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特产,为中国黑釉瓷代表,兴盛于宋代,跻身宋代八大名瓷之首,为皇室御用茶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曾一度出现长达数百年的断层,但建盏文化却从未中断,深受海内外收藏者的喜欢,并大量被海外国家和地区收藏及使用。
黑牡丹将军杯 作者 阙梅娇
从目前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机构,均有收藏建盏。
为何收藏者对建盏情有独钟?这就要说到它无与伦比的美学理念。
宋代美学
建盏盛于宋代,故而美学基础离不开宋代。
宋人讲究简约之美,雅致、内敛、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及理念成为风尚。老盏器型具有代表性,含蓄而不失大气,当时的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对建盏尤其偏爱。
宋徽宗赵佶在《宫词其七十四》说:“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苏东坡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则称:“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这充分说明建盏在宋代权贵和知识分子阶层中的美学地位。
宋代建窑黑釉撇口盏外型 周建平提供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欣赏建盏之美呢?
建盏之美,在其风骨,其胎似铁铮铮而立,叩之有声而如古乐,回味无穷。建盏之美,美在造型,它是建盏的骨骼,支撑起建盏整体的风格,更是建盏的灵魂。
从器型来看,建盏多是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
束口盏 作者 李细妹
为何相似的器型、斑纹的建盏,其价值差异却如此之大呢?这就涉及技术工艺的高低和难以言喻自然之美。
建盏独特之处在于任何完美作品不完全是人力所为,通常是由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造就的,此类佳品可遇而不可求。
如此艺术效果的形成在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建盏为胎体含有较多铁元素,其釉面所表现奇特花纹,其色从灰、褐、银白、银蓝、金黄、彩色不等,通过在窑内高温烧制过程中,因温度、气氛变幻让釉面呈现五彩斑斓之色调和花纹。
李细妹的“万山可染” 被业界誉为建盏窑变的典范
从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角度,釉面花纹与华丽彩绘或繁缛的雕饰有很大差异,它是釉料在温度和气氛中的化学作用,不可控,非人力所为,乃“窑神”之作。
怎样才是好建盏?
建盏“神作”难以复制,我们如何分辨好坏?如何去鉴赏它的美呢?
第一是胎质。建盏的最大特点就是表面的神奇斑纹。能在烧制过程中出现斑纹,首要条件就是含铁量高胎土,其次是胎土是颗粒较为粗的石英石等耐高温的天然矿物,必满足上述条件才有可能是好建盏。
第二是釉纹。每块建盏的釉纹都是独一无二的,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两块盏。比如兔毫斑纹要尽量长一些,分布不稀不紧,且具有三维立体效果,尤以兔毫能够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而油滴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且多是独立的斑点,而不能模糊一片。
第三是品相。任何精品的建盏,最关键的是没有明显变形、表面不开裂、气泡少、针眼少这几个条件。判定器型是否圆润,可以从盏口用肉眼观察;而判定是否畸形,可以将建盏倒扣的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看是否可以和桌面贴合完好,如果可以左右晃动,则说明变形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建阳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和保鲜。部分小气孔或针眼是属于正常现象。
第四是釉料,好的建盏须用建阳当地釉料。有时看到斑纹粗大且十分炫目的“建盏”,通常不是用建阳当地产的原矿土和原矿釉烧制的。因工艺师通常不会公布自己的釉料配方,故而了解釉料是否添加了非矿物原料比较困难,只能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建盏,才能了解建盏是出自哪位工艺师之手,落款或者证明也值得注意。
第五是作者,建盏是品茶的器具,有条件的茶人可以搜集些大师级别的盏,因为大师级别对工艺、造型等会达到美轮美奂的境地。
蓝毫建盏 作者 周建平 右为宋代盏片
那么,怎样才是好建盏呢?我们也有几个标准。
第一是功能好,用建盏饮茶非常有利于茶汤的保温,能很好地软化水质、激发茶香,有效防止变质。
第二是器型美,建盏器型从比例、尺寸等诸多方面进行设计,造型简约、线条求正不求奇,恰到好处把握体现了建盏的朴素独特美。
第三釉色好,建盏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装饰,它绚烂却深深地隐藏在它低调而恬静的外表下。绮丽的釉色,得以窑内自然形成的多彩绚烂。
第四是工艺精,建盏工艺不断地追求进步,它并不是知道配方可以复制制造的,每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由于烧制过程受各方面影响,因此自宋代以来,上等品建盏少之又少,只能借上帝之手才能成就。
鹧鸪斑撇口盏 作者 周建平 右为宋代盏片
灵魂之手
由于建盏断代的原因,关于建盏历史上窑工、匠人的记载文字缺失,这也是遗憾的地方。
今天之建盏,斑纹形状千变万化,斑纹有立体感、层次感,并有明显的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它饱含中国文化精神,也与茶的品性相符。
在《盏中有乾坤》一书中所列举的李细妹、吴立主、阙梅娇、谢松青、叶智慧、孙莉、周建平,他们都是建盏工艺的代表性人物,经过多年沉淀和锤炼,呈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
李细妹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于1993年成功烧制出建窑的名贵品种——油滴,并开创性地将松柴引入电窑,达到烧制建盏所需的还原效果。她的作品均是采用建盏原产地矿釉精心制作,既富有宋韵,又符合现代美学。
鹧鸪白 李细妹
吴立主是建盏界的老一辈工艺美术大师,他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他烧制的曜变盏胎土纯正、器型圆润、斑纹饱满,色泽蓝中带银,受到很多收藏家们追捧。由他手作拉胚、烧制的“曜变盏”“帝红盏”风格文雅,色彩内敛,成为他不可复制的代表作。
帝红盏 吴立主
阙梅娇也是建盏界少有的女性,更是“黑牡丹”的创始人,她的建盏富有灵性,敞口、撇口、敛口、束口,宛若天成,古朴沧桑。特别是她的油滴盏和兔毫盏,已臻化境。她的兔毫盏系列,釉面如镜,须毫如针,似若满天流星,滑落天际。
黑牡丹 阙梅娇
非遗文化传承人谢松青,其主烧油滴盏、兔毫盏等独具宋代风韵,他的一款仿宋柿子束口盏在香港以378万港币成交,折合人民币约326万元,此盏属于建盏中的“自然釉”,而他的“鹧鸪斑福禄寿”釉色优美,斑纹清新,亦是孤品。
鹧鸪斑福禄盏 谢松青
叶礼忠、叶智慧系出建盏名家,父亲叶礼忠极富创新精神,他所绕制的“紫气东来”兔毫盏,紫色的釉面温润如玉,金色的兔毫闪闪发光,典雅华丽。叶智慧传承了父亲叶礼忠的衣钵,他在传统兔毫的基础上创新出釉面还原成原矿釉石色的“紫兔毫”,器型优美,毫纹清晰,立体感强。他们父子合作的“金兔毫富贵盏”也温润如玉,属上乘之作。
金兔毫富贵盏 叶礼忠 叶智慧
栗云、孙莉是母女俩,她们的翡翠撇口盏色彩内敛典雅,继承了宋代的文人气质。作为建盏工艺美术师中为数不多女性,她们烧制出的建盏已具大家之气。
翡翠撇口盏 栗云 孙莉
非遗传承人周建平很年轻,但他成功地烧制出金油滴等建盏作品,独具特色,他的鹧鸪斑建盏更是妙不可言,与宋代留存的标本对比,极为神似,深受市场认可。
鹧鸪斑建盏 周建平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虽说建盏有天成的因数,但无论如何,每位工艺师都是建盏的灵魂之手,才能让我们见识建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