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原集团:借资本起舞|起底隐贵房企

【编者按】它们,低调,神秘,家底殷实;它们,顽强,有特色地深耕一方,不追求上市。乐居财经开启“隐贵房企”大起底系列,挖掘它们水下冰山的故事。本期关注起底系列五十二之东原集团。

策划:陈海保

统筹:王敬宾 王彩霞

撰文:王泽红

编辑:于婞

在重庆的房地产江湖中,人们经常会提到两个知名的地产“女王”,一位是龙湖地产董事长吴亚军,另一位则是东原集团董事长罗韶颖。

如今,罗韶颖又多了一重身份,迪马股份董事长兼总裁。

东原集团成立于2004年,母公司为迪马股份。而迪马股份的大股东则为重庆东银控股集团,掌门人为罗韶宇,而其妹妹正是罗韶颖。

迪马股份是双主业,分别是房地产开发和特种车制造。其中,特种车制造的载体是迪马工业,是国内较大的防弹运钞车生产企业;而东原集团,则是迪马股份旗下的房地产板块。

出任迪马股份董事长后,意味着特种车制造业务,也由罗韶颖来掌舵。对于特种车,罗韶颖可能不是很内行;但是,对于房地产开发,她再熟悉不过。从2004年进入东原至今,罗韶颖已经在东原集团打拼了15年,而由她率领下的东原集团,也从年销售几千万发展到行业50强。

“打工”东原

东原集团的故事,始终绕不开罗韶宇、罗韶颖兄妹。

罗韶颖接棒的迪马股份,是由罗韶宇创立,并从生产运钞车起家。1997年,罗韶宇组建中奇公司(迪马股份前身),主营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并在该领域迅速崛起。彼时,罗韶颖还在美国留学。

罗韶宇创立迪马股份一年后,罗韶颖从美国留学归来。但是,她并没有进入迪马股份任职,而是先后担任国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主办、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2004年,罗韶颖被“安排”回重庆,担任东银集团下属东原地产的总经理助理,专司房地产营销。

此后,罗韶颖先后东原集团营销总监、财务分管领导,以及迪马股份副董事长,直至如今成为迪马股份董事长兼总裁。

根据企查查大数据分析,东原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疑似为罗韶宇,持股比例为31.5%;而罗韶颖并未持股东原集团以及迪马股份。东原集团由迪马股份100%持股,迪马股份的大股东则为东银控股,而东银控股由罗韶宇和赵洁红夫妇完全控股,无论是在迪马股份的控股股东当中,还是在东银控股的股东中,都没有出现罗韶颖的身影。

东原落“沪”

东原集团最初的大本营在重庆,与龙湖、金科并成为“渝派三强”。

2014年之前,东原集团的发展步伐基本固缩在川渝之地。对此,罗韶颖曾这样描述:“2014年春,我们上市了。上市前,有限的融资能力让我们只能静心在重庆精耕细作,辅之以成都、武汉这样相似的城市里不多的几个项目。我们安于小康,也囿于小康。”

但是,这种状态从2014年开始改变。彼时,东原集团重组置入迪马股份,成功登陆A股,随后,迪马股份借助公司债、中短期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手段,为东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自此,东原首次走出川渝、先后在武汉和上海拿地开始了全国化征程。

为了加快东原的全国化布局,2017年,罗韶颖把东原总部从重庆搬到了上海。为此,她还专门发过一封内部信,标题为《为什么我们要搬到上海?》,信中解释道,“上海和新加坡有些像,机制很先进也很规范。”当然,上海作为人才高地、金融中心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也是东原落“沪”的理由。

在罗韶颖看来,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作为全中国客户层次更丰富、生活方式更多样、对体验更敏感的市场,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东原来说,落“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站在全新的上海总部,东原的全国化进程加快,在深化布局华东、华中、华西、西南四大区域的基础上,逐渐向环渤海、广深区域进行拓展。在进入2018年后,东原地产又在南京、武汉、成都、苏州等深耕城市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并不断将版图扩张至西安、郑州等强二线城市。截至目前,东原总土地货值已超过1600亿元。

一二线长跑

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物业管理,是东原集团的三驾马车。

对于拿地扩张的方向,东原一直采取的是“深耕精选”的策略,即土地投资是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之前东原进入的十几个城市,几乎都是省会城市。在地产主业之外,东原地产还企图通过商业运营增加公司的附加值,目前社区服务运营体系已经是东原地产的重要业务。同时,东原商业还运营着童梦童享、友邻友趣、乐享乐配和优度优家四个子品牌。

在2018年,东原的销售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相较于2017年销售额接近翻番。根据克而瑞数据,东原集团2018年实现流量销售规模为548.7亿,位于排行榜的第50名,实现了罗韶颖在18年初提出的500亿、TOP50的目标。

对于东原的发展节奏,东原集团总裁杨永席总结为“有节奏的中长跑”。何时提速,何时维稳以及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对于东原中长跑的节奏,杨永席表示:“我一直觉得中长跑我们是有把握的,因为这背后是我们特定的企业文化和基因决定的”。

在2018年,罗韶颖曾提出:“东原集团的目标是进入房企50强,下一个目标是30强”。而今,50强已经实现,30强的目标是否还在?对此,罗韶颖近期回答道:“传统开发业务做到前30是有信心的,目前团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