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奏响“三部曲”逐梦新征程

来源:贵阳日报

——贵阳高新区2020年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综述

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同比增长21.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500万口径)全年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11.95%;外贸进出口全年完成44480万美元,同比增长21.76%;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的评选中,综合排名升至第42位,较上年度上升8位……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大考”,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贵阳高新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拼在一线,交出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优异答卷。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数据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筑开放大平台,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展新动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奏响“三部曲”。

拓展大数据优势

带动实体经济发展

大数据+无人驾驶,让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得到欧美买家的青睐,签下购买无人驾驶车底盘的订单;

大数据+智能制造,让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8%,生产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30%,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高到99%;

大数据+医疗,让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4年入围“中国互联网100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

作为全省和贵阳市高新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近年来,贵阳高新区以大数据引领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呈现出产业加快聚集、行业深度融合、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打造出一条以创新为引领的优势产业集群,为发展不断催生新动能。2020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500万口径)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11.95%。

成绩的背后,是贵阳高新区充分利用大数据先发优势,围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不断延展大数据“触角”——将“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政府治理”“大数据+社会管理”等形式延展到三次产业、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纵深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大数据与制造业融合,从制造到“智造”。以中高端制造、中高端消费为重点,以实施全省“万企融合”大行动和贵阳市“三千工程”为主要抓手,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先后培育了航宇科技航空锻造智慧工厂、林泉电机精密微特电机两栖空间、雅光电子汽车高效智能整流模组自动化生产线等24个智能制造典型试点示范项目,其中,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性项目,13个项目纳入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性项目。

深入推进大数据与服务业融合,改善民生服务。依托高登世德、博大智能等行业大数据技术创新企业,贵阳高新区重点推动大数据与金融、商贸、软件开发、安全生产、餐饮食品、旅游、医疗健康等方面的融合,重点建设了“资产证券化云平台”“互联网+金融智慧终端服务”“那家网”“国安社区APP”等服务业融合示范项目,打造了“IBM——太极智慧旅游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等服务业融合示范平台。

深入推进大数据与旅游业融合,让在线旅游行业“独角兽”马蜂窝旅游网落户成立分公司,通过大数据深挖贵州旅游资源,宣传贵州,助力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融”起来的大数据,激发的能量不可限量。“接下来,贵阳高新区将不断挖掘大数据价值,加快推进大数据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领域融合发展。”贵阳高新区大数据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去年12月底,贵阳高新区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批2020年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贵阳高新区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累计达27家。

同时,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全省获批的两家之一。

同年11月,贵州航天云网等6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占贵阳市总数(9家)的66.7%,占贵州省总数(17家)的35.3%。目前,全区全年新增研发机构(平台)22家,研发机构(平台)累计达219家,其中,国家级(平台)26家。

此外,贵州航天云网的“贵州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监测与防护系统”项目,入选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这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安全集成创新应用项目。

“我们按照‘高、新、快、好’四字方针,加快构建以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贵阳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局局长陆秀峰说,为鼓励园区企业围绕大数据、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全区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科技立项项目78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达5250万元。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反渗透和纳滤膜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业务,凭借膜片制造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复合反渗透膜专业化生产企业,其产品已通过美国NSF认证和WQA金印认证,远销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土耳其、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巴西、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各地拥有自己的代理经销商和固定客户群。为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在贵阳高新区帮助下,目前已成功立项“印染废水处理用复合反渗透膜开发”,未来公司将朝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不断前行。

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并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的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立项“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机匣环件整体轧制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攻坚成果转化难关……

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已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6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全年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项,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0%,

2020年,贵阳高新区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的要求,突破层层难关,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4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71家,为全区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有效增强了科技创新供给。

构筑开放大平台

打造发展新优势

数据显示,2020年,贵阳高新区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4480万美元,完成进度排名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全年累计完成24861.58万美元,同比增长15.64%,完成总量排名全市第一;服务外包接包执行额累计完成17141万美元,总量、进度均排名全市第一。

数据之外,则是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予以支撑。

2020年,贵阳高新区结合实际,积极发挥全省“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优势,举全区之力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融入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积极引导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开拓国际市场;为外资企业提供投资咨询、落地注册服务;在确保境外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设在东京、以色列的离岸创新中心的宣传推介作用,挖掘对外交流渠道;引导电建贵阳院、交勘院、电力设计院等数字服务企业“走出去”,推动服务贸易(外包)发展……

一系列举措助推下,辖区内的外贸外资企业十分活跃。省物资集团迅速办理了拓展“一带一路”国家业务所需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打开了在加蓬、南非等“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业务;时代沃顿、航宇科技等外贸企业扩大了在欧洲、亚洲的反渗透膜、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等产品出口业务;电建贵阳院、贵州长通集团等服务出口企业扩大了在越南、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国家服务业务;贵州磷起点科技抓住境外疫情对国际饲料供应商的冲击机遇,依托国家政策,稳步扩大南美、乌克兰及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业务……

2020年6月,贵阳高新区在第三届进博会上现场签约外资项目2个,签约投资总额3040万美元;签约贸易采购项目2个,采购金额1.6亿美元,来自新加坡的锰矿、大豆等货物竞相装进高新“购物车”。

9月,贵阳高新区组织电建贵阳院、交勘院、航天云网等7家服务贸易(外包)企业参加了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现场签约5个项目,占贵州省8个签约项目的62.5%,签约金额3.3亿元。

同月,贵阳高新区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了贵阳高新(日本东京)招商宣传推介会,向40家日本大数据企业推介了贵阳市及贵阳高新区营商环境,促成了日本一般资源循环网与贵州恩科优策信息技术公司在共建软件研究院领域达成合作。

成绩是贵阳高新区攀登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见证,新的征程已然开始。

2021年1月,贵阳高新区获商务部批准正式从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升级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对于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开放型经济产业集群、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阳高新区将建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继续深入企业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引进和培育外贸市场主体,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持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基地在‘六稳’工作中的带动作用。”贵阳高新区国际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龙光标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雯文 杨蕾 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