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谭钰欣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纷纷落户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
全球顶尖高校为何纷至沓来?
国际标准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两江协同创新区位于两江龙盛片区御临河东侧,紧临铁路东环线龙盛站,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2018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
作为“一城多园”西部科学城的重要园区,两江协同创新区同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一道,打造重庆在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中的创新驱动“双动力”。
“建设之初,就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重庆特色、高点定位来打造。”2018年底,两江协同创新区向全球公开征集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案。
一时间,来自全球建筑行业顶尖专家、知名设计单位、高校齐聚两江,“最强大脑”灵感碰撞,为两江协同创新区贡献智慧力量。
经过激烈的研讨,最终总体规划由英国查普门泰勒公司全球董事克里斯·兰克斯伯里先生担任主创设计师,着眼于未来科技创新,强调“共享、联系、交流、交往”的需求,
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公园城市”的理念,充分尊重“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本底,建设“山清水秀、绿色智能、开放共享、活力多元”的创新创业创造者向往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根据景观规划方案,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构建“一带、六廊、多点”的生态系统体系,通过对植被动态的适应和模拟调整山林地貌的生长演化,修复并复育原有稀疏植被林地,建立立体的山林、水域、台地、城市四大类生境圈群落。
同时,依托明月山汇入的自然溪水及原生山林地貌,践行立体海绵管理系统,创建“一个明月生态湖,六种水环境景观”的生态水系统模式。两江协同创新区建成后,将涵盖1个1000亩以上的城市级公园、4处200亩以上的区级公园和10余处社区级绿地,森林覆盖率超过50%。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未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全部实现“公交+步行”绿色出行,搭建公共空间全覆盖的“五分钟科研生活圈”、“十分钟生态体验圈”。
聚集全球一流创新资源
一年之前,两江协同创新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凉,到处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今明月湖波光粼粼,明月山郁郁葱葱,处处生机。
这里正致力于将科技与产业、人才、生活场景、山水林田湖草保护融为一体,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
2019年4月2日,两江新区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签约将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这也是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在上海以外的区域布局研究院。未来,双方将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信息通讯等领域进行合作。
随后4月7日,清华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合作协议,由清华大学从技术层面提供支持的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将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
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已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0余家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创团队落户,围绕着千亩明月湖正在打造一个集科研、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创新矩阵空间。成为内陆地区新能源、航空航天、量子信息、空间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主阵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汇四海栋梁而任之!
6月5日,两江新区主办的全球“云引才”两江协同创新区专场直播活动举行,1600多个岗位向全球高层次人才伸出“橄榄枝”。本次直播邀请了同济大学重庆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4家科研院所作为代表进行“云上”推介,发布人才需求。
数据显示,此次“云引才”直播吸引了近600名硕士、200名博士投递简历,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内的大学大院大所。
“‘人才是第一资源’,两江协同创新区努力集聚更多的高精尖人才,是要通过人才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并且要将科研成果转换成产品,投入市场。”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通过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实现科研人才“外引内育”,加快引育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聚集创新人才6000人以上。
“四个协同”高标准打造
如何推动两江协同创新区规划建设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志杰表示,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进规划建设,注重产城景融合,彰显“生态+科技”内涵,加强产业、人才、生活、生态“4个协同”,努力打造成为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
以产业协同为例,两江新区是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和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为科技与产业的大规模协同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年2月,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打造的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正式落地两江新区,将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更灵敏的“嗅觉”,预计3年内产值将突破1亿元。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恺介绍,该中心落地以来,已经与长安汽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正推进汽车雷达、三峡库区边坡灾害监测等10余项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
截至目前,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科研院所已在环保、人工智能、应急救援、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科研攻关,预计到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申报发明专利400件。
这样的协同案例还有很多。
在人才协同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教授及其团队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后,与长安汽车等重庆本土汽车厂商合作开发并推动了汽车雷达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有力推动了相关科研人才培育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生活协同方面,行走在明月湖的湖边,可以看到由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发技术产品——无人驾驶清洁船在湖面开展清洁作业,该装备通过App,即可实现90%以上的自动化水面清理,船只完成清理任务后自动返回。
在生态协同方面,两江协同创新区生态用地、产学研用地和生活用地比例为3:2:1。布局公园、绿地,森林覆盖率超50%,努力构建“一半山水一半城”,促进科技、人文、生态相互交融。
“近者悦远者来”未来之城
明月湖畔一派繁忙,多个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
10月13日,两江协同创新区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联合产业孵化基地、明月大道、盛月大道等13个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
这标志着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已全面铺开,朝着打造成为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目标奋力迈进。
此次开工的项目分为房建项目、市政道路项目和生态景观项目3大类,总投资约150亿元,其中房建项目约61万方,市政道路项目总建设规模约17.2公里,生态景观项目总建设规模约2380亩。
在明月湖智慧酒店及联合创新中心工程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加紧焊接和吊装钢材,整体建筑初现雏形。明月山下、明月湖畔,一座集旅游、商务、住宿、会餐、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酒店正呼之欲出。
明月湖智慧酒店及联合创新中心项目作为两江协同创新区内配套的共享建设用房,主要为入驻的大学大院大所提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及公共服务配套使用。酒店结合原有自然形态设计,赋予了山水共融的和谐元素,营造一种建筑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空间体验,某种意义上,它是协同创新区秉持“生态协同”理念的另一个标志性符号。
两江协同创新区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房建工程、景观工程、市政工程正在同步大力推进。截至目前,创新Σ空间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A区结构已经封顶,日月同辉(原规划展示中心)崖壁支护完工,首节柱吊装、校正完成60%......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策划了水上运动、滨湖游船、溯溪探险、湿地科普、运动康养、森林崖壁等探险型、休闲型体验式活动场所以及马拉松、机器人、电子竞技等比赛活动。
在不久的将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被造成一座“近者悦远者来”创新之城、智慧之城。
未来,这里将聚集全球顶尖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开启头脑风暴,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这里还将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充分尊重自然本底,依山就势布局建筑;一个绿色智能的地方,运用最先进的科学与生态建设理念,打造智慧低碳社区;一个开放共享的地方,汇聚人气,互动交流;一个活力多元的地方,拥有多样化的工作场所、生活设施和社交活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