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吹鸡腿子
从电影院出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二刷的票。
然后在两个朋友圈依次嚎了一遍,又到微博刷了一波屏,还去重温了一遍上美影厂的《哪吒闹海》,然后才动笔写这篇观后感——虽然叫嚣着不刷个五遍我都不配说一个字,可是满腔膨胀的情绪,不抒发一下,攒到明天二刷再积累积累我可能会爆炸。
所以只能先疏导出来一部分浅显的,分分流。
为童年,为情怀。
为中国动画,为中国神话。
哪吒。
说来,中国神话诸神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哪吒。
可能是生来肤浅爱莲美人,也可能是因为那部 20多年来看了不知道多少动画漫画却依然是最喜欢的动画——1979年的《哪吒闹海》。
其实也是因此,哪怕《哪吒之魔童降世》从点映起热度便一路飙,哪怕对十月文化信心爆棚,进电影院之前,我也只是抱着支持国产动画、想要见证国产动画的太阳渐渐升起的历程的心情而已。
然后我发现这不是简单的一步,这或许一座里程碑。
泪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一座虹桥横跨天地,沟通了最早的神话,早期的特色鲜明的中国动画,和中国神话与中国动画的未来。
“它或许会被载入史册吧。”
我甚至想。
世界观 | 颠覆与创新
封神这个IP,这些年在影视剧里已经被翻烂了,编剧们为了夺人眼球,纷纷发挥出了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幸而今信奉唯物主义,不然看这架势,怕是打算再封一代新神出来。
经典改编最是难,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年间,早已有无数人用各自的方式进行了诠释。照搬原本的内容,会被说毫无新意,进行再创,一个把控不好就成了魔改,加上剧情逻辑、世界观设计和节奏等若再偏差,就只有躺平任嘲的命了——当然,不止改编,原创剧情也是如此。
可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做到了。
在古老的陈塘关,却颠覆了传统的世界观与故事,将现代化的元素自然流畅不显刻意做作地糅合了进去,让陈塘关总兵父子在这个人与妖理所当然共同存在的时代,以不同的角度去坚守不变的守卫一方百姓的使命,描绘了一个附和现代人审美、却又没有破坏中国文化观念和理解最根本的新神话世界。
剧情 | 笑与泪并存
整部电影节奏把控的非常好,连我这种只会看热闹的外行都能感受得到、忍不住赞叹。
有的时候你说一部电影毫无尿点,可能是因为他的画面精彩、打斗刺激,不忍错过——
比如之前和同好一起去看了一部我们都深爱的电影,我憋了两个小时的尿,同好中间却能去上个厕所。并不是她不如我爱这部电影,而是我们都知道接下来的剧情,无非是正义战胜邪恶,然后获得伙伴的尊敬云云,那么无非是舍不舍得精彩的打斗的画面罢了。
而另一种毫无尿点,则是剧情精彩、新颖得让你难以以常理去推断,让你不能错过任何一个镜头、漏听一句话,因为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让你和这个世界的交流之间错节。
《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属于后者。
诚然,这也有这改编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这一点加成在——当你带着对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的了解来到电影院,却在一开头就发现你需要抛开这些固有思维,哪怕遇到的只是些微的改动就会有新鲜感——何况是如此而这改动又和你所熟知的人和事紧密相连,甚至比普通的原创更勾得你欲罢不能。
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不论是整体剧情,还是一些现代化元素的点缀,便更显迷人了。
这部电影的泪点和笑点,可谓是紧锣密鼓,交错并行,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让你的眼泪不受控制的淌一脸,刚滴到脖子里,一个笑料紧接着便猝不及防的甩了过来,让你一笑一个鼻涕泡儿,真正是让人笑中有泪,泪中带笑。
人设 | 反骨与传统英雄主义
李靖居然“洗白”了。
对于这个设计,我满腔激动难以言表,聊以纵横老泪述之。
作为一个资深的“哪吒粉”,二十年来有多喜欢哪吒,就有多讨厌李靖——前有《哪吒闹海》中看到殷夫人生出的是个莲花苞后拔剑便砍、迫于百姓大义间接造成了逼哪吒自杀身亡,后有新加坡版《莲花童子哪吒》中连逼死哪吒后连他的石像都不放过、让一缕孤魂在残破的碎片中哭泣,都给当时尚且幼小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以至于莫说《封神》,就是看《西游记》都讨厌李天王——哪怕他有再多的无奈。
而如今,就是这个李靖,彻彻底底的“洗白”了。他是斩妖除魔守护一方百姓的李总兵,更是守护妻儿的一座山。
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口口声声说要在哪怕只是短暂的时间,也要让孩子知晓什么是尊严什么是担当,让他明明白白的迎接天命,背地里却沉默着以一介凡人之力也要逆天改命。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大多数关于哪吒的创作中,都侧重于将李靖塑造为一个大义灭亲的角色,却极难做到一个平衡。而《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李靖,做到了。
他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父亲”的形象,威严不苟言笑,对孩子的爱却如山岳不催,如海广阔。
还有殷夫人,一改以往温婉柔弱的形象,而是一个坚决果断的女人,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声音清爽,语句铿锵果断,泼辣勇武,她拿得起放得下。
这一版的哪吒,他的不屈不服不信命不妥协,除了他自己作为魔丸的“邪性”之外,我还想归功于他的父母——虎父无犬子,不妥协,不认输,俱是一副反骨,金刚不坏。
配角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哪吒了,他是天生的“邪魔”,叛逆任性,却并不乏任何美好的品质,大是大非看的透彻,敢爱敢恨,知命而不认命——魔童?灵童?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笑)
至于盛世美颜龙太子,起初本以为他只是一个传统的反派、而这电影也只是一个魔丸成了正道、而灵珠却被邪魔外道养成了反派最终被打败的经典模式,却不料编剧在他身上的设计,堪称“神来一笔”—— 在推动剧情之余,敖丙更重要的是对于“ 圆满 ”的补全。
如果说李靖的“洗白”是圆满了一个家庭,那他的“洗白”则是 补全了一个世界。
从灵魂本源便是与哪吒相对立的敖丙,有着与哪吒截然相反的经历和性格、处事态度,两人相对却又相符相合,将围绕着天命这一核心观念的世界从半副反骨补充成了一整个圆——其中暗含的阴阳太极,是中国最古老、高深的世界观。
以及,在这里我一定要用我嘶哑的声音喊出:不论是藕饼还是饼藕,我都可以!!!
除此之外,一众配角也是特色鲜明,带着口音的太乙真人,结巴的申公豹,在带来笑料的同时,也各自成就了各自的鲜活,颠覆了传统神话中,“这是一个厉害的神仙”,“这是一个要打败的反派”这样的刻板印象。
彩蛋 | 回忆与敬意
我在微博和微信推荐时候,额外备注了一句,不要化妆。很多朋友问我,这么催泪嘛?我想了想,解释道,如果你只是普通的泪点低,那还能把他当成一部普通的优秀作品来看,但是如果你恰好是我们这种70、80、90的中老年代,看过并且喜欢《哪吒闹海》,又恰好比较情怀,那就不太好收拾了。
诚如我前文所述,我最爱的动画片,恰恰就是《哪吒闹海》,而这部作品中,满满的都是回忆与情怀。从1979年到2019年,整整四十年的时光通过哪吒这个人交织成一条无坚不摧的红绫,红得灿烂,金色的花纹流光夺目。
我之所以说十月文化是用心在做动画,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愿意去保护这种情怀,却不刻意,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将这些渗透在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落——如《大圣归来》中用了《大闹天宫》中的那段配乐,又如这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哪吒的造型、敖丙的武器、仆人的形象、躺在混天绫上的动作、被夜叉抓走的小妹、用混天绫捆束敖丙、以及最后水淹陈塘关时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盘龙柱……致敬却非照搬,而是巧妙的将之与这部独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融合在一起,让年轻的观众丝毫不感突兀,又能让年长的观众感动潸然。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
——我的命我自己扛。
“哪吒,哪吒!小妹被妖怪抓走啦!”
——把小孩还回来!
除了剧中彩蛋,片尾彩蛋的小设计也让人十分喜爱。
购票凭条特意提醒,片尾有三个彩蛋,本来还担心会有人没留意早走——结果哪吒自己亲自出来提示,一个接一个的“我看谁敢走”,在电影结束后还引来了阵阵笑声,简直太可爱了。
除此之外,还有流畅的镜头设计,堪称享受的美术和配乐,“山河设计图”等设计,堪称教科书式的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以及最为核心的关于成见、乃至命运的主题……
可恨我匮乏的词汇量难以描述其万分之一,决定明天二刷完了再试试。
总之,通过这部作品,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中国动画行业正在逐渐走出严冬。
我一位朋友看完后如是说:如果《大圣归来》是破冰,那么《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已结出的硕果。
我们中国人讲究养精蓄锐,厚积薄发,而今时机正好,这棵参天大树,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迎来硕果累累,让人望而生津的一天。
人民日报关于他一小时破亿的微博中提了这么一个概念:“封神宇宙”,我此时还是忍不住唱个反调——这种针对所谓“漫威宇宙”而提出的概念,我个人认为全无号召的必要。
神话,是这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大洪荒时代三皇五帝,封神传奇到民间奇谭,中化神话体系自成一脉、源远流长,本就是一座文化宝库,何必对应一个格式呢?
我期待我们的创作者们,让它的光彩震惊世界的一天——也会不断努力,成为其中一员。
为了着一副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屈,血脉中流淌的不信命,为这一副桀骜反骨。
本文原创作者:绯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