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Dongyang woodcarving)中国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东阳木雕”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
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2006年5月20日,东阳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东阳木雕-挂件屏风
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千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而今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据说,唐朝活鲁班华师傅为冯宿冯定兄弟营造厅堂,准备接楹上梁时,一复查,180根楠木大梁全短了一尺二寸,活鲁班大惊!适有一老翁上门要鱼要肉,活鲁班款待之,老翁把两条鱼尾分别移动在两个碗上,像两个鱼头相对,伸出一截,然后用一筷子往两嘴套,扬长而去。活鲁班突然领悟,立刻命匠工做了360个鱼头,固定在柱头上。以此把梁接住,柱上按鱼头,新颖又美观,且鱼头与“余头”谐音,大吉大利,后人又在鱼头上加上牛腿,这便成了最早的东阳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