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针缓缓从患者的身体中退出,中空穿刺针、导管、血管鞘,最后是一根更细、更柔软的注射药物用的微导管先后登场,通过患者的腹主动脉和肝动脉直达病灶前的血管部位。
在手术台前方显示屏右下角的造影图像上,主刀医生看到微导管已经精准插到肝脏肿瘤靶血管,可以注入微球了——它装在一个蓝色小药瓶里,外面是带有核素防护的药箱,里面是一个更小的药瓶,盛有20毫升的透明液体,不到人类发丝直径三分之二的钇[90Y]树脂微球悬浮于其中,肉眼看不见。
肝癌患者接受钇[90Y]树脂微球治疗中
这一幕肝癌患者进行微球介入手术的场景,就发生在不久前。2021年9月28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牵头多学科医疗团队的协作下,中国首例特许准入钇[90Y]树脂微球治疗肝癌手术在海南省博鳌超级医院成功实施。
伴随着这台手术的落地,肝癌患者再次迎来了一项全新的治疗方式(药物)。从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再到这一次的内放射治疗,越来越多的药物正在给肝癌患者带来福音,推动着我们早日见证肝癌成为慢性病的那一天。
“起病隐袭”的肝癌,迎来了开创性的内放射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其中肝癌患者达41万例,死亡病例39万例,位列中国癌症发病率前5,患者死亡数第2的“宝座”。
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比例
在过去的不少文章中,我们一直将肝癌称为“中国癌”,把它形容为我国最为“起病隐袭”的致命杀手;就在今年,“潇洒过头”的音乐人赵英俊和一代人的港片记忆吴孟达都因肝癌离世。虽然它的发病率较肺癌、结直肠癌等高发癌症而言略低一筹,但肝癌带给我们的威胁却并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肝癌治疗都处于“无药可医”的困难境地。与其它癌症相比,肝癌的治疗手段非常匮乏。即使是在2018年后仑伐替尼等系列靶向药物与PD-1抑制剂横空出世为肝癌带来了更多希望的情况下,我们的肝癌患者在治疗上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放疗的缺席是肝癌患者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常规放疗中,需要超过50Gy的放射剂量才能实现最大限度杀灭癌细胞,但作为最“娇弱”的器官之一,肝脏可接受的推荐放疗剂量只有35Gy,这就导致了体外放疗无法适用于肝癌或肝脏肿瘤。
既然体外放疗行不通,那么“内放疗”就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在经历了近20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迎来肝癌开创性的治疗方式——钇[90Y]树脂微球治疗,事实上也就是肝癌内放疗的治疗手段。
毫不起眼的小小微球,背后需要的精准的计算和优越的治疗效果
所谓的“内放疗”到底是指什么?我们先从放疗这个概念说起。
简单说来,放疗就是通过高能电离辐射束精准攻击人体肿瘤病灶,让这部分癌细胞的DNA出现损伤,从而无法继续分裂死亡的治疗过程。之所以放疗最重要的要求是治疗精准性,就是因为一旦放疗的位置出现偏差,受到伤害的就是人体的正常组织了。
与体外“体外放疗”对应的,所谓的“体内放疗”,指的就是通过手术等方式,在人体内的癌细胞位置精准放置放射性元素,借助它产生的放射性能量来对肿瘤组织和癌细胞造成精准杀伤,实现控制肿瘤的目的。
钇[90Y]就是肝癌患者“内放疗”的重要治疗药物。钇[90Y]是金属钇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辐射高能量纯β射线。钇[90Y]用于癌症治疗的优点非常明显:它在组织内平均射程2.5毫米,远低于用于常规放射治疗的γ射线,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且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放射隔离;它释放87%的能量仅需8天,能在肝癌细胞倍增前释放绝大部分能量。
早在2002年,一款SIR-Spheres树脂微球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癌。而直到今天,钇[90Y]树脂微球进入中国我们整整期待了近20年。
作为一项全新的肝癌治疗技术,钇[90Y]树脂微球治疗的条件颇为苛刻:体力状态良好、肿瘤体积不超过整个肝脏体积的50%,以及没有广泛的多器官转移。但与其苛刻条件对应的,这项技术起到的疗效也非常优异。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评论道:“这种国际最先进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大部分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病例,能够高效控制肿瘤,部分病例可达到治愈效果,部分病例可获得降期作用从而为治愈性手术创造机会。”
在关于钇[90Y]树脂微球治疗的新闻中,接受手术的肝癌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甲胎蛋白(即肝癌肿瘤标志物)下降了24%,虽不能说这个结果可以代表钇[90Y]治疗的疗效最后究竟会怎么样,但短时间内肿瘤标志物大幅下降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个表现。
小到不能肉眼可见的钇[90Y]树脂微球,要如何精准的置入患者的肿瘤组织中?除了精湛的介入技术以外,对钇[90Y]树脂微球的时间把握也非常重要。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尽相同,钇[90Y]树脂微球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定制生产,整个治疗方案也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
由于钇[90Y]是放射性物质,前文中也提到过它的半衰期非常短,从生产出来的一刻起,它的衰变就开始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内钇[90Y]就会失效。因此手术必须在某个特定的精准时间内完成。
在治疗中,钇[90Y]衰变过少,高浓度下取药容易失准,导致病人得不到最准确的治疗剂量;衰变过多,物质就会失去辐射能力,药效尽失。就以本次手术的钇[90Y]治疗为例,它的放射活度只能维持五天。第五天后,钇[90Y]树脂微球就只剩“微球”了。
于是,本次手术中的钇[90Y]树脂微球就开启了一场“生死时速”:9月24日,手术患者入院当天,他需要的树脂微球自位于新加坡的生产基地发货,厂商为钇[90Y]微球预留的药物放射活度是3吉贝克勒尔(GBq)。由于疫情的限制,药物从北京辗转到达海南时是27日深夜,离它的失活期还剩两天。手术在28日顺利进行,经过检测,患者在手术时体内注入的药物放射活度为2.01吉贝克勒尔,符合海外技术团队经过计算后给出的能够完成肿瘤的有效杀伤,同时保证患者安全的有效活度标准。
当然,我们相信这样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会随着钇[90Y]树脂微球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与完善,有着更好的解决方案。
目前,钇[90Y]树脂微球正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开展门诊咨询,同时也在积极开展中国地区的临床实验,争取尽早获取钇[90Y]树脂微球治疗肝癌的“中国数据”。我们相信随着钇[90Y]树脂微球技术在普及推广后,能大大惠及更多中国的肝癌患者;我们也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全新癌症治疗技术雨后春笋般出现,最终实现我们攻克癌症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