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普陀新闻网丨蓝海等风 千岛染“绿”

455个岛屿,6000多平方公里的直辖海域,2万多平方公里的间接海洋专属区域,普陀是浙江名副其实的岛屿海洋大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普陀,岛屿海洋就是绿水青山,也是其最大的发展优势,更是金山银山。在普陀区决策者心中有一张蓝图,便是把普陀的岛屿海洋建设成为全域景区,让这一滨海特区成为舟山海上花园的会客厅。

2019年底,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在普陀顺利建成;眼下,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正等待着最后的验收。今年,全域景区也将形成闭环。

全岛全景、一步一景、景景相连。打造全域景区,将普陀的生态文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这种创新性的理念和行动,在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宏伟实践中,展现了普陀的担当和作为。

碧海蓝天映绿岛

初夏的海风中,海鸥嬉戏。成片的芦苇随着海风扭动着纤瘦的枝丫,将海湾以绿意剪裁;8万余株红树秋茄长势喜人,一株株小树苗整齐排列,筑起一条绿色的堤坝。延绵的海岸线上充满了生机。

几年前,这里还是荒芜、裸露、泥泞的滩涂,黯然无光,作物难以成活。然而普陀人“撒向岛海一片绿”的决心是坚定的:浙江海洋大学科研团队被盛情邀请而来,开发红树秋茄抗逆性生长调节剂、进行“三合一”滩涂改造、流变式驯化、高低温北移驯化……在鲁家峙岛西南侧及沈家门客运站的滩涂湿地上,不足10厘米高的秋茄幼苗终于顺利扎根成长。在挺过了4个寒冬后,昔日瘦弱的树苗,如今已茁壮生长为一棵棵高约80厘米的小树,黄褐色的滩涂多了几抹盎然的绿意。

“红树成林”,未来,它们将成为净化水质、防浪御风的“绿色卫士”,成为海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然而,这只是普陀捍卫岛海的一处剪影。

近年来,普陀大力实施“舟山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海洋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滨海及海岛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及管理能力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统领,以点带面,做实做细,一场以沈家门渔港为核心的港湾环境整治如火如荼。

普陀人的“蓝色海湾”造梦之旅是全面立体的。

在海底,1500总吨“自挖-自航-自运-自抛”一体化抓斗挖泥船成为常年值守港湾的“清淤卫士”。2018年以来,普陀区投入4000万元,拉起一张东起半升洞、西至市中心渔港、南至马峙门的“海底清淤疏浚之网”。

在海面,普陀大小船只也纷纷配备油污水分离器,从源头上保证“船舶污水不入海”。目前,全区400总吨以上或船舶载员在15人以上的渔船已经全部安装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船长在35米以上的渔船已率先完成污油水分离器配备,24至35米渔船的污油水分离器安装工作也将在2020年底全部完成。同一时间,全自动水面清洁船来回巡逻。

在岸边,超15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被悉心恢复,18座废旧码头被拆除,9.2万平方米港口废旧构筑物被彻底清理,8.7公里的滨海生态廊道串联起3个海岛生态公园、5.7万平方米景观绿化……人们在这里亲近大海、休闲放松,一副人与自然和美共生的画卷在海岸线铺展开来。

海水是滨海生态的一双眼睛。

“沈家门渔港的清水期来喽!”5月底,与港湾朝夕相对的船老大们眼望着碧蓝的海水,眉眼舒展。他们说,过去,这样的日子要等到七月才有,且一年中只有1个月,现在已经逐渐延长到了3个月。

普陀的海水水质正在变好。近年来,海豚已成为普陀周边海域的“常客”。在去往白沙岛的海面上,笔者曾偶然间看到跃出海面的海豚;在东极镇,也有市民发现搁浅的海豚,将它放回大海。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普陀建设全域景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海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海域水质良好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9年舟山市近岸各海区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普陀海区一、二类海水占比提升显著,2019年比2018年提升了12.7%,占到普陀海区面积的61.8%。

普陀虽是海岛,但境内河道、水库、山塘众多。“河污则城黯,水清则城美。”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美丽河湖”“品质河道”“污水零直排区”的打造与铺展,普陀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已达100%。

打好全域皆景的绿色生态底色,离不开更为清新的空气。改造燃煤锅炉,淘汰老旧农机、老旧车辆,新增新能源公交车,完成水产品运输车辆臭气异味专项整治……2019年,普陀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年平均浓度仅19μg/m?,优中更优,全国领先。

更多的绿意正在海岛铺展。规划中的城市湿地公园等项目如同一条轴线,将普陀西北角珍珠般散落的山水资源巧妙串联,形成山、水、湿地、城市相融的“绿肺”区域。

细细调味着全域全景的“色香味”,普陀将清新的绿意遍撒每一个角落。岛屿海洋全域景区的设计、铺设、打造,正是普陀建立绿色生态带最高境界的蓝图和实践。

清晨的马峙岛掩在薄雾之中,迎着海风,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在万邦永跃船舶修造公司厂区,来自挪威、希腊、日本、新加坡等地的20-30万吨级国际巨轮,正停泊在公司码头和船坞,进行专业维修和养护。

在这里,不见漫天的扬砂、漆雾、粉尘,不见传统船厂特有的噪杂。整洁有序的工业厂区,背靠着清朗的海天,竟被映衬得颇有些“海上钢铁花园”的意味。

在修船现场,一艘30万吨的巨轮,被20余组绿色修船新型装备包围。在这其中,绿色修船所最为关键的两环——船壳除锈、废料真空回收,分别由万邦永跃自主研发的“船坞精神”(超高压水除锈)和“船坞蓝鲸”(真空回收装备)包揽。

船体周围不再见滚滚烟尘,超高压水除锈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喷砂除锈工艺,相比砂石磨料,采用更为绿色环保的淡水进行超高压射流剥离船体旧漆,并实时真空回收、集中处理废水废渣。

公司总经理陈勇透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修船车间保持满负荷运行,公司业绩逆势上扬:1月至5月营收实现100%的增长。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3个月以后。“如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相比别处的传统修船厂,许多客户即便绕个远路,也要将船开来我们这儿修理。”陈勇面露骄傲。

百业共赴“绿”。经济发展“景区化”唤醒了普陀新、老产业无限的发展潜力。

海洋水产加工业是普陀多年来传统优势产业,但水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体量大,多年以来一直未得到较好利用,处置、排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臭气,是普陀区全力呵护绿色生态、打造全域景区道路上的一个“拦路虎”。

向绿色生态要效益。全新的发展思路引导普陀水产加工企业激起思维的“火花”:边角废料中富含大量的鱼蛋白及其他营养成分,如能通过酶解等技术合理萃取,便可提炼成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肽”。

在普陀,浙江荣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丰宇海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率先实现了海洋肽产品产业化生产,成功转型成为海洋生物生产加工的“环保明星”企业,走上了一条绿色环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眼下,普陀正在积极开发海洋运动、禅修养生、电子商务、创意文化等新业态新产业,培育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大科创四大产业,如四根擎天柱一样,支撑起普陀绿色产业发展的大厦。就拿大健康产业为例,普陀诚意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国际健康产业中心”两大产业园区,陆续招引健康类企业共80余家,涉及原材料和技术研究的上游企业,也有专门从事健康类产品销售和服务的下游企业,2019年,实现产值9937万元。

此外,应普陀绿色产业发展结构的需要,普陀正在着力发展自由贸易先行区。其中金融小镇活水涌动,目前已有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基金、银行、证券、典当、保险等200余家金融、新金融企业落户其内。

在普陀,打造全域景区已经超越了发展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这里的产业和企业正全面与景区生态环保相统一协调。这无疑是绿色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普陀正在全力谋求的。

和美小岛逐梦天堂

在普陀本岛东南隅的东港,从一片潮涨潮落的荒滩海涂,嬗变成一座颇有欧洲风情、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滨海花园型宜居新城。错落有致的滨海公园、流线型的普陀大剧院、近98米高的希尔顿酒店,如上海外滩般的杉杉·普陀天地内湖商圈……生活在这里的市民是幸福的,走出家门,向左投入城市繁华与喧嚣,向右尽享海风的抚慰。

景城共生,普陀风姿绰约的各海岛也正焕发新生机,一批景区村庄、特色小镇的建设推进,勾画出“海上花园”样板。

初夏时节,在普陀一个陆域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小岛蚂蚁岛上行走,抓一把清爽的虾皮,品一品渔村的青瓦白墙,听一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专业故事……到哪都能看到步步皆景的新面貌。

作为普陀全域景区中的一份子,蚂蚁岛的定位是清晰的:发展红色旅游。2018年6月13日,蚂蚁岛精神红色教育基地应运而生,昔日渔村化身“红色地标”。

“以前村里环境比较差,配套设施也不齐全,总觉得城里好,这两年建景区、修村道,墙面也绘了彩图,越来越漂亮了。我都不会想着去城里住了。”年逾60岁的蚂蚁岛村民李荷珠坐在一片空地上,娴熟地修补着渔网。老人说她每个月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失地保险,休渔期时帮人补补渔网,一天能赚100多元,不必去城里投靠儿女,“好吃好穿,生活无忧。”

普陀的岛屿海域显现出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的底色亮点,普陀全域景区更是体现出绿色发展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

随着舟山市“小岛迁、大岛建”的发展战略,2018年,普陀启动“和美小岛”建设,东港街道葫芦岛、虾峙镇大双山岛、东极镇黄兴岛、白沙岛管委会柴山岛4个小岛成为第一批“和美小岛”试点。

根据《普陀区和美小岛建设实施意见》,普陀将争取通过3年时间,基本实现试点小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总体目标,激活偏远渔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小岛渔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全域景区的蓝图之下,普陀“高颜值”生态宜居的美丽海岛次第呈现。海岛,不仅成为老人们留守的幸福天地,也成为大批年轻人选择的逐梦天堂。

“去年7月我家民宿开张以后,生意一直不错,旺季营业收入能有七八万元。”谈到返乡创业,柴山岛的90后民宿老板张一彪乐在其中。2018年,他的家乡柴山岛被选入普陀首批“和美小岛”试点建设岛屿,明确打造休闲旅游岛的发展目标。他第一时间反应,辞去工作返乡创业,开出了岛上的第一家民宿。如今,柴山岛生态旅游方兴未艾,他决定乘胜追击:“明年还要再开一家。 ”

同样回乡创业的,还有白沙岛人胡军杰。他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面朝大海,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探索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人生,很幸福。

“以前泥泞的土路都已经变成了水泥路。”“污水纳管了,不乱流,垃圾集中处理,不再往海里扔。”“我们老年人去卫生院配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药都是免费的”……如数家珍一般,在海岛灿烂的阳光下,岛民们悉数着这几年海岛的变化与和美的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普陀人的消费层级早已过了“温饱线”,正从“生活好”向“生命美”跃升。受旅游业带动,普陀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有力提升。2019年旅游总收入增长1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

普陀洒下岛屿海洋的那浓浓的一抹绿色,是如此的养眼、怡人、柔美,给发展创造了一波波的动能、机会、空间,给生活增添了一道道的温馨、惬意、幸福。

产城融合、景城共生、主客共享。经过多年的努力,普陀把生态、发展、生活共同放在了全域景区这个大平台上,普陀碧海蓝天转换为金山银山的做法,正在展现愈来愈宽广的效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后人会记下这一时代普陀人撒下的绿色种子。

来源丨普陀新闻网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