑一嫂则被封为诰命夫人。

随着张保仔、郑一嫂被招安使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就此画上了句号。1822年时年36岁的澎湖副将张保仔暴毙,郑一嫂带着财产和部分手下定居澳门。郑一嫂建立了澳门最初的赌场,成为了澳门博彩业的开山鼻祖,就连如今的澳门赌王何鸿燊在她面前也是后生晚辈。1847年葡萄牙管治下的澳门开始赌博合法化,因此逐渐开始被称为“东方蒙地卡罗”,不过这都是郑一嫂去世后的事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郑一嫂利用她的航海经验为林则徐抗击英军出谋划策。

在中国历史上乏人问津的郑一嫂却在海外大名鼎鼎:在游戏《文明帝国6》中郑一嫂竟和孔子、老子、孙子、李白、屈原这些中国名人并列,由此不难看出她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1844年69岁的郑一嫂病逝。这时中国本土的海盗们在鸦片战争后不断被英、法等国列强的舰队挤压掉了生存空间。昔日的海盗们要么归顺朝廷,要么最终走向销声匿迹。那些归顺于清王朝的海盗所掌握的航海技术令内河的正规水师看上去相形见拙。直到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清政府仍不断抽调招安的海盗们去长江与太平军打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