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显龙 译/ 观察者网 由冠群】
亚太地区的形势变化
世界各地风云变幻,其中一个重要的势力角斗场是在亚太地区。美国一直在亚太地区拥有重要的国家利益。美国为了击败日本赢得太平洋战争,付出了生命与财富的巨大代价,并险些在战争中失去三位未来的总统。美国还分别打了两场代价高昂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亚洲国家巩固其社会和经济基础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并赢得了亚洲的民心民意。
亚太地区极大受益于美国慷慨、开放的国家政策,这些政策来自于美国深植于心的政治理想和自我形象定位 ——“山巅之城”和“照亮全人类的光”,但这些政策也反映了美国开明的义利观。一个稳定繁荣的亚太地区首先是在冷战中对抗共产主义国家的坚强堡垒,其次是包含众多稳定繁荣国家而又倒向美国的世界一隅。对美国的商界来说,亚太地区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重要的生产基地。毫不奇怪的是,美国一些最坚定的盟友都在亚太,比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还有一些是美国的长期伙伴,比如新加坡。
中国也在亚太地区拥有重要利益。在东北亚,第二次中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的阴影仍然阴魂不散。而东南亚则是中国眼中的能源和原材料来源地、经济伙伴和重要的海上通道经过地区。中国还必须确保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等咽喉要地畅行无阻以保证本国的能源供应。但中国对亚太地区的看法有一点与美国不同,如果借用俄国人的说法,中国视亚太地区为“近邻”(near abroad),因此亚太是对其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容纳中美两国。但他也说过,亚洲安全应该由亚洲人来管。这时,有一个疑问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习近平的意思到底应该解读为太平洋足够宽广能让中美两国和平共处,伙伴朋友圈互相重叠呢,还是太平洋足够宽广足以让中美两强将其一分为二,各占势力范围互争短长呢?新加坡和其它亚太国家更喜欢哪种解读毫无疑问。尽管它们没有太强的能力控制事态的最终走向,但它们真切的希望自己不要被迫在中美两国间选边站队。
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时提出“太平洋足够容纳中美两国”的重要论断 图片来源:新华网
美国安全力量常驻亚太对本地区至关重要。没有它,日本和韩国就将被迫考虑研发核武器。日韩两国都是核门槛国家,研发核武器这个话题已经数次出现在它们本国的公共讨论中,尤其是现在两国都面临着北朝鲜日益增强的核武威胁。幸运的是,这种核武器研发还只是设想,但即使是这种前景也既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也不利于全球的防核扩散努力。
美国第七舰队自二战时起就负责东南亚的地区安全,确保海上交通要道安全开放,从而保证贸易的正常进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显著增强,但中国目前还无力担负起美国现在所承担的安全重任。和美国不同,中国在本地区的南中国海与很多周边国家有海权和领土争议。周边国家将一直认为,中国在本地区投放海上力量是为了伸张其海权和领土要求。
阻碍中国扮演美国安全角色的另一个障碍是很多东南亚国家都有数量众多的中国侨民,这些华人与所在国的主体民族通常关系微妙。这种敏感性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制约中国在东南亚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力。
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事实上,新加坡是全世界除中国外唯一拥有这样人口结构的主权国家。但新加坡做出了极大努力去打造一个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而不仅仅是一个华人国家。新加坡还小心行事,避免自己的行为被误解为是在为中国张目。因为这个原因,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所有东南亚国家中除文莱外最晚的一个。
新加坡致力于将本国打造成一个多民族国家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然,新加坡和其它亚洲国家都想保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它们都希望本国能享受到中国这一世界强国的善意和支持,并与中国一道发展。无论是飞机、手机还是口罩,全球产业链都将中国与其它亚洲国家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中国的庞大体量使其成为大多数亚洲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包括本地区美国的条约盟友、新加坡和几乎所有其它东盟国家。
美国要想取代中国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要产品供应国将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就像美国放弃中国市场一样,现在中国是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美国第三大产品出口目的地国。但中国同样也不能替代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全球的金融系统都极度依赖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人民币也不会很快取代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尽管其它亚洲国家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要多于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但美国的跨国公司仍然是很多亚太国家主要的外国投资来源,其中也包括新加坡。中国的大公司现在也开始向海外投资,但中国需要很多年才会拥有类似于美国企业那样规模和能力的跨国公司,这种跨国公司能够将全球生产链绑定在一起,把亚洲经济与世界经济连接起来,并创建几百万个工作岗位。
因为这些原因,亚太国家不希望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它们想要与中美两国都保持友好关系。它们承受不起疏远中国的代价,其它亚洲国家也会尽力不使任何单一争端破坏了它们与北京的整体关系。同时,亚洲国家视美国为在本地区拥有重要利益的常驻强权。它们——有些国家比其它国家更明显的——支持奥巴马总统提出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特朗普当局提出要与美国的伙伴和盟友分摊成本和责任,但亚洲国家还是舒了一口气,美国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印太地区战略,并许诺要加强美军“印太司令部”的力量。
但这些亚洲国家也同时认识到美国是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利益诉求并面临各种当务之急。它们现实的意识到,除非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发生更糟的冲突,否则它们是不会自动获得美国援助的。它们想要尽到自己的本分来保卫国家和利益。它们也希望美国明白,即使亚洲国家加强了本国与中国的联系,也不必然意味着它们与中国合谋对抗美国。(当然,这些亚洲国家在加强与美国的联系时也希望中国这么想。)
兼容并蓄的地区架构
在本地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不止美国和中国,其它国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日本,其庞大而发达的经济对本地区的发展助益良多。在安倍晋三首相的带领下,日本比以往更积极的帮助本地区发展。比如,在美国2017年撤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后,日本挺身而出,率领剩下的11个成员国达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该协议把太平洋两岸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团结到了一起,是迈向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圈的重要一步。
印度也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力。以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为总理的印度政府通过其“东向行动政策”(Act East Policy)表明了印度的战略重心已发生转移,其它国家也都期盼这项政策付诸实施。东亚峰会邀请印度参加,这是因为其它成员国希望随着印度经济的增长,印度可以认识到区域合作的价值。印度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该自由贸易协定旨在整合亚太地区所有主要的经济体,类似于将北美大陆国家联系起来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即现在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在经过多轮谈判后,印度去年决定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管没有印度该协定会大打折扣,但剩余的15个成员国仍在推进该协定继续向前发展。
绝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意识到,类似协定的价值远远不止会产生经济收益。这些协定是一个个平台,能够促进亚太国家互相合作,从彼此的成功中分享利益,并一道塑造地区架构和行为准则。这些区域协定必须是开放包容的。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实践中,这些协定都不应排挤任何国家、破坏现有合作协议、拉帮结派或强迫别国选边站队。这就是为什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各成员国仍为美国重新签订该协议敞开大门的原因,也是为何这些成员国仍旧对印度加入抱有一线希望的原因。
开放包容理念也是亚太国家支持各种区域合作倡议的出发点,比如由日本、美国和其它国家提出的各种印太构想,还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多亚洲国家都认为想要包容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如果妥善实施并控制金融风险,该倡议的各个项目是可以促进地区协作和多边合作的,能够满足很多发展中国家对更好基础设施和互通互联的迫切需求。有人批评某些项目缺乏透明性或可行性,但没有理由认为该协议的所有项目都天然的会给所在国带来难以承受的金融负担,或阻断这些国家与其它主要经济体日益增长的联系。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这样的结果会破坏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 图片来源:新华网
订立新的区域协议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边缘化现有的多边体制。那些来之不易的多边协议和机构仍将继续为所有国家,尤其是小国,提供一个合作和推进它们集体利益的框架。但现存多边体制亟需改革: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现状和战略态势,这个体制已经不再有效。比如,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世贸组织就发现有意义的贸易协议已经很难达成,因为达成任何协议都需要该组织164个成员国举手同意,而这些成员国在经济上却各有各的账,各唱各的调。去年,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因法官人数不足而陷入瘫痪,这是所有国家的损失。各国应为改革这些组织开展建设性的工作,而不是削弱这些组织的作用或完全绕过它们。
一个热切的期盼
美中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会塑造成型中的新国际秩序。大国角力并不奇怪,但是否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是考验其大国气度的试金石,而且这种胸怀将决定人类能否在解决气候变化、核扩散和传染病传播等全球性问题方面取得进展。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国际合作是多么的重要。疫情传播无国界,现在亟需各国通力合作控制疫情传播并减小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即使是在美中两国关系的蜜月期,想让两国携手抗疫也极具挑战性。而不幸的是,这场疫情激化了美中两国的竞争态势,加深了两国的互不信任,两国开始互争雄长相互指责。如果这次疫情成为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主要话题(现在看似已不可避免),那么这种竞争态势肯定会更加恶化。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事态的严重性会引来有识之士集思广益,最终使明智的意见脱颖而出。
同时,亚洲各国也忙的不可开交,它们要控制疫情,克服困难改善民生,并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繁荣的亚洲。它们能否成功和亚洲世纪能否实现,都将极大的取决于美中两国能否克服分歧,建立互信,携手并肩为维护一个稳定和平的国际秩序而一道努力。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根本性问题。(完)
(观察者网由冠群译自《外交事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