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抓“先天优势”抢“后天机遇”!成都青白江成为“投资洼地”和“价值高地”

中国经济新闻网成都讯:(张丽)成都青白江,西南地区“工龄”最长的老工业基地。如今正依托中欧班列(成都),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享誉世界的“陆海联运枢纽”;借力全国唯一一个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片区发展机遇和发展优势,成为国家改革“试验田”;凭借其对标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成都最具潜力、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洼地”和“价值高地”。

今年1-10月,青白江共引进康佳新材料和出口电子研发生产基地、远洋青白江大数据生态产业园等产业化项目115个,总投资1534亿元。连续9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连续8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连续两年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首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等殊荣。

快速转型优势叠加

从老工业基地到对外开放前沿

11月2日,一个寻常的周末,又到了四川化工厂退休职工曹志辉一家聚餐的日子。儿子曹意带着全家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拉着家常,调皮的小孙子时不时制造点小插曲,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人们总是习惯忆苦思甜,席间,曹志辉想起6年前那些对于全家来说“灰暗的日子”,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如果没有那次关停,也许就没有今天幸福的日子。”

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出台,青白江区名列其中。在川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曹志辉及儿子曹意一下子慌了,“产业结构调整,这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饭碗难保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哟?”

这样的担忧,弥漫着当时整个青白江。但机遇没让青白江人有太过漫长的等待。

2013年4月,第一趟蓉欧快铁(后统一为:中欧班列)满载货物从青白江驶向波兰罗兹,成为了连接中国西部内陆到欧洲腹地的新通道,青白江一跃从内陆落后城市,变身为四川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面向欧亚开放的前沿。

2017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成为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依托铁路港而设立的自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听取中欧班列(成都)汇报,明确提出要利用好“蓉欧快铁”这张名片、打造“蓉欧枢纽”。同年9月、10月,韩正、胡春华两位副总理相继来到青白江调研,表示要支持西部地区陆海大通道建设,提升西部开发开放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经过六年多来的运行,以中欧班列(成都)为主的成都国际班列已对外形成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26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四川成都有机连接起来,网络覆盖全世界。南向通道经广西钦州港至新加坡、经越南河内辐射东盟全境、非洲及地中海沿岸,每周稳定开行11列。西向通道经波兰罗兹、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至中欧主要城市,每日最高开行8班。东向通道联结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辐射日韩及美洲地区。北向通道至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全国率先突破4000列,占全国1/4,今年1-9月,运输货值及重载率增速全国第一。

中欧班列(成都)货物越拉越多,通过中欧班列进出口的货物品类也在不断增多。班列带动货物由服装鞋帽、化工品等初级产品逐渐向汽车零配件、整车、磁悬浮铁轨、纺织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适铁适欧的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一港兴而百业兴。青白江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正日新月异。高标准规划了“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蓉欧铁路港经开区申报设立纳入中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方案,即将获批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金青新大港区,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如今,青白江正全力推进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规划面积33.6平方公里,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等产业,引进了中外运集团、盒马鲜生等总投资640亿元118个物流商贸重大项目入驻,自贸区和综保区均落地该区域。

成都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聚焦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型金属材料的研发创新,落户台嘉玻纤、丽雅纤维等总投资415亿元的重点项目52个,打造全国一流的先进材料研发中心、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欧洲产业城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着力构建“适铁适欧、两头在外”进出口加工贸易产业生态圈,区域内建成了52万平米标准化厂房的蓉欧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了华鼎国联、远洋大数据、正创集团、中国巨石等总投资320亿元的重大项目14个。

目前,青白江已形成了现代物流、国际贸易、智能制造、先进材料、保税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区内已落户世界500强企业52家,中国500强企业69家。

如今,城市发展了,产业集聚了,就业机会更多了。曹志辉又重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儿子曹意也在川能投润嘉物业公司谋求到了职业,一家人自给自足,生活的幸福快乐。

坚持对标国际一流指标体系

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蝉联“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区”、首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既是外界投资者对青白江发展潜力的看好,也是彰显着“陆海联运枢纽 国际化青白江”的“城市内涵”。

今年,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此,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确立了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的奋斗目标,选择在“国际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努力讲好国际化青白江的发展故事。

“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是我们肩负的使命,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全力奋斗的目标!我们将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高效的服务,对标高标准、高水平,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2019年4月2日,在“2019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暨第五届成都•青白江外商企业投资沙龙活动”现场,成都市青白江区营商环境建设企业发展服务队正式组建成立。

宣誓、授旗,这支企业发展服务队以特别的形式成立,表明了青白江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的坚定决心。组建成立营商环境建设企业发展服务队,是青白江在当下拼环境、拼服务的城市竞逐中推出的新举措。

青白江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还体现在更多环节。在2019年初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该区打破传统思维,在全省率先设立了行政审批和营商环境建设局,并按照一类重点部门来保障编制。根据方案,新机构除了延续之前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重要职能外,还牵头青白江区营商环境建设,打造与国际化接轨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区。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指标体系,学习借鉴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经验,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反复研判,系统谋划,青白江出台了《关于高能级创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区的实施意见》等“1+10+N”政策服务体系,企业开办、建筑施工许可、获得能源、跨境贸易、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迅速提升。

深层次改革创新促进简政放权、便企利民。为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审批许可权改革,青白江将16个部门260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划入审批和营商环境局,事项集中度达90%以上,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现审批总时间从20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60个工作日;创新实施园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域推行“区域评估”,实现项目签约后2个月内即可开工;企业开业全面实施“青”松办,创新“五个一”服务模式,实现“2小时领照、4小时营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全流程办理时限优于《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发布的最高水平—新西兰0.5天。

简政放权改革有力促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提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2019年1-9月,青白江自贸试验区实现新增市场主体9085户,同比增长722.9%,外贸进出口总额超70亿元,同比增长386%。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青白江区坚持加大民生投入、补齐发展短板,统筹推进“六个一流”协调发展。除了一流的营商环境,还有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与四川省顶级教育机构树德中学、成实外集团联合办学,与摩尔多瓦国立艺术大学、摩尔多瓦美国大学合作办学。一流的医疗卫生事业,成功引进了华西附二院、成都市二医院等合作办医。一流的交通网络,区内有6条国有干线铁路、4条铁路专用线、5座火车站、规划的4条市域轻轨,距离成都市区车程15分钟、双流国际机场车程40分钟。一流的生态环境,青白江生态环境宜人,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7.8%,建成陆港绿道等天府绿道106公里。一流的治安环境,全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我区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7月2日,由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主办的“2019 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发布会”举行,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榜单。成都青白江再次吸引全场目光,不仅再次蝉联“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首次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成都国际铁路港还在“中国区域投资营商环境榜”中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摘得三项荣誉的区县。

今天的青白江,经济发展活力更强、城市配套条件更好。开放包容的青白江热情期待与各方投资开展各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