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破7亿,小清新电影的精准营销之道

文 | 首席娱乐官

“观影唯一提示:请带足纸巾。”

萧条的三月电影市场,除了漫威家的女英雄——“惊奇队长”——上映16天勉强破9亿,其余的2D电影只有《绿皮书》以4.46亿拔得头筹。《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选在这个时间点——前有漫威,后有奥斯卡——首日票房才1912万。谁知它后劲十足,走势和去年《前任3》非常接近,单日票房连续3天破亿,累计票房已经轻松达到7.26亿,仅用5天就刷新了此前《我的少女时代》保持的中国台湾电影内地票房最高记录(3.58亿)。

据业内人士分析,《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最终将逆袭《惊奇队长》,成为3月份票房最高的影片。

究竟这部电影有怎样的魅力,可以拯救萧条的三月电影市场,首席娱乐官将从三个维度分析,《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逆袭之路”。

口碑下跌,但票房不断上涨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此前在中国台湾及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上映时便赚足眼泪,在台湾市场获得2.4亿票房,约合5200万人民币,是去年台湾最卖座的华语片。如此强的“催泪弹”来到内地,自然也是吸引了不少观众进电影院放肆“大哭”,3月14日在内地上映7天后,迅速突破5亿,猫眼预测票房能达9.86亿。

权相宇和李宝英主演的原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豆瓣已有100多万人标记看过,证明该片已经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再加上陈意涵和刘以豪两位主演助力,陈意涵以“元气少女”的人设让内地观众熟知,男主角刘以豪则被评为“下一个柯震东”。

票房增长的同时,该片在豆瓣的评分急速下降,目前已经跌至4.9分。韩国原版在豆瓣上的评分也有7.7,如此一来,《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甚至低过《前任3》的5.5以及《后来的我们》的5.9。

评分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三观不正,有观众对《比悲伤》里牙医的遭遇表示痛心,编剧解释道:“影片中四个人的爱情观不尽相同,Cream和K甘愿为对方付出,Cindy从开始的不相信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低估了爱情,而牙医则有爱情洁癖,他的遭遇看似悲伤,但5到10年之后他会是最幸福的,因为他学会了爱。”

台湾小清新电影的大陆市场

似乎在好莱坞和国产片的“狂轰滥炸”下,台湾“小清新”电影的确犹如清流般,涌入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小官整理了在大陆地区票房最高的四部台湾电影,可以发现,票房是随着时间逐渐递增,但是相隔时间很长,很难有一部“爆片”出现。

小官整理的以上四部电影是“纯”台湾制造,也就是说排除了内地和台湾的合作。中台合作的电影成绩更为亮眼,《后来的我们》以13.61亿居高不下,虽说导演刘若英是中国台湾人,但这部电影的制片方是中国大陆,所以并不算是一部台湾电影。包括3.64亿票房的《重返20岁》,1.45亿票房的《破风》,均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合作片。

台湾电影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投放量很大,但是很难有“爆”片,明显有些在台湾地区大受欢迎的影片,到了内地就“水土不服”。正如在台湾引起轰动的《翻滚吧!阿信!》,同一年在大陆上映时只有619万票房,小清新“鼻祖片”——《听说》——在大陆上映只有243万,台湾史诗巨作,狂揽8亿新台币的《赛德克·巴莱》内地只有1653万。

更不必说在台湾金马拿奖拿到手软的《血观音》和《大佛普拉斯》,因为审查原因而无缘内地观众。

看来只有青春、爱情类型的台湾电影才能在内地引起共鸣,正如国内某公司营销部经理梅小姐告诉小官的:“根据风格,台湾青春片或者感情故事,多半表达比较细腻,从一个感情点入手,例如:初恋、同桌、失去、小确幸,这些词很容易让观众找到共鸣,他们很擅长以小见大,砸中最大人群的共情。”

爱情电影的“悲伤式”营销法则

​“情感驱动话题,话题制造声量,声量引导消费”,伯乐营销CEO张文伯曾对营销方式做过这样的解释。电影即商品,在张文伯的独特销售主张里,卖点最终落到情感二字上:每一部单片都有一个具象的情感爆点,正是这一连串的共鸣点,吸引都市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走进电影院。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宣传,落脚点放在了“哭”上。先是大力宣传其在台湾的票房效应,然后把重点放在了触动女性观众内心的情感爆发点。上映后再按照《前任》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哭到撕心裂肺”视频引发的观影热潮,也有不少“观后痛哭”视频被放在上面。

此举引发联动,微博话题讨论量52.3万次,阅读量达6亿,昨日微博指数上升7.7%。《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凭借着“哭”上了热搜,中国电影报道发博调侃,“靠‘哭’上热搜,这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可是够悲伤的啦!”

针对《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电影还未上映,A-Lin演唱的主题曲《有一种悲伤》就先火了,梅小姐说:“所有营销上,他们擅于做社会话题和音乐ost,用新人打造青春感,用青春标志的歌手来加深观众的认可。五月天、刘若英、田馥甄,他/她们从音乐角度都可以给电影更多助力。”

“这次《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让我更意外的是,他们把社会话题和共情做了延展,并且非常准确的使用了抖音这个宣传渠道”,梅小姐谈论《比悲伤》的营销手段时对小官说,“把电影和抖音玩法做了很好的结合,让电影不停地在受众人群中传播。”

总而言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口碑差,但是在营销手段上的确成功了,正如梅小姐告诉小官的,“台湾电影以情怀、青春、共情、励志为主,营销也更偏向这类话题的二次发酵,所以还是有自己的一套套路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