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不容忽视的骨痛热症!今年已有5起死亡病例,近5800人感染骨痛热症

今年截至4月中为止,新加坡共有将近5800起骨痛热症病例,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以上,而且目前出现100多个病例集中区。

国家环境局发表文告说,由于5月到9月是骨痛热症的高发季节,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阻止伊蚊滋生,本地今年全年的累计病例将超过去年的1万6000起。

当局将加强沟渠和建筑工地等场所的检查,同时敦促公众保持警惕,清除蚊虫繁殖处,确保居所的干净卫生。

目前新加坡每个星期的骨痛热症病例仍然保持在300到400起的高水平,构成公共卫生隐忧。如果第三型骨痛热症病毒超越常见的第二型病毒,就会导致骨痛热症的传播速度加快。

到目前为止,本地共有五起骨痛热症死亡病例,死者的年龄介于60到80岁之间。

环境局呼吁冠病疫情阻断措施期间,也加强社区应对骨痛热症的行动。

详解骨痛热症

骨痛热症(法语:La fièvre de la dengue ; 英语:dengue fever),也称为登革热、断骨热、天狗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蚊媒热带病。

患者大约会在感染后3到14天后发作,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还有典型性的麻疹样皮疹。一般会于2至7天痊愈。少部分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出现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热,患者有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血浆蛋白渗出,或者进展为登革休克综合征,此时会出现致命性的低血压休克。

登革病毒由黑斑蚊属的几种蚊子传播,主要是埃及斑蚊(A. aegypti),而新加坡这边主要是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有五型;感染后对同型病毒可获得终身免疫,但对异型病毒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且感染异型病毒会增加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的筛检方式包含侦测血液中是否存有对抗病毒或其RNA的抗体。

目前已有多种登革热疫苗在某些国家上市。其他预防方式包含减少斑蚊滋生地及斑蚊数目,以及避免蚊虫叮咬。方法包含移除积水或、静水加盖,以及穿着包覆衣物。轻度或中度的急性登革热的治疗方式包含支持治疗,包含口给输液或静脉注射,重症则必须输血。全球约有50万人因此病住院。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建议使用。

登革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成为严重的全球公众卫生议题,遍及全球110国。每年有5000万至5.28亿人感染,约20,000人会因此死亡。该病最早的爆发纪录为1779年,至20世纪初,人们已经了解此病由病毒引起,且经由蚊子传播。除了灭蚊计划之外,目前科界也致力研发直接对抗病毒的药物。该病被归类于容易被忽视热带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