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雨天,亲戚来婆婆家里串门,儿子喊他姨姥爷,我在隔壁房间,儿子在旁边翻书,只听这个亲戚一边跟婆婆唠嗑,一边顺手翻儿子的那些绘本,那个房间书很多,各种各种的中文绘本、英文绘本、百科全书,杂七杂八的很多。
房间一角
只听亲戚吐槽说:“这么点小孩买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一个字都不认识吧!他能看的懂什么” ,“浪费多少钱,还不如买点吃的给孩子”,儿子指着那本《揭秘机器人》中传感器那一页奶声奶气的说“这是机器人”,估计亲戚没听懂他说的话,于是儿子又一字一顿的说“这是机 器 人!”
《揭秘机器人》
婆婆在一旁说“这些都是挺好的书,你看这里面很多都能翻页都能打开看,管么(胶东方言,什么的意思)都有,现在的人真悟亮(胶东方言,很聪明的意思)”,她说的应该是揭秘系列的书,最近入的很多揭秘的百科书都是大翻页和折页。
听到他们的谈话,我在隔壁房间不禁暗自庆幸,幸好亲戚没来我这个房间,他如果看到我书桌旁边这堆书,家里的童书真的可以用堆来形容,而且还有很多“杂书”(立体的书、美术的书、音乐的书、英文的书、情绪管理的书…),不知道亲戚看到这些书会不会更直接大呼“没用”?这还没见过我们自己的家的那些书,估计亲戚见了会崩溃,我还给儿子预定了很多年轻的家长都认为“没用”的儿童杂志年刊。
房间一角
那么,回来头了思考,读书真的无用吗?儿童阅读真的有用吗?
19世纪的财富是土地,20世纪的财富是劳力,21世纪的财富就是脑力。“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世界阅读协会上曾讲过,新加坡是一个小民小国,没有什么资源,所以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国民的脑力,当时新加坡大力在推阅读,当我们有脑力有创新力那我们就有足够的资格跟别人竞争了。
未来,人机交互会更频繁,当我们的后代,也就是00后10后的孩子们进入职场,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面对未来的挑战?如何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竞争力?
当别人穷一生之力写了一本书,你花了两个礼拜读完了,你不需要经过ta的经历或挫折,就已经站在ta的肩膀上往前看了,这就是我们说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力非常重要,阅读力是思考力的基础,那创作型的创新来源自批判性的思考。
为什么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因为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成长精神和启迪智慧的“一日三餐”,是让快乐持续最长久的方式,阅读,应该是孩子的第一爱好。
有人会问,读书会耽误孩子学习吗?当然不会!著名教育家七田真博士说: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爱读书的孩子,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是厌学的,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如何激发孩子学习能力的内驱动力,成为了父母必须掌握的能力。
可能有些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就应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其实18-24个月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也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
如果这时候把孩子交给了电视、游戏和手机,再想把孩子从这些数字玩具上拉回来,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我们成年人每天都要接触无数的图片信息、文字信息,为什么同样一个文件报告一个人可以看一遍要点全部都抓住而且非常清楚的复述出来还能加上自己的思考马上付诸行动,那为什么有的的人看了三遍四遍还是没弄清楚到底要怎么做,这其中的差距是什么,就是阅读能力。
很多时候我不太喜欢那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什么是最重要的,反而是我想提醒大家,要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一个地基,地基不稳以后孩子就有阅读障碍。
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本身是不会有兴趣的,直到我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什么意思呢?育儿要眼光放长远,比如到上小学了幼小衔接了家长才想起来要阅读了,其实已经晚了,如果你家里人有喜爱阅读的习惯,那你的孩子也一定会有阅读习惯。
让孩子爱上阅读,进入学校后学会用阅读这项技能来学习知识,并使他们毕业后继续阅读。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都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会非常肤浅。
出现分化的重要原因是阅读。有的孩子在学龄前没有积累好的基础,或者父母不够重视,所以孩子入学之后,孩子的思想广度、语言表达能力或者词汇丰富程度都是不够的。教学之外,阅读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
美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早期阅读教育投入1美元,成年的培训费用就会减少7美元。所以在教育发展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幼儿园的阅读。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未来将会终身受益。
在未来那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会阅读的人,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孩子读的那些书,汲取的那些智慧,都会藏在他们的脸上、气质里、谈吐上。即使以后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和别人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有着相似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培育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而对父母来说,给孩子再多物质上的财富,不如引导孩子拥有“创造幸福和财富”的能力,赢在起跑线上。我们作为父母要有这种想法,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行动!
如果说孩子的成长真的存在起跑线,毫无疑问,那个起跑线就是我们家长!
妈妈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猜你喜欢的文章:
►蒙台梭利系列课(四)爱的艺术:正向管教 爱和规则 自由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