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希亚,《歌手·当打之年》首发名单里唯一一个陌生的面孔,来自日本。
节目里,徐佳莹对观众介绍她,形容她是日本“王菲”级别的歌手。的确,如果《歌手》不改赛制,单从年龄和乐坛地位上来讲,1978年出生的米希亚,本来应该可以成为今年歌手的C位。
两期节目里,米希亚迅速展现了她作为“亚洲第一个唱海豚音的歌手”实力,但很遗憾,这一个标签没能被大家记住。
相比往年迪玛希、Jessie J的讨论度,米希亚的出现只能淹没在华晨宇周深毛不易的流量中。甚至,讨论度还不如不断强化的奇袭赛制。
为什么会这样?海外空降的大魔王还能否吸引观众注意?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第二季《我是歌手》开始涌现的外籍歌手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
2014年至今,这个节目迄今已经请来了至少16名外籍歌手,其中来自马来西亚的有3名,其次是韩国和俄罗斯,最远来自英国,其中2人获得过当季冠军。
如果要进一步对他们细分的话,大概可以划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华语音乐圈的外籍歌手。这些歌手普遍是华裔,国籍是受到中华文化圈影响的国家。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在中国两岸三地发展事业,而且精通汉语。
代表人物:曹格(马来西亚,第2季)、品冠(马来西亚,第3季)、陈洁仪(新加坡,第3季)、李佳薇(马来西亚,第3季)
第二类,是华裔歌手,但是国籍不在中国,但事业却在两岸三地同时发展。这类歌手通常精通英语和汉语。
代表歌手:李玟(美国,第4季)、林忆莲(加拿大,第5季)、杜丽莎(加拿大,第5季)
第三类,是来自亚洲儒家文化圈,但不受汉语文化影响的外籍歌手。具有代表性的是韩国歌手,他们大多不会说中文。
代表歌手:西拉(马来西亚、第2季)、郑淳元(韩国、第3季)、黄致列(韩国、第4季)、KZ谭定安(菲律宾,第6季)、米希亚(日本,第8季)
第四类,欧美系歌手。这类歌手通常不受到华语音乐圈的影响,在所在国家有较高知名度。
代表歌手:迪玛希(哈萨克斯坦,第5季),Jessie J(英国,第6季),小K(保加利亚&俄罗斯,第7季),波林娜(俄罗斯,第7季)
第四类歌手,也就是欧美系歌手的加入,是从《我是歌手》变革到《歌手》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歌手2018》歌王之战,国际化的李玟帮唱Jessie J
走到第5年之后,《歌手》很难再搜罗到有意愿参加节目的乐坛遗珠,加上芒果TV和欧歌赛此前的合作关系,《歌手》节目组就宣布会努力邀请欧美大咖加盟,增加舞台的国际化水平。
来自俄罗斯的波琳娜、小K,都曾拿过欧歌赛的奖项。
小K的平淡打破了观众对“下一个迪玛希”的想象
当我们做出这样的分类,我们会很明显的发现一些现象:
最容易淘汰的是第一类歌手,光良、曹格、陈洁仪都是在这个舞台上第一轮被淘汰的选手。这是因为他们实质上被纳入了华语歌手的同等地位评价,和一般歌手有类似的淘汰风险。
时至今日,不少观众仍为陈洁仪的首轮淘汰“叫屈”
第三、四类歌手最能带来独特的异域风格,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他们往往能长时间占据舞台不被淘汰。但请这两类歌手面临的风险却是最大的: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每次录制都需要回国(不能长时间在中国停留),参加节目的成本高于一般歌手。
更深层次的挑战是,请外籍歌手,必须回答好为什么请他们来中国的问题:外国人来中国上节目,单纯是为了让国人开开眼界吗?还是让外国人看看中国的乐坛?
不,除了有意思,还得有意义——让歌声促进两国人民友好,这才是请他们来的价值所在。
这样就意味着要保证节目播出期间,两国关系保持友好!
我们来对应一下最近5年歌手的国籍和一些政策上的对应关系。
迪玛希——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Jessie J——英国——两国进入“黄金时期”
KZ——菲律宾——关系回暖
小K——俄罗斯——铁
波琳娜——俄罗斯——铁
米希亚——日本——东京奥运
你会发现,为了实现完整播出不退赛的目标,节目组找人非常有前瞻性!因为他们在选择歌手的时候,就预见性地考虑到了当年的国家交往策略。
与此同时,在节目里增加了很多体现两国友谊的公益环节。当Jessie J夺冠时,连大使馆工作人员都前来祝贺。
所有有网友说,这不仅仅是《歌手》,而是《歌手·大国外交》,这一点也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