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英国大学排名的行业解读: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留学指导内参曝光

英国大学排名到底如何看待?留学中介、学生、英国大学各执一词,乱象丛生。客观、冷静的行业角度的解读,便于从业者、留学生、家长朋友做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其实发布大学排名的目的,只是给申请者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让他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大学。

2017年12月7日应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British Council)的邀请,我在BC千聊平台做了题为《英国大学排名与申请中的误区》主题讲座,从行业角度分析英国留学最为敏感的问题,受众主要是留学中介和国际学校工作人员。本文将就英国大学排名做深入读解,申请问题会在下一篇文章阐述。

“我们与牛津、剑桥差不多!”

最近十几年间,英国大学对排名的态度经历了颠覆性的转变。

在21世纪初,英国教育在中国出国留学产业还处于“卖方市场”。留学中介诚惶诚恐地哈着英国校方代表,抱着一摞一摞厚厚的申请表,央求英国学校录取自己推荐的学生。

那时英国大学不屑于与留学中介、学生、家长谈论什么排名的话题,他们总是趾高气扬地宣称“不承认商业机构的排名,我们与牛津、剑桥差不多!”

好景不长,现在的市场几乎完全翻转,竞争加剧,对英国大学而言,中国市场也随之变成了“买方市场”。

纷繁复杂的留学市场,仍然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学校选择方面总还是有个标杆、排名才好。

顺应市场变化的英国大学,对各种类型的排名趋之若鹜,当然,对他们在学校官网上公布的排名结果也要客观对待,因为那上边都是对大学有利的排位,至于不利的自然被屏蔽掉了。

英国官方排名的玄机:平衡学术与教学

如果把中、美、英三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做比较,不难看出,美国大学中私立院校比重很高,不存在政府层面的官方排名。而中国与英国都是以公立大学为主导,但中国大学体量太大,地域差异也很突出,无法进行官方排名。只有英国存在官方意义上的排名系统,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迄今为止,英国官方出台了两个排名体系:REF(学术研究水平评估体系)和TEF(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最新一期的评估结果是2014年年底出台的,又称作REF2014,取代了此前实行多年的RAE(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系统。

REF2014榜单的前50位学校,大体可以认为是研究型大学。50位以后的大学,应用型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1992年以后成立的英国大学。

相比REF,TEF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排名结果在2017年6月才第一次正式公布,也叫TEF2017,从教学质量的角度把英国大学分为Gold、Silver和Bronze三个级别,Gold级最高,Bronze级最低。

英国政府出台TEF,是为了督促英国大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公众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从高等教育的学术与教学的平衡角度,TEF是REF的重要补充,积极应对英国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发展误区。

不过这种平衡也带来了不小的尴尬。在TEF的榜单上,以学术、科研见长的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的24所英国大学中,只有8所获得Gold级,而伦敦政经、南安普顿、利物浦三所英国名校竟获得了Bronze级,令人大跌眼镜!

相反,很多在REF排名中相对靠后的英国大学,在TEF上却风光无限。

英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平衡,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内部磨合,出现不稳定的因素是暂时的。从中期和长期发展趋势看,对国际留学生,特别是中国留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突显英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实力。

《泰晤士报》排名PK《卫报》排名

其实,官方排名对中国出国留学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各式各样的英国大学排名中,《泰晤士报》(Times)和《卫报》(Guardian)对受众的影响力最大,几乎成为英国大学、专业排名的风向标。

《泰晤士报》的排名偏重学术,从学术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参数做比较得出结论;卫报更偏重学生的感受,相对更为主观。

《泰晤士报》排名的权威性相对更高,把《泰晤士报》2017英国大学排名和英国官方学术排名REF2014相比较,两个榜单前30名院校重合度非常高。

《卫报》排名中的一些参数对中国学生的参考价值较小,比如value added score(学生升值率)和career after 6 months(毕业生就业率)。

学生升值率将在读学生的目前成绩与入学成绩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鉴于中英学分体系的差异,显然与中国学生没有实际关联。

毕业生就业率指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找到应届生岗位工作,或者在6个月之内继续深造的比率,中国学生在英国的就业率很低,在这样的数据中几乎没有权重,也没有参考价值。

比较理想化的一种模式是针对英国大学有一个“大众点评”系统,可以分门别类地列出与学生相关的学习、生活、实习、文化环境等不同侧面,由学生填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评价,这种偏主观的“排名+评价”体系或许更能切实地帮助学生选择英国的大学。

哪些英国大学能称得上名校?

《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名的前30位属于“名校”范畴,通常留学中介机构都会提到“前30”这个概念,作为英国一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分水岭。

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英国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它是由英国一流的24所研究型大学组成,其中英格兰20所,苏格兰2所,威尔士、北爱尔兰各1所,与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属于同一级别的名校!

英国的罗素集团旗下的学校就是英国的重点院校,政府对重点院校的财务支持力度会更大,因此,判断英国名校的另一个标准是科研、学术经费收入,收入越高,名校的可能性越大。

专业排名、学校综合排名哪个更有决定意义?

对自己的兴趣点和专业方向非常清楚的学生,应该选择专业实力突显的英国大学,尽管综合排名不一定靠前,但学到真东西是最关键的。

比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就读的里德学院(Reed College),艺术设计专业有特色的,在全美排名并不突出;苹果公司首席设计官、把乔布斯的理念化作实实在在的iPod、iPad、MacBook、iPhone、Apple Watch的大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选择的工业设计方面很有影响力的英国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也不算是名校。

英国学生往往兴趣第一,除了天性外,可能还有一层没有捅破的窗户纸——招聘原则。

英国雇主并不讲“学术门第”,面试时更看重的还是所学专业、曾经的工作履历与应聘岗位的匹配度,另外应聘者面试时的表现是最重要的砝码。这样一来,英国人择校的“面子工程”要少些。

在国内正好相反。求职的时候,雇主可能只看学校的牌子,不一定特别看重专业实力,这是典型的中式思维。

而且国内很多雇主对英国教育体制、英国大学了解较少,甚至从未听说过应聘者所在的英国大学。要是把这个现实情况也考虑进去,就可能背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的,而一味追求名牌效应。

世界大学排名的荒谬与合理

某英国著名大学,世界排名前20,在英国排名这边也就30出头,根据有利原则,这个大学从来都说自己是世界前20,只字不提在全英的排名结果。这样的奇葩案例比比皆是。

美国大学与英国大学放在一起比较,总觉得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无法想象,哈佛、耶鲁与牛津、剑桥如何放在一起对决。

再加上德国、新加坡、巴西、新西兰等不同地域的大学,如今又把中国大学也掺进去,这个榜单顾及到了“包容性”,但有没有考虑“合理性”?

其实,黑格尔说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适用于世界排名。

在全球化的今天,似乎所有的终极标准都是“全球的”,这样才有公认的说服力。世界大学排名对国际化过程中的英国大学、中国大学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但对于申请英国大学的学生而言,其实这个指标的作用并不明显。

大学排名到底有什么用?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负责发布美国大学排名及世界大学排名的高管人员,很震惊地发现,国内留学中介、学生和家长对国外大学排名的依赖程度之高,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北美高中的莫老师援引这位媒体负责人的话,说出了大学排名发布者的真实意图:

我们发布美国大学和世界大学排名的目的,只是给申请者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让他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需求的大学。

这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话,几乎揭示了世界上各种大学排名系统共同的秘密。

而此时,我想到的,是高考复习时常做的选择题。以“题海战术”为“标配”的应试教育,让中国学生在有限的选项中做出选择,看似只是做了单选题、多选题,而潜移默化中,把大家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习惯了选择现成答案的中国学生,似乎已经丧失了继续探索、继续思考的动力。在留学择校的问题上,很多中国学生——甚至还有家长——其实都在像完成一道选择题似的,“简单粗暴”地把排名充当自己的对位选项。

排名永远只是我们对英国大学了解的起点,而不是结果。

英国留学的择校是针对大学、城市、人文环境等不同侧面的综合考量,把排名发在其中一并研究,可能是最客观、最有效的模式。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等;资深自媒体人,获评腾讯教育“2017年度最具价值自媒体”、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网易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