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香港动作导演集体走向衰落

隔了16年,《诛仙》终于被搬上大银幕,算给读者情怀一个交代。

从预售到首日票房,书迷与粉丝还是挺给力的。只是这口碑嘛,还在持续下降……


《诛仙》口碑平庸,多少也在意料中。只是苦了那位重出江湖的动作片大师。

程小东。

对不少观众来说,程小东的认知度,还远不及《诛仙》主演肖战李沁孟美岐,毕竟距他上一部执导作品《白蛇传说》,已过了整整8年。

期间唯一让人有印象的,居然是在马云《功守道》里当动作顾问。

还给宝莱坞IP《印度超人3》做武指,提名了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动作设计”。


《印度超人》系列

听起来简直有些“不务正业”。

但回顾履历,程小东与洪金宝、袁和平、成龙和刘家良并称华语动作片史上“五大武指”,经典无数。

他们都曾是剧组的替身、龙套,做最危险的动作,演最没存在感的角色。

此后跃升为导演,搅动影坛风云。

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燃起了最炽热耀眼的一把火。

这些大师都经历过低谷,求新求变,也都在新世纪渐渐沉默。

武行转导演有罪吗?没罪为啥会这么累?

01、刘家良:惨遭封杀,孤注一掷

算起来,从武行转导演,第一个成功的,是正宗南派洪拳出身的刘家良。

这位刘师傅来头不小,父亲刘湛是林世荣的弟子,也就是黄飞鸿的徒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拍摄了一系列以黄飞鸿为主角的黑白片,刘湛担任动作设计,并把儿子带进影圈。

1965年,刘家良为《云海玉弓缘》担任武指,首次在片中使用“吊威亚”技术,从此开创“飞天”时代。

一年后,刘家良与擅长北派的唐佳,更晋升武侠片大师张彻的左臂右膀,为他多部名作设计武打场面。

但在1975年,刘家良却与张彻闹翻,更大骂“张彻是我有生以来最憎恨的人!”

愤怒化为动力,刘家良跟邵氏提出要自己做导演,片酬仅3.5万港币。

未料,这部名为《神打》的处女作,将功夫与喜剧结合,票房大收140万,位列香港年度十大卖座片。


影圈上下瞬间沸腾:原来龙虎武师出身的人,不止是武指,还能当卖座导演。

可好景不长,“功夫片大师”刘家良,很快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1983年,刘家良首次北上,在北京、河南、浙江、广西和福建等地取景,拍摄新片《南北少林》。

但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李连杰拍戏时拉伤背肌,第五腰椎开裂,脊椎错位。

黄秋燕则因演不出刘家良设计的招式,“造成工作走态度极差,我已跟公司报告她的情况,若不改变态度,我会考虑换人。”

因为沟通不畅,刘家良每天只能拍一个镜头,整部戏拍了一年

但更大问题是,当时北上拍戏,会被台湾当局封杀,而当时台湾地区,正是华语片在东南亚的最大票房市场。

刘家良就此被台湾地区封杀三年,又不敢回内地拍戏,几乎成失业状态,所以《南北少林》票房看似成功,其实是刘家良最“失败”的一次经历。

直到1988年,加入新艺城的刘家良才有机会再做导演。想起《南北少林》的惨况,他主动提出:如果新片失败,从此绝迹电影圈!

这部新作叫《老虎出更》,香港票房高达2700多万,光导演分红就200多万。

还贡献了两场经典动作戏,一是周润发绳子绑来复枪射击:


二是李元霸与刘家辉的“电锯大战”,既凶猛又利落。


当时观众大呼过瘾,但其实,刘家良既是最早转导演的武行,也是最晚翻身的那个武行导演。

在他之前,成龙、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都曾坠过谷底。

02、成龙:还不够拼,那就玩命

香港动作片一向能卖到全世界,到了1978年,已是电影公司老板的吴思远,在国外影展被片商直言:香港的武打片太血腥残暴了,在我们国家通不过检查。

几经思索,吴思远决定把喜剧元素跟武打结合,找来袁和平做导演;主角人选,则是形象有喜感,却模仿李小龙而红不起来的成龙

时势造英雄。

袁和平的导演处女作《蛇形刁手》票房大卖,成龙大红大紫。趁热打铁,两人又于同年合作了《醉拳》,彻底引爆了功夫喜剧热潮。

《蛇形刁手》

过往类型片的复仇套路,完全被“小子练功+喜剧拳脚”取代,甚至在全亚洲成为票房灵丹。

1979年,《醉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上映,竟先后打破四国票房纪录。

一夜成为超级巨星的成龙,也在这年自编自导自演了《笑拳怪招》,跻身香港年度卖座冠军。

《笑拳怪招》

没多久,成龙冲进好莱坞,可惜铩羽而归,于是全心投入,启动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龙少爷》。

虽然表面还是民初功夫小子的故事,但成龙耗费了大量心血:摈弃一招一式的传统拳脚,把民间运动如抢包山、踢毽子等跟功夫结合,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到真实感。

所以片中光是“抢包山”的戏,就花了好几个月来拍,期间有至少20多个龙虎武师,因为从几层楼高的“包山”上摔下来,或是被其他武师“砸”下去,接连受伤住院。

不仅这样,成龙更颠覆了“功夫”的概念,交手不再是拳来脚往,而是把自己当“人肉沙包”,遭反派摔砸撞翻,反正怎么被虐怎么来。结果打戏画风是这样的,即是粤语所说的“躂生鱼”:

可惜,在香港票房输给了《最佳拍档》,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市场又不敌李连杰的《少林寺》,以成龙当时的号召力,这可以说是一次“滑铁卢”。

自己出身北派京剧,拍不了《少林寺》这类硬桥硬马;《最佳拍档》效仿007玩高科技,又不是自己这种动作明星要走的路,怎么办?

近两年后的1983年底,成龙终于沉淀出新作《A计划》。

何谓“沉淀”?因为他找准自己的路:用最玩命的特技表演震撼观众!

《A计划》从钟楼跌下的经典场面,就此诞生。


不负血肉之躯换来的特技招牌,《A计划》在全亚洲都掀起卖座热潮,不仅洗刷了《龙少爷》的失利,也开启成龙的银幕“玩命之旅”。

这次“反弹”,足以称作成龙演艺事业的分水岭。

03、洪金宝:“悲喜”失败,“灵幻”救场

经过几代武指努力,到今天,动作导演已经成为大量华语片的重要角色。

但80年代以前,武术指导地位不算高,还是要听大导调遣,且“大导演”最爱摆架子,不想拍随时甩手走人,那给谁拍?

当时,有个胖子就经常接到导演指示:“这场打戏大概五分钟,你自己去拍,我不管了。”导演一走,剧组都听小胖子指挥,地位俨然导演。

1977年,电影公司老板建议小胖子做导演。结果这个年仅25岁的新人,凭自导自演的《三德和尚与舂米六》,成为第二位打入年度十大卖座片的“武行导演”,一鸣惊人。

没错,就是洪金宝。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

到了1980年,功夫喜剧达到巅峰,这边成龙《师弟出马》打破香港票房纪录,那边却是洪金宝自导自演的《身不由己》卖座失败。

原因很直接,观众想看这胖子搞笑,《身》却有很多悲情戏。

《身不由己》

洪金宝也因此大受打击,检讨失败,他还是不想拍功夫喜剧,号召力不如成龙倒在其次,关键是真没干货了。

这时刚好老板出钱,请洪金宝跟两个编剧到韩国旅游。“韩国女婿”(洪的前妻是韩国人)心情欠佳,没去几天就召编剧开会。聊着聊着,洪金宝就说起当年在戏班,曾听说或遇到的一些“灵异事件”。

这就是《鬼打鬼》的由来。洪金宝的创意:既然功夫喜剧跟悲情没法结合,那就跟灵幻结合。

《鬼打鬼》

片中意义最重大的,就是一只“清装僵尸”,面容恐怖、走路僵硬去却身手灵活,自此奠定了“僵尸”在灵幻电影中的地位。

这种既恐怖又搞笑的创新,让《鬼打鬼》上映后位居年度十大卖座片第五位,也为华语电影开启了“灵幻功夫片”热潮。

04、袁和平:“街舞”不济,转型警匪

《A计划》与《鬼打鬼》成功翻身后,成龙与洪金宝都开始迈向时装动作片。

但昔日开创功夫喜剧热潮的袁和平,却在80年代陷入低潮。

尽管他曾在1982年打造过《奇门遁甲》这样的“魔幻功夫片”,可香港日益现代化和国际化,民初题材再有创意,在观众眼里也属于“落后”。


《奇门遁甲》

面对淘汰危机,袁和平力求效仿当年成龙,再捧新人。

最后,他找到了出身习武世家,美国长大又在北京练过武术的甄子丹,为其量身打造了街舞+功夫的《情逢敌手》。


叶问跳霹雳舞了

相比上一部《笑太极》,甄子丹这回没那么多打戏,而是尽情表演霹雳舞,甚至将“舞蹈”变成“武打”与人交手,背后也是袁和平的追求:找年轻人演“接地气”的现代题材,市场总能接受了吧?

但80年代中期,霹雳舞还没真正成为香港年轻人的主流,何况跟功夫结合,更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袁和平再度票房失败,甄子丹也一度返回美国。

但民初和魔幻功夫已失去市场价值,袁和平必须往时装路走。1987年,他执导了自己第一部警匪动作片《特警屠龙》,结果成为“八爷”首部票房过千万港币的作品。


《特警屠龙》的一大突破,其实来自甄子丹。

当时他再从美国返港,已吸收外国近身格斗的技巧,并希望延续李小龙干净利落的拳脚招式,所以跟袁和平提出:把镜头集中在两个人对打上,让观众集中关注两人的进攻防守,然后就是法宝齐出,靠双手双脚拼命去打。


甄子丹跟黑人搏击的戏成为经典

至此,袁和平突破功夫喜剧套路,开始用真正的现代节奏去拍动作戏。

05、程小东:时装不合,另辟蹊径

说回开头的主角程小东,今天的《诛仙》,已经很难吸引观众,似乎也没有什么新意。

但程小东当年一出手,就震惊影坛。

1983年的导演处女作《生死决》,被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盛赞:电影拍到这个地步,文字上已经达不到这样吸引人的视觉效果……今天的武侠小说还能怎么写?

高的起点,得益于程小东两个出身:一,父亲程刚是邵氏大导,拍过《十四女英豪》等经典;二,他十岁还在念小学二年级,所以被父亲送去学戏。

七年后满师已近成年,却不识字,只有两条路,要么去夜总会表演北派,要么进影圈做龙虎武师。

龙虎武师,也就是在片场给明星做替身,翻腾摔跌,水来火去,或者在主角身后晃荡,再上去被“打死”(偶尔挤个血包),最后躺地上演死尸,一天就可能赚两三百块港币,几乎等于工薪阶层一月收入。

接下来,只要身怀本领,就有机会被导演或武指赏识,先是有更多机会开工,随之可能被提为“副武术指导”,再打拼个几年,就能晋升武指甚至导演。

洪金宝、成龙、袁和平等都是这样闯出来的。

按理说,身为“导二代”,程小东理应更快上位。但父亲程刚总说儿子“不行”。加上做龙虎武师很赚钱,年轻的程小东“游魂”了好几年。

在其他四大武指纷纷成为导演后,浑噩了几年的程小东已26岁,还没找到自己方向,倒是跟风功夫喜剧潮流,主演了一部《出笼马骝》,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主角。

结果票房口碑都不理想,程小东断了当动作演员的念头。但也动了心思:大家都是武师,为什么我不可以当导演?

“五大武指”中程小东虽最晚突围,但一如其他四位,《生死决》一出,当即被影坛赞为“新派武侠导演”,也宣告香港武打电影进入黄金时期。

一战成名后,程小东深感古装武侠适合自己。可天不遂人愿,第二部作品《奇缘》,就让他经历了低潮。

《奇缘》是现代题材,但片中有奇幻元素,程小东前思后想,觉得当武侠拍就行了。

《奇缘》

但最终票房失败,才卖了400多万。

程小东的说法是:

大公司难免会分党分派,有小人背后捅我刀子,说我不知道在拍什么,老板很怕,说要看片,但当时还是毛片,还没剪到一起,怎么看的懂?老板想换导演,我上去求情,反正只差十多天,别人接手更不知拍的什么,加上成龙有个编剧替我说好话,老板答应让我拍完,但派人在现场监视我。

港真,《奇缘》明明拍现代故事,却有这种武侠片的动作设计,观众不接受也正常:


但在那年金像奖上,程小东却因这戏拿到他第一座“最佳动作设计”奖,只能说悲喜交加了。

可能是得奖“转运”,程小东终于得好友徐克支持,于1987年翻拍《倩女幽魂》,带起华语片的“神怪武侠”热潮,更席卷港台和韩国等市场。

程小东本人,更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提名金像奖“最佳导演”,扬眉吐气。


程小东与王祖贤

80年代后期,“五大武指”从失败中走出,创造了更大辉煌,直至今天,仍堪称“武行转导演”史上最精彩的一段时光。

3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刘家良已逝,成龙、洪金宝、袁和平虽仍有作品推出,但票房口碑却渐走下坡,程小东“久休复出”,也难逃此运。

时代变了,全世界动作片都在走向衰落,几位地位再高,也难抵时势。

更何况,他们仍在延续着当年最卖座的招牌。但成也经典,败也经典,只能说旧作影响力太大,多年后连自己都超越不了。

虽志在千里,但已老骥伏枥。

我们或许只能珍惜回忆吧。

*文 / 阿蒙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