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9年建设,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从郑州机场出发,24小时可以到达全球主要经济体。
华锐光电厂房内。
超聚变公司今年计划在航空港实验区建成8条生产线。企业供图
郑州机场出发的飞机从郑州航空港站上空掠过,“米”字形高铁与郑卢“空中丝路”在航空港实验区“握手”,共同构建起大型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杨凌
拥抱五洲四海,迎接八面来风。自2013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郑州机场实现从一个区域性机场到国际航空枢纽的华丽转身……一座连通全球、生态宜居、智慧创新的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正以崭新的面貌在中原大地崛起。
九年奋进春华秋实
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河南向着蔚蓝色的希望起航,迈入“云中漫步”的航空时代。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明确表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为河南扩大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经过9年发展,航空港实验区已成为河南融入全球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高质量发展的孜孜追求中,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数据见证发展巨变: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73亿元,年均增长1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7.27亿元增长至68.5亿元,年均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76亿元增长至609亿元,年均增长14.8%;外贸进出口从1759亿元增长至5246亿元,年均增长12.9%,全省占比64%、全市占比89%。
——2021年,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突破70万吨,达到70.5万吨,同比增长10.2%,货运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其中,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超过54万吨,位居全国第5,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核心节点地位更加凸显。
——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6平方公里拓展至105.6平方公里,年均增长近10平方公里;富士康科技园产值在2021年突破4000亿元,达到4052.6亿元,成为全国单体产值最大的项目。
“从数据来看,9年来,航空港实验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上是全省平均增速的2倍左右。”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祖明分析认为,“从交通优势、开放能级、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绩来看,航空港实验区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强,已经初步形成自身的独有优势,确立了在全省、全市开放发展中的核心位置。”
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机场二期投用,高铁郑州航空港站开通运行,航空港实验区进入航空、高铁“双枢纽”时代。成功探索郑州—卢森堡“双枢纽”组织模式,开通全货运航线48条,从郑州机场出发,24小时可到达全球主要经济体。
开放能级提档升级。以航空枢纽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和以“1+1+7”口岸体系为核心的开放体系不断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航空港实验区已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产业生态创新活跃。紧扣航空经济特点,电子信息、商贸会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半导体、新型显示、新能源、新基建与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富士康、超聚变、郑州合晶、鸿运华宁、华锐光电等一批重点企业入驻,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备,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9年奋飞路,今日航空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航空港实验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格局里,在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伟大征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二次创业再谱新篇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以前瞻30年的视野,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行了系统性重塑性改革,赋予其“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新定位,“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新目标,“争当全国航空经济发展顶梁柱、制度型开放排头兵”新要求。
对标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航空港实验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承压前行、快速企稳、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在郑州市16个县(市)区中排第一位。
“这是全区上下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奋力开启‘二次创业再起航’发展新篇章取得的实际成效。”吴祖明表示,下一步,航空港实验区要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努力提升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规模、能力和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航空港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顶住疫情冲击,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665.7亿元,同比增长6.1%;工业运行支撑有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较前5个月提高3.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企稳向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2亿元,同比增长9.1%,较前5个月提高33.6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项目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航空港实验区项目投资完成153.6亿元,同比增长28%,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5%;市场消费持续恢复,6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扭转下滑态势,实现4.3%增长;外经外贸企稳回升,6月份全区外贸进出口增长17.6%,上半年累计完成2334.3亿元,同比增长1.3%,较前5个月回升2.4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持续改善,惠企纾困成效明显。该区第一时间出台了稳经济“141条”一揽子政策,制定了加快人才集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1条”、稳经济促增长“10条”等政策措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办理退税约27亿元,惠及企业2500余户次;服务业稳步恢复,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60.2亿元,同比增长10%;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6532户,同比增长43.5%。
发展势能加速积蓄,“三个一批”成效显著。上半年航空港实验区“签约一批”项目开工转化率、“开工一批”项目开工率、“投产一批”项目达效率均实现100%。机场三期北货运区竣工并通过行业验收,高铁郑州航空港站建成投用,郑州国际邮件枢纽口岸获批,管理体制改革、营商环境重塑、创新驱动发展、重点片区规划建设等稳步推进。
砥砺奋进决战全年
“第三季度是决定全年经济目标能否全面实现的关键期,必须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吴祖明说,下一步,航空港实验区将落实好“优势再造抢跑新赛道、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的要求,全面启动北部片区、国际陆港、高铁片区、双鹤湖片区、园博园片区、机场出入口六大板块建设和开发;抢跑第三代半导体、卫星产业、通用航空、新一代人工智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及软件产业等六个产业新赛道;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平台、半导体平台、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平台、电子信息制造研发平台、卫星产业平台等平台;强化招商引资、人才资金技术要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保障,从“六个方面”发力,确保实现“全年红”。
——切实巩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守牢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确保全面达到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双线嵌合所必需的标准要求;落实落细“四保”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项目)防疫与生产双线运行中遇到的诉求和问题。
——持续抓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政策直达快享,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要坚持顶格执行,切实做到“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最大限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质效。
——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进一步优存量扩增量。积极推动工业增产增效,全力做好富士康、超聚变、华锐光电等重点企业生产保障,坚持抓大不放小,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成长路径,加强帮扶培育,推动市场主体不断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消费回补升级,抢抓下半年重要节假日,积极贯彻实施促消费政策措施。
——持续攻坚发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三个一批”开工项目和省市重点新开工项目,逐项目梳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应开尽开;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在做好要素保障的同时,持续开展施工环境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积极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加快布局新基建项目。
——狠抓招商引资创新驱动,抢跑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聘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专业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模式,用好产业链招商图谱,深耕富士康、超聚变等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细分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创新英才汇聚、创新技术突破,发挥好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基地等平台作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对标前沿推进系统性重塑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全面对标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加快优化营商环境一揽子重点改革落地实施;对标深圳前海、上海张江及新加坡等国内国际前沿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未来一段时期,航空港实验区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竞进状态、拼抢姿态决战下半年,奋力夺取‘全年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吴祖明充满信心地说。
本版图片除企业提供外均由 刘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