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跪死黑人”事件发酵蔓延的打砸抢事件在在美国多地上演,美国的抗议活动地成为为第二犯罪现场,美国的骚乱同样成为了中文自媒体的流量源泉,一时间,美帝资本主义的脏乱差,黑人人权被踩在脚下的形象,极大的满足的中文自媒体读者的爱国之心。
自媒体笔下的美国:
已经乱了,疯了,被戳穿,被重创,灭亡了
关于美国暴乱的消息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疫情后转战的新目标战场。随便打开的新闻标题都充斥着美帝国要准备成为历史的错觉。
美国“崩了”“疯了”“终于承认”“被戳穿”“被割韭菜”“慌了”“被打七寸"“害怕”“沦陷”“崩盘”“溃败”“顶不住”“被扯下遮羞布”“被重创、被戳穿、衰退、危险、倒了、坠落”......
最近舆论自 high在自媒体里一直处于用吊打美国来愉悦大众的姿态,自媒体的狂欢下痛快了大众,这种兴奋感对应的是恐慌的心理现象,在我们的文章里,美国简直太乱了。
文章的标题取的,都很震惊,都很突发,都很刚刚。
不管你信不信,老美民众很乱,议会很乱,就连白宫也很乱。
他们干啥也都乱,比如复工很乱,经济很乱,枪支就更乱了,哄抢超市,哄抢医疗物资那都是常有的事。
尤其是医疗物资,全美国都很紧缺,到处都没有口罩,没有呼吸机,而且不是一开始没有,是一直都没有。
我们中文写手像灭霸一样,打一个响指,美帝就啥也没有了。
不是物资紧缺吗,然后美国的各大洲就开始抢,开始夺,天天上演截胡医疗物资的大戏,简直贻笑大方:
美帝“尸横遍地”,“2亿人感染”
一开始,我们中文自媒体预测美帝疫情要死8-9万人:
然后预测要死10万人:
后来预测要死13万人
再后来,预测要死24万,死48万。
最震惊的是,还有的说美国人要死170万,死220万,甚至全美感染者要突破2亿人....
然后,尸横遍地,美国崩了
死亡人数多到什么地步?美国血流成河,全美尸体遍地。
每12分钟就有人死于疫情:
每3分钟就有人暴毙在医院门口:
尸体被摆在白宫门口:
“恐怖,纽约堆尸成山”
“告急,底特律满是遗体”
为此,政府还“秘密”准备了10万个尸体袋
可这样依然不够,无处安葬的美国大兵遗体只能被抛进海里
无处安放的尸体甚至达到了112万具,美国街头只能用铲车、卡车托运尸体。
而牛批的是,即使这样,面对马上被尸体填满的无人岛,美国总统特朗普居然还在沾沾自喜。
数字的背后大多是谎言
数据分析的背后才有真相
数字的背后大多是谎言,只有数据分析的背后,才是真相!
截止5月30日19时,全球因新冠死亡人数前三位,美国105125,英国38376,意大利33340,在国内某些媒体的眼里,这组数字看起来非常“恐怖”,特别是对于美国,超过十万人死亡这种话题,在中美对抗日趋加剧的今天,尤其有市场(中国死亡4634相比),这种数字差距上的冲击力对于媒体而言简直是“吸睛利器”和“流量大杀器”。
但是,有多少人去审视这些扎人眼球的数字背后的数据分析呢?
数据分析是一种客观看待世界事物的方法,众所周知这项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数据要准确。数据准确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很多事情没有绝对准确的数据,对于新冠疫情这种病毒传播的疾病尤其是这样,但是同时也必须明确一点,当数据足够到一定的量,是可以“容忍”和“忽略”一部分“数据噪点”的,这也是大数据分析的一个基本观点,本文的数据分析就是基于这一观点的。
治愈率的统计其实毫无意义
对于新冠病毒数据而言,从确诊病例数,测试数,康复数到死亡数等等,测试这些标准不一,所以会导致各国之间的数据差异很大,这也就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国家都已经停止了计算康复数字,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的疫情动态治愈人数止步在1918。
对于新冠病毒而言,相关数据比较多,从确诊病例数,测试数,康复数到死亡数等等。前面几个数据比如确诊病例,测试这些标准不一,但是各个国家对于死亡的标准相对统一。
死亡率是一个比较好的揭露真相的数据点,也是最容易引起公众注意的一个数据点,所以专家会一开始给大众预测的一个量(感觉是多退少补),这与其说是一个心理预防针,不如说是用大数据给大家画一个对比图。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受众重数字,轻数据,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读。
对于新冠这种病毒传播致死的情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其实意义不大,本国历年的数据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世界自二战后已经和平多年,医疗条件大幅提升,大多数国家的死亡率连续多年相对稳定的大环境下,对比本国因为新冠死亡的和正常的死亡率来说,显得尤为理性。
为什么国家之间的比较意义不大?因为各国的国情差距太大,甚至两个城市之间的比较有时候意义都不大。
比如新西兰,爱尔兰,韩国,新加坡四个国家,人口数量基本相当,但很多数据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只靠近澳大利亚,而同为岛国的爱尔兰却与欧洲众多疫情爆发国一直没有隔断,特别与英国。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国家,这个特点与新西兰主要人口在奥克兰,爱尔兰主要人口在都柏林又不一样。
韩国更奇葩,出了一个影响疫情的“邪教”……
还有,各国的防疫手段也完全不一致。
针对死亡率,各国的基础医疗卫生条件不一样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以,只有拿“自己与自己比较”,才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那些动辄拿“欧洲,美国,预计数十万人死亡”之类的数字说话的,要么是傻,我更相信他们是坏。
关于数据分析的方法。很简单的比较法,“海量数据+简单方法”是当前数据分析的一个很好路径。
关于美国新冠疫情的死亡率分析
下表一是五年以来美国各年死亡率和增长率统计表
2020年与2019年相比,美国死亡率仅增加了0.018个点,按照美国的人口基数,死亡同比只增加了5000人左右。
这样算下来,今年平均每个周死亡增加了300人左右,根据美国CDC等网站公开的数据来,美国今年每个周正常死亡最多一周(4月11日那周)死亡74632人,最少一周(5月23日那周)死亡20987人。
下表二是今年美国每周的死亡相关数据
Week ending date in which the death occurred
COVID-19 Deaths
Deaths from All Causes
Total Deaths
83,142
984,553
2/1/2020
0
57,632
2/8/2020
1
58,283
2/15/2020
0
57,623
2/22/2020
2
57,699
2/29/2020
5
58,038
3/7/2020
32
57,850
3/14/2020
51
56,646
3/21/2020
540
57,120
3/28/2020
3,000
60,845
4/4/2020
9,362
69,037
4/11/2020
15,347
74,632
4/18/2020
15,787
71,292
4/25/2020
13,208
66,480
5/2/2020
10,327
60,483
5/9/2020
8,930
55,698
5/16/2020
5,370
44,208
5/23/2020
1,180
20,987
美国公布的2018年死亡数据是接近284万(2839205),每周死亡人数平均为54600人,相比较今年周死亡率来说差距显得不是特别巨大。
如果单纯的看总数据会错位的觉得新冠世很残忍很恐怖,但别忘了这就是一个国家一年死亡的人数。 就像每年因为心脏病,中风,包括车祸而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是以数百万计的一样,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说美国的新冠死亡率在正常死亡率面前不值得一提,治愈率在死亡率面前也是毫无意义,吃瓜看客心态的“假狂欢”,“瞎担心”没啥意思。
关于疫情,无论是“美国世界军人运动会投毒说”,还是“病毒实验室说”,这些说法和起源多多少少都会看到有政治背景或者是个人观点的痕迹,但有一点可以一致认可,就是大数据而言,数据面前是没有谎言的,特别是这种大规模的大数据。
唯一的问题是你是否有这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单独的分析数据,理解数据,还是只能简单的“看到数据”?。
数据心理的恐慌大于对疫情的恐慌
截止6月1日全球累计确诊逾613万,联合国公布的死亡率最高的城市是也门南部的亚丁市(Aden)——70%死亡率领跑全球。而全球因新冠死亡人数前三甲则是美国106261,英国39045,意大利33475。
单看这些组数字是非常“恐怖”,特别是对于美国超过十万人因为新冠病毒死了,公众的恐慌一时间也被媒体发酵。还记得疫情初期,我们从盯着每天跳动的感染人数,到关注每天的死亡人数,喘息间关注一些治愈人数。
传染疾病最害怕的局面是医疗挤兑,医疗挤兑的直接原因与银行挤兑一样的,就两个字,恐慌!这也是为什么英国政府从疫情在本土蔓延开始,就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保护NHS! 因为在疫情面前,只有组织了医疗的挤兑,才有可能战胜(或者说克服)疫情。
疫情目前基本全球都告一段路,如果真的有心去审视这些扎人眼球的数字背后的数据分析,我们会发现疫情真正带来的杀伤力,其实远远不如我们看到的那么揪心。
记得之前有一张《疫情全国人民生活群像》在网络流传,说的是在疫情期间人民的心理动态,这样的图表可以一目了然,要知道疫情爆发的时候全国人民政治春节,而且封锁让很多人无法外出,通过媒体网络获悉外部世界成为唯一的消遣,这也就促成了社会社会的群体焦虑。
诚然,公众的焦虑恐慌不完全是因为媒体,但媒体在疫情的风险传播中是否履行好了自身监督、检测、预警等功能,还是因沉默、失语,角色错位等,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焦虑不安,这与病毒实际杀伤力没有关联。
如果你注意数据,你会发现每年因为心脏病,中风,包括车祸而引起的全球死亡人数是以数百万计的。
全球每年有80万人自杀,每一秒,Twitter都有人告诉全世界他们想死,你有关心过父母、爱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2450万,癌症死亡病例960万。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全世界的癌症病例数可能会增加60%,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增幅可能高达81%。为此你做好预防了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数据表明,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达60万,而且抢救的存活率只有不到1%,重要原因之一是绝大多数人不会心肺复苏术,你因此而进行专门学习了吗?
每年全世界车祸死亡人数超过120万,是整个伊拉克战争死亡人数的十倍。你有注意你的驾驶安全和交通安全吗?
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流感,每过5-10年便会有一次流感大流行,你有注意保护好自己,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吗?
这些危险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比新冠病毒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大十倍、百倍,更应该多加防范。但是我们习惯了,我们麻木了,没有关注、没有聚焦、就没有恐惧。
韩国的抗击疫情数据:60岁以下基本是安全的
疫情下的“突击发明大王”,创立的抗新冠模板全球仿效,研发快速检测盒,开创公路检测模式,各国因为疫情而普遍存在的并发症“大规模失业”也就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截至4月份韩国的失业率依然保持在4.2%,与2019年底的4.0%基本一致。
而我们前面关注的死亡率来说,韩国的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与欧美各国平均死亡年龄一样。至今已发布详细死亡数据的全球主要国家中,只有中国的平均死亡年龄偏高,约71岁。网传这大概与疫情首发国,在应对治疗经验摸索中对新冠患者滥用“血必净”这类副作用极恶劣的中成药注射液有关。
上表中韩国的整体死亡率为2.4%(我们熟悉的新冠死亡率,1-3%)。
8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为26.68%
70-79岁患者的死亡率为10.96%
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都不算低,不过下到60-69岁,患者死亡率就剧烈下降到了2.83%,这意味着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来说,新冠基本上没有危险性可言。
新加坡 — 千分之一死亡率
新加坡日本疫情,被媒体黑的厉害,但实际上每天增长人数温和,死亡率低,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抗疫模范。4月5日之后, 新加坡采取了刷数据模式,要知道,中国武汉市也在疫情之后启动了这种全面刷数据模式,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刷数据人力物力的准备需要很充分。这也让后期的新加坡的数据每天上升,但是也为后期的不复发抢到先机。
通过主动型的覆盖式检测,把人群中的无症状患者都刷了出来,这意味着新加坡的死亡率必然低,截至5月25日,新加坡的死亡总人数只有23人,对比其31960宗累计确诊病例,死亡率低到只有0.07%,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内。这么低的死亡率还要求人家全面继续封锁,那是不现实的,所以开放国境是必然的,而不是盲目的。
刷数据刷出的安全死亡率,在中国也存在,但是针对的只是重灾区,从5月14日0时至6月1日24时,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9899828人,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检出无症状感染者300名、检出率为0.303/万,追踪密切接触者1174名。
这时候是不会问,这样的好方法为什么不扩展到全国,像新加坡一样?非也,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大,情况不同,打法不同。反观言之,也不能用我们的数据模式去套换他人的处理方案。
欧洲五国 — 第二次爆发可能性不大
在欧洲经济全面重启的当天,伴随着外界对经济重启而新冠再次爆发的担忧,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这五国的合起来新增确诊才15033宗,到5月25日下降到2715宗,降幅高达81.9%。
还记得那位因更新英国疫情图成网红的中国留学生吴芃吗?5月20日这天他在自己的推特账户以一封告朋友书的形式宣布自己“辞职”。
推文中他表示,面对英国的疫情流行经过了波峰时期,从数据中看到疫情获得了有效的控制,一切都在进入向好的发展趋势,所以他认为是时候停止这份工作了,同时他还对所有支持的朋友表示感谢。
他的停工也不难看出,一个做数据的人对疫情的判断,大数据的图表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新冠至少在目前现阶段已经暂时过去,但是在针对性疫苗面世之前,虽然存在再次爆发的危险,但是在短期,由于复工而引起大规模再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倒是进入冬季后,是一个高危季节。
英美医院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鬼哭狼嚎
有一个前提需要了解,在欧美国家,均是执行唯有出现了呼吸困难症状的重症才会允许住院的规则。
截图来源于美国CDC官网
在3月20日以前,美国执行的是只对重症患者进行检测的制度,因此确诊患者的住院率极高,超过80%,但是3月20日之后,美国开始实施公路检测,全国覆盖了数以万计的检测点,几乎每个大型超市的停车场都放上了一个检测点,五分钟内就能出核酸检测结果,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一直到5月2日才开始出现数据回落
在住院人数绝对值上,4月18日,美国的当期住院人数达到峰值的29957人,此后迅速下降,到5月2日已经下降到了20740人。即便算累计住院人数,美国也不高。事实上,就这样的住院率水平,对于美国来说,由始至终都毫无医疗压力可言。
截图来源于美国CDC官网
还记得美国一开始紧急要回来三万台呼吸机,上万间临时病房,现在全部处于闲置状态,全美国的呼吸机闲置率超过75%,重症病房闲置率超过50%,只有9个州的使用率在70%以上。同样,英国的紧急建成的新南丁格尔“方舱”也是投入运营后呈现病人少,医务人员多的尴尬。
这也是西方媒体后来开始炮轰中国夸大疫情的原因之一。
在住院率和死亡率数据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核酸检测阳性率。从14周开始确诊人数开始大幅度下降,降幅如此之快,意味着人群中的潜在患者正在被迅速的刷完。按这种方式,美国的新增确诊病人人数,会被快速的刷没了。
截图来源于美国CDC官网
只有核酸检测也不是充分的数据展示未来美国将会快速复活,ILI(包含新冠在内的发热患者门诊量)以及CLI(包含新冠在内的肺炎患者门诊量)的数量也在下降才是衡量新冠病情发展的最重要的依据。
所以说等美国把残余的新冠病人数据刷完了,并且住院人数将会下降到只剩数千名,门诊处门可罗雀,就是缓过劲来的时候。
媒体报道可能会失真,但是认真统计出来的大数据却不会。看到突如其来砸向你的数字,本能的恐慌和向后躲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仔细分析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数据背后的恐慌都是纸老虎。
辨析新冠死亡率的元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老资本家的家底不是那么容易被掏空的,忽略了事实的本来的样子,麻痹了原有的理智,那和犹如无数的阿Q在看“抗日神剧”般有什么区别?
最后的几个小结
1、美国因新冠死亡十万人是不错的,按照临床标准来确定死亡原因本身就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过程。
2、但特意单独把这个数字拿出来传播恐惧是不合适的,这个看起来很惊悚的数字事实上并不是那么恐怖,因为从连续多年的死亡率看,美国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大幅提升(2020一至五月大约死亡了100万人,也是属于正常范围之内)
3、为什么新冠没有造成死亡率的大幅度增加,唯一的解释是大部分因新冠死亡的病例,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病毒,可能距离死亡的概率也已经很近了,可能会死于心脏、肺部疾病等等,但是新冠病毒大大加速了死亡的进程。
虽然这个说法很残忍,也不符合常规的伦理说法,但是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因为按照多年的数据规律,一个正常社会的死亡率是基本稳定的有规律的。
4、可以推断2020的下半年美国人口死亡率会较上半年回落,会比2019年的同期也相对应下降,因为原来在下半年死亡的数据提前到了上半年,这个说法也很残忍,但是这就是数据,这个数据也是可以在未来验证的。
5、传染疾病最害怕的局面是医疗挤兑,医疗挤兑的直接原因与银行挤兑一样的,就两个字,恐慌!恐慌的背后有两大支柱,一个是施与方为了某种利益去故意误导,另一个就是受众方的确无知。
最后不要忘了一点
数据公开这个大的基础下,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
只有真实公开透明有效的大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End------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英伦大叔(UK07788915668),自由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