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您好!我叫靳英丽,是河北石家庄人,在法国学习服装设计,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我们依托上海设计和营销的优势帮助云南、贵州的绣娘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带领她们一起走上致富路……”10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民建上海会员、上海华阳社区华恩爱心志愿服务社主理人靳英丽,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向李克强总理汇报了她这些年用一针一线帮助大山深处的数千名绣娘绣出脱贫致富梦的故事。
民建会员靳英丽带领云南绣娘走上致富路。 图源:民建上海市委
一次午餐捐助捐出的缘分
身为“海归”,学的又是服装设计,本应该和“高定”“潮流”联系在一起的靳英丽,怎么会和绣花针打起了交道呢?故事还得从2012年上海交大同学会的一次聚餐说起。
“那次同学会后,结余了2万元,大家协商后决定把这些结余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靳英丽介绍,大家委托她将钱款捐赠给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南沙镇的五帮小学。那次,靳英丽从上海出发,坐了3个小时飞机,8个小时的大巴,又步行了2个小时,用2万元帮助小学里46个孩子解决了午餐问题,并给他们修缮了校舍,换了新课桌椅,还新建了教师宿舍和上海爱心书屋。
此后,捐助午餐活动持续了3年。到了第3年,学生们的妈妈为了感谢,送给靳英丽一件彝族服装。衣服上精美的彝族刺绣一下子吸引了靳英丽。民族服装不适合平日穿着,靳英丽就把衣服上的刺绣剪下来,做成了一个绣花包,并经常带着这个包参加各种活动。在一次公益活动上,一位国际友人看中了靳英丽身上这个绣花包,这让她看到了彝绣文化中蕴含的价值,从此开始了绣娘公益之路。
贫穷不是命运,小小绣花针绣出致富路
世世代代生活在云南大山深处的姑娘媳妇们,勤劳善良,能织擅绣,她们用针线传承了千年美学密码。靳英丽说,以往进山,经常看到她们的刺绣片,无比精美,却无人问津,随手丢置在桌上、凳上。这些刺绣的主人,无论生活多么困苦,只要拿起绣花针,就神情专注,幸福安详。在刺绣的世界里,她们仿佛找到了可以对抗生活磨难的力量。
于是,靳英丽在云南元阳攀枝花乡猛弄村创立了“猛弄民绣合作社”项目。她的初衷是,有了合作社,当地父母就可以靠手艺在家就业,可以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很快,“猛弄民绣合作社”就开发出了千余种商品,有绣花单肩包、绣花铃铛包、茶旗、抱枕、公文包、花雨伞等,远销马来西亚、南非、新加坡、韩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绣娘们人均增收2000元。收入增加了,愿意加入合作社的绣娘越来越多。参加合作社的绣娘从元阳发展到绿春、红河、金平、屏边、石屏、石林、上江乡、罗平、西畴、马关、富宁和青海玛沁县。绣娘张令琼说:“祖祖辈辈的山里人,谁不想过好日子;做了妈妈的绣娘们,谁不想给自己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贫穷不是我们的命运。过去是没有门路,现在有了绣娘合作社,我们有了自力更生的志气,就有了脱贫奔小康的劲头。”
“我有一个条件,参加合作社项目的绣娘,都得是当地的建档立卡户。”靳英丽说,2016年,她挑选了作品最好、商品销售最多的绣娘,走出大山看世界。带她们到上海东华大学学习刺绣与服装服饰的结合,到苏州学习新的刺绣针法。通过系统培训,绣娘们的刺绣技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内心驱动力也得到了增强,涌现出张令琼、李世芬、白玉芬等一批刺绣能手。
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和市妇联的支持下,靳英丽成立了“沪滇帮扶绣娘大联盟”这也给了她更大的信心和力量。2017年,靳英丽在攀枝花修建了民绣之乡的牌坊。“这是我们绣娘劳动成果的集体展现,增强了绣娘们自强自立的信心。我们还喊出了自己的口号:自食其力,有自尊的脱贫。2018年,我们的绣娘合作社已经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13个。”
把工厂开在家门口,为山里妇女照亮幸福生活
“公司+合作社+传承基地+绣娘”的发展模式,让一位云南山里的母亲可以在当地就业,既增加了一份家庭收入,又减少了一个留守儿童,也多了一个幸福的少数民族家庭。
2019年,靳英丽把上海的工厂搬到云南,办起了“云绣车间”,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又带动了面料、辅料、线、快递等刺绣周边产业,惠及从业人员1000余人。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刺绣产业链发展,让“滇绣”品牌充分与市场接轨,2020年,靳英丽在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成立了“沪滇帮扶绣娘大联盟长宁展示厅绣娘直播室”,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时带货的销售模式,在拼多多、淘宝、抖音等平台,用双语直播的方式为刺绣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绣娘们的刺绣作品“玉兰花香”入围了第二届进博会上海伴手礼展台。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会主委周汉民知道了她的创业故事后,还将她的产品带到了“江上会客厅”中外朋友恳谈会上,向外国朋友展示中国绣娘们精湛的刺绣技艺。
靳英丽说,多年来,艰辛付出的背后更多的是幸福和收获。在她内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云南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女性燃起一盏心灯,照亮未来的日子。
原文刊登于2021年11月8日《人民政协报》第7版民意周刊
文:徐泽春 人民政协报记者 顾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