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长线思维 稳妥推进 ── 我市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调查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天津的定位之一。这座有着厚重金融积淀的城市深知,金融具有特殊性,对经济的影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进程中,天津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科学评估、稳妥推进,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创新成果已向全国推广。

  营造创新生态

  金融如何创新?东疆打了一个样。

  这些年,东疆盛产“全国第一”,其中融资租赁、商业保理领域创新的“第一”尤其多。

  以眼下火爆的海上风电为例。今年是海上风电国家补贴的收官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激励下,企业抢着安装海上风电,甚至出现“一船难求,一天难等”的局面。对他们来说,政府早一天审批,就早一天安装受益,“政府效率就是最好的补贴”。让企业惊喜的是,东疆的服务跟进及时、游刃有余,因其早已下好了先手棋──

  5年前,东疆就看好海上风电这一绿色能源的前景,积极推动中外运长航集团成立海上工程公司,转年又助其以租赁方式从新加坡引进世界先进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长德”轮。当时的风电市场不温不火,安装一套海上风电机组的收入是三四百万元人民币。但东疆与企业一起认准了方向,耐得住寂寞。到了2020年,安装一套机组的收入已超千万元人民币。去年,东疆完成了6座风电安装平台的租赁进口业务,价值合计3.4亿美元,今年预计还将完成10座。不知不觉间,风电安装平台已形成聚集效应。

  很多人喜欢探讨“东疆为何会成为我国融资租赁创新高地?”东疆自己的回答:“创新不是无根之萍,我们不过是第一时间响应了企业的各种诉求。”记者采访发现,在东疆,海关、海事、外汇、税务等相关部门与管委会协同联动,形成了全周期服务租赁产业的良好生态。东疆管委会还成立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融资租赁促进局,专门牵头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贴身服务。

  创新难免会有风险。东疆对金融风险的管控自有高招。就在上个月,东疆又正式启动了金融创新监管试点:依托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为其打造的“监管沙盒”系统,为入“盒”的试点金融产品定制个性化监管方案,提供安全的试验空间,降低试错成本,探索行业标准。

  东疆还是商业保理的聚集地之一。今年以来,记者在东疆和经开区采访中化保理、新希望保理等“大块头”保理公司时,了解到国内头部商业保理公司纷纷在津落地、增资。

  他们看中的,除了天津的区位优势,还有创新生态。他们说,天津市金融局等部门对商业保理行业的管理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对83家失联企业,取消从事商业保理业务资格,这样的行政处罚属于全国首创;同时,对扎实做业务、潜心谋发展的企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良币”驱逐了“劣币”,行业生态风清气朗,大家都喜欢往这里聚集。

  看准方向,长线思维,营造良好生态,创新总能取得实效。

  善用科技解难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世界难题,因其普遍缺少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机构出于风控考虑不敢贷。近年来,天津探索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变“数据鸿沟”为“信息畅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小微企业画像,让金融机构爱贷、会贷。

  前不久,诚惠达物业公司就领略了天津科技金融的魅力。这是一家4年前从央企剥离后改制的民企,主要为电力集团和一些小区提供物业服务,业务遍及京津冀地区。上月初,该公司因应收账款与其对外开支时间对不上,导致资金缺口。邮储银行天津河东区支行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调研,上门为其办理线上“小微易贷”。仅用1天时间,这个纳税记录良好的企业就获得了200万元纯信用贷款,利率也相当优惠。

  该物业公司负责人张秀成告诉记者,银行1分钟完成审批、1个工作日完成贷款,搁以前,不敢想。这背后,有天津市“线上银税互动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支撑──银行经企业授权后,通过该平台获取企业的经营、缴税等信息,再运用相应的线上模型,就能分分钟生成贷款额度。目前,我市已有6家银行接入平台。截至去年末,这些银行通过该平台累计为8645家企业授信65.46亿元。

  在天津,金融科技赋能下,小微企业融资线上化已成为新常态。“仅我们河东支行,目前小微企业线上贷款占比就超过了70%。”邮储银行天津河东区支行的李巍说。线上化的好处是既快又灵活,不仅切合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还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直以来,涉农金融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在大城市小农村的天津,农村产权交易却走在了全国前列。上个月,天津农交所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农村产权交易“保证金贷款”,项目竞买人只需自行缴纳保证金的5%即可参与交易。紧接着,我市又在全国率先完成首笔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转让项目,成功落地了全国首单投标保证保险电子保单。一家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省去了十几万元招投标保证金的占用,还特方便,动动手指就能操作。”天津农交所之所以能屡屡破题,同样是借助了金融科技的力量,让信息变得阳光透明。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融资租赁。东疆等自贸区核心区的创新实践结下了丰硕的果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市共有总部法人租赁公司1673家,资产总额超过1.18万亿元。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继续领跑全国,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80%以上,持续保持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区的地位,并已成为高端装备租赁的中心和基地。

  我市对商业保理行业专业且高效的监管,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截至今年4月末,天津商业保理效益指标较2018年底大幅攀升,资产总额2713亿元,增长79%;融资余额1346亿元,增长106%;资产规模、业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已基本具备形成国内行业高地的基础和条件。商业保理很有可能成为继融资租赁之后,天津金融创新的又一张闪亮的名片。

  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在“线上银税互动平台”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市金融局升级搭建了“津心融”平台,运行不到半年,已有1万余家企业获授信超87亿元。中国银联“云闪付”App上的“津e融”,已累积为3500多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7亿元。

  令人欣慰的成果还着实不少: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批37个案例中,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领域贡献了“融资租赁+汽车出口”4个试点方案,已向全国复制推广……

  公开信息显示,近两年来我市金融运行稳中回升,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金融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16.01%,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居主要行业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