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一生都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力图把西方油画当中丰富细腻的色彩表现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结合起来,为中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民族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来自辛劳的室外写生,在长期的实践写生过程中,他用心来感物大自然的震颤脉搏,用线条勾勒出大自然的生命的律动,从纷繁复杂的客观物象中把对象的本质用极具概括性的抽象线条表现出来。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吴冠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多次提出了超越时代局限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观点,创作出数以千计的杰出作品,并以自己的个性和激情书写了大量的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诗词散文、艺术随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奇才,他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理念对中国艺术的现代化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元以来,文人画逐渐成为中国画当中备受推崇的正统。赵孟頫提出“书法用笔”,强调绘画的写意性。董其昌划分南北宗,崇南贬北,使得文人画在中国画坛中占据重要地位。文人画又极为重视笔墨,使得中国画形成自己的特点,用笔墨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探索性灵世界。但是到了明清之际,文人画因循守旧,丧失了艺术的自创性,尽管有石涛、八大这样的极具个人特色的“异类”,也难以改变整个画坛陈陈相因的局面。中国绘画的道路越走越窄,难以反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到了吴冠中生活的时代,画坛风气仍然如此,他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局面:“这个观点的提出,是当时感到国画没有出路,看到国画领域到处是食古不化的陈词滥调,许多画家用固定的技法标准来套创作,这个地方该用某某线法、十八描,那个地方用某某皴法、某某点法,十分程式化,没有意义。更恶劣的是有些画家在各种笔会上表演这个(笔墨程式),卖弄这个,欺骗群众,讨厌得很。我觉得国画首先要解放笔墨的局限性,就写了这篇文章”。这就是“笔墨等于零”这一命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就中国传统笔墨的发展而言,笔墨具有结构性、程式性等特征。笔与墨、笔与笔、墨与墨之间都要进行排列、组合,这就叫做笔墨结构。这种结构因为水分多少、纸质性能、笔法变化和墨色差异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同时也受到绘画题材、描绘对象、作画习惯、造型追求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用笔在笔墨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用笔是千变万化的笔墨的“筋骨”所在。此外,笔墨结构也离不开一定的笔墨程式,画家在长时间的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大体上一致的笔墨语言。历代的画家根据自己对物象的观察、概括、提炼、表现而最终呈现出一套意趣化、程式化的笔墨结构。绘画离不开一定的程式,程式也就是规范,有了规范才能有效的传承优秀的笔墨语言。笔墨是有生命力的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整个画面所传达出来的气韵密切相关。笔墨作为中国绘画所特有的画面因素,承载着通过画面而表达出来的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和民族性格。完全抛弃了笔墨的画面,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是对优秀笔墨语言的传承并不意味着要固守笔墨传统而不变,笔墨程式也要随着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如果笔墨程式被固定不变,被成千上万次地机械地复制,最终将走向优秀笔墨语言的自我消解。吴冠中提出的“笔墨等于零”的核心意义,也正在于此,“脱离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这是“笔墨等于零”的核心思想,这里的“笔墨”则主要是指作为一种评价标准的笔墨程式。吴冠中反对在绘画过程中只一味的追求绘画技法的高超而忽视画面构图、形式美、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情感呈现。吴冠中认为,不能完全孤立地去讨论笔墨,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功夫,而是和构成绘画的诸多内外因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画面当中的造型、构图、作品风格,画家的诗文、美术理论修养、画家的个性、情感乃至整个时代的风气和相应的文化历史环境都和笔墨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也不是对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法的完全否定,而是主张画家在绘画过程中要把众多的因素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情感、激情与画面构图、形式美以及传统的笔墨程式完美地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神遇而迹化”。
吴冠中认为,构成画面的要素有很多,点、线、块、面等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出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孤立的色彩无法评价优劣,同样,孤立地探讨笔墨也是毫无意义的。其次,笔墨只是奴才,它是一种工具,受制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在发生变化,那么相应地手中的笔墨形式也要产生变化。因此,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作为工具的笔墨没有单独拿出来讨论的价值。吴冠中推崇的笔墨,应该是与作品的内容和意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笔墨只有附和在具体的画面当中才能产生审美价值和效果。同时,优秀的作品要能够传递出作者的情感,作者只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形成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的笔墨风格,才能以自己的方式打动别人。吴冠中被朱虹子采放时说:“感情是艺术创造的基点,艺术的创造就是看你是不是有感情,感情是不是真的。”笔墨的产生是寄托在情感上的,而不是用笔墨套情感,旧的笔墨模式在中国几百年的积淀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它们已经不能表达新的绘画主体的情感。石涛也认为绘画要注重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他在《画语录》一画章里提出:“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这个观点表明了石涛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要求立足于自己独特的体会,创造出能够表达这种感受的绘画方法。就笔墨而言,笔墨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脱离了画面的意境和情感的笔墨是没有意义的。吴冠中要求的是要打破旧的笔墨程式,在当代的文化环境下创造出独特的并富有个人价值和感受的笔墨形式。比如一个画家到了美国,自称创作出一批描绘美国风景的作品,但是我们观察画面,会发现他使用的还是中国的传统笔墨程式,用描绘黄山、庐山的笔墨来套到美国的风景上去,只是在画面当中增加了几所美国风格的建筑,这就是画家机械地去使用笔墨所带来的后果,他没有创造出新的、更适合的新的表现描绘对象的手段。再如有的画家去西双版纳写生,面对阳光明媚、清晰靓丽的风光感到无从下笔,这同样是拘泥于传统笔墨程式的表现,离开了传统国画当中烟雾蒙蒙、飘渺悠远的描绘对象便感到无所适从。面对这样的弊病,吴冠中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解决了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突破传统笔墨程式,如何发展出创新性的笔墨语言来描绘新物象的问题。
吴冠中对中国画的创新与时俱进,把油画色彩丰富、生动细腻的特点和传统中国画的艺术风格相融合,不断的探索实践,从写生发展到写意再到抽象。吴冠中根据不同的描绘内容和自己不同的艺术感受,结合抽象化的图像表达,采取多变的用笔用墨方式,营造出全新的审美效果和表现方式。在用笔方面,吴冠中摆脱了传统的用笔用墨方式,他更多的使用了西方的现代构成方法。吴冠中的用笔简练概括,常常用流畅灵动的点、线、面等元素构成抽象画面,但是又意蕴深远,呈现出依托于传统的中国画笔墨元素下全新的风貌。比如《故园》《白桦林》《小鸟天堂》等作品,带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疏密有致的笔墨安排,构成了特殊的空间块面关系,看似随手而画,实则精思细布。吴冠中在作品中强调抽象性、平面性和简洁性,直接从自然中提炼出要描绘的画面构图。如2001年创作的《春风》,通过空中交错飞舞的风筝来展现春风,使用了极其抽象的手法,用方块代表飞舞的风筝,把物象作为平面结构中的形式,简洁大方,别出新意。落款采取和风筝线一致的走向,与画面融为一体。此外,吴冠中抛弃了传统的中国画中诗书画印四者结合统一的局面,他在画面当中主要呈现出画这一单一的元素,其他的元素则变得不再重要,这可以说是对传统的国画的颠覆性的变革。
吴冠中《白桦林》
吴冠中《小鸟天堂》
吴冠中《故园》
吴冠中《春风》
在绘画题材上,传统的绘画题材主要是花鸟、山水和人物,但是吴冠中绘画的题材则及其广泛,现代建筑、自然风景、都市夜景、人物形体、树木飞鸟等都在他的画面中极其精彩地呈现出来。吴冠中最擅长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致,这是他最主要的题材,初次之外,他也大胆描绘传统国画中没有描绘过的题材,比如《挪威》《新加坡街景》《美国大峡谷》,这些往往通过油画的方式才能表现的题材,也被吴冠中以国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外,吴冠中认为,国画不仅可以表现具象的事物,也可以表现抽象的事物,这个抽象,既可以是指形式上的抽象概括,也可以是表现内容本身的抽象。比如绘画可以表现抽象的感觉、情绪、意念等,他也在创作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春如线》《松魂》《沧桑之变》和《欢乐的梦》。
《挪威》
《新加坡街景》
《美国大峡谷》
《春如线》
《松魂》
在工具材料上,吴冠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传统的中国画使用毛笔、墨汁和国画颜料,在宣纸、绢、帛上进行绘画创作。吴冠中则不仅仅采用传统的国画工具,在绘画实践中创新性地使用多种绘画材料。在《周庄》《荷塘春秋》等作品中,他大胆采用了油画的工具材料来表达传统国画的韵味,并在作品中融合了水墨画的细腻笔触和油画的色彩和谐。还有一些水彩画,如《黄山风情》《香港之夜》等,实质上是水墨画的变异。吴冠中在绘画中,使用油画、水彩、水粉等绘画形式中的诸多工具来服务于自己的创作实践,变革了国画绘画的形式,取得了全新的艺术效果。
《周庄》
《荷塘春秋》
《黄山》
《香港之夜》
在审美情趣上,吴冠中的作品洋溢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传统的国画作品是诗书画印的统一,在题材选择上也大体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往往呈现出古色古香的诗意情趣。吴冠中的画作在题材表现、笔墨形式、画面构图等方式上都有巨大的改变,但是他的作品仍然充满了诗意,意蕴优雅,古朴沉着。画面当中的江南园林、村庄田舍、趣味小景等都有着音乐般的律动感,抽象、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出大自然和作者心灵感受的和谐共振,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沉浑厚,抑扬顿挫,变化无穷,让人赏心悦目。在《双燕》这幅作品中,大气简约的笔触构建出江南水乡的朴素柔情,恬静空灵。整个画面是横向构图,一分为二,上面是江南民宅,下面是平静的水面。浓淡相成的水墨勾勒出围墙的外轮廓,简洁明快,一株绿树和一处河堤给平实的构图增添了亮点,是点睛之笔。画面上方飞过两只燕子,灵动活泼,给画面增加了许多生机,我们似乎能够从中听到燕语呢喃。
《双燕》
吴冠中反对拘泥于传统的笔墨程式,主张艺术要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包括笔墨在内的一切工具性的元素都要服从于创作者的个人情感表达。但他同样反对对西方流派的盲目追随,他说:“我并不喜欢追随西方现代艺术之流派,洋之须眉不能长我之面目”。这极其类似于石涛在《画语录》当中提出的“古人之须眉不能长我之面目”。可见,吴冠中认为,画家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笔墨程式,也不能盲目地追随西方的艺术流派,而是要深入地发掘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理念,想要抒发什么感情,然后再选择相应的表达语言,至于绘画材料、构图方式、笔墨呈现等等都是“奴隶”,都要受制于自己主观的情感表达。“吴冠中的画不仅是靠笔墨取胜,而是靠真挚的情感、创新精神和个人的艺术修养。发乎技,通过艺而进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