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早在古罗马时期曾有过雏形,但一直都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商业化。直到1744年,拍卖行这种以拍卖为手段的商业体系才最初形成,到现在,四大拍行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今天,就来盘点以下四大拍行各自发家和成名的精彩时刻。
苏富比
1744年苏富比于伦敦设立的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商之一。该公司原来是由山姆‧贝克Samuel Baker所创设,早年主要经营书籍拍卖,曾为史上杰出人士如拿破仑等人的大规模藏书提供交易机会。
1778年,贝克辞世后,他的外甥约翰•苏富比(John Sotheby)继承了这份家业,并使拍卖行的业务更上层楼,苏富比拍卖行也由此得名。即便日后(1863年)苏富比家族与拍卖行的关系止步,但其名称却保留至今,成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到了壹戰結束前,蘇富比的拍賣項目已從古籍擴充至相關的版畫、勛章與錢幣等類別。蘇富比也在此時遷往其位於新龐德街上的知名所在地,該址從此成為蘇富比的倫敦總部。遷移至這條充滿流行時尚的大街,同時也宣告蘇富比新世紀的來臨——畫作與其它項藝術品的成交金額終於開始超越書籍和文獻類的拍品。邁向更多元的拍賣範疇是壹相當審慎的決策,而引領此壹變革的要角是大師級畫作及素描作品。多元化經營的定調並為本公司日後在彼得•威爾遜(Peter Wilson)領導下所展現的爆炸性成長,奠立深厚良好的基礎。
威尔逊比对手们更早地意识到,艺术品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于是,1955年起,苏富比走出伦敦,在纽约、巴黎、洛杉矶、休斯敦等地开设办事处,强势扩张,逐渐垄断了重要艺术品的国际市场。到1977年,苏富比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得到了22倍超额认购,股价在18个月内翻了一番。而这段由威尔逊执掌苏富比的时期也被认为是苏富比的黄金时代。
▲威尔逊在1961年的一场拍卖会上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上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动荡,苏富比也陷入危机,亏损连连,资产价值减少到2000万美元。1983年,“救世主”美国房地产商陶布曼出现,以1.248亿美元收购了苏富比。成为苏富比新主人的陶布曼,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之前主要服务于艺术品经销商的定位,改成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现代化零售商,不仅为顾客提供资金、保险、存储、艺术教育等服务,同时还给他们这样一种自我认知:我是一个聪明、有品位的人。而且,苏富比还提供渠道,让顾客能够变成收藏家。他们拍卖美术品、古董、装饰品、珠宝等,一般每年举行春秋两季拍卖,并按成交价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获得利润。此外,也为私人交易充当经纪人和交易商,并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借款人可以用艺术品作抵押进行贷款。
▲阿尔弗雷德-陶布曼
如今,苏富比业务遍及全球34个国家,主要拍卖中心设在美国纽约及英国伦敦,并定期在世界其它13个主要艺术中心举行拍卖,包括香港、新加坡、澳洲、法国、意大利、荷兰及瑞士等地。委托的拍卖珍宝包括: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的藏书、温莎公爵夫人 (Duchess of Windsor) 的珠宝珍藏、积琪莲甘迺迪 (Mrs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的遗产、林布兰 (Rembrandt) 的 《Aristotle Contemplating the Bust of Homer》 、鲁本斯 (Rubens) 的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毕加索(Picasso) 的 《Garçon à la Pipe》 、培根 (Bacon) 的 《Triptych, 1976》 、巴登大公收藏 (Grand Ducal Collections of Baden)、清乾隆的黄底花卉葫芦花瓶、约有 5,000 年历史的「葛诺母狮」(Guennol Lioness)、贾柯梅蒂 (Giacometti) 的 《L’Homme Qui Marche I》 、《大宪章》 (Magna Carta)、美国独立宣言印刷首版以及小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的收藏品等等。
佳士得
作为苏富比的老对手佳士得要比苏富比晚了22年建立。1766年,一位来自澳大利亚佩思的苏格兰人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艺术品拍卖行,他的名字叫詹姆士•佳士得(James Christie),拍卖行也由此取名为“佳士得拍卖公司”。
▲詹姆士‧佳士得
1803年,詹姆士•佳士得逝世,小佳士得接掌公司。在他任职的近30年中,拍卖成绩平平,只是将拍卖行由原来的泡尔路搬到了国王街8号,如今那里已成为佳士得公司的总部。1831年,小佳士得也死了,有一个名叫威廉•曼森的人加入该公司,并掌管事务,公司于是改名为“佳士得和曼森拍卖行”。但曼森期间,拍卖成绩也不怎样,仅在1848年借斯笃大楼搞了一次长达40天的白金汉公爵藏品拍卖,也不过卖得77562英镑。1859年托马斯•伍兹加入该公司,执掌大权,公司又更名为“佳士得、曼森和伍兹拍卖行”。
从1968年开始,佳士得注意拓展国外业务,该年在日内瓦设立其第一个国外办事处,专营珠宝业务。1977年又在美国纽约设立办事处,并举办拍卖会,大获成功,1979年在纽约又设立一个新的办事处,名为“东佳士得”。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佳士得成为大众投资的股份公司,股票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这样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活力。
20世纪80年代是佳士得大发的年代,1980年纽约福特收藏馆的印象派画家作品卖得600万英镑,从此印象派绘画行情看好,有后来居上之势。1984年对恰兹沃斯所藏的71幅18世纪前欧洲伟大画家的作品进行拍卖,合计卖得2千万英镑,其中拉斐尔的一幅作品卖得350万英镑。同年在赛福克的埃尔卫登厅举行的拍卖会也卖得620万英镑。
1987年是佳士得輝煌的壹年。凡•高的《向日葵》創歷史最高紀錄,達2475萬英鎊。另壹幅凡•高的《欽克泰勒大橋》賣得1265萬英鎊。壹幅德加的作品則高達748萬英鎊。另外,壹部古登堡《聖經》賣得326萬英鎊;壹顆重64.83克拉的法勞萊的鉆石賣得384萬英鎊;壹輛布蓋提路易爾牌的轎車賣得550萬英鎊。1988年,凡•高、畢加索等人的作品都有拍賣好成績,像凡•高的《拉沃克絲像》賣得1375萬美元(733萬英鎊),畢加索的《耍雜技的年輕小醜》賣得209萬英鎊。
好事還在後頭。1987年是佳士得輝煌的壹年。凡•高的《向日葵》創歷史最高紀錄,達2475萬英鎊。另壹幅凡•高的《欽克泰勒大橋》賣得1265萬英鎊。同時佳士得在東方拓展業務,在香港成立太古佳士得有限公司,這是佳士得公司在1984年設立香港辦事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佳士得在香港的拍賣始於1986年。首次拍賣以19世紀和20世紀的繪畫及翡翠珠寶為主,拍賣總成交額超過1400萬港元(約179萬美元)。壹年後,瓷器和雜項也納入拍賣項目。如今,香港佳士得每年推出兩次拍賣,分別於每年的五月底和十壹月底進行。拍賣種類高達十項,從中國古代藝術品到當代亞洲先鋒藝術、西方珠寶翡翠及手表。
隨著業務日益發展,佳士得進軍亞洲,在各地設立辦事處,包括中國臺北、新加坡、中國上海(首個國際拍賣行在中國大陸成立的辦事處)、北京、印度孟買、雅加達、馬來西亞吉隆玻、韓國首爾及泰國曼谷;佳士得亦把其商標權授予以中國為基地的北京永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於每個設有佳士得代表處的國家,各個代表都是客戶與專家之間的橋梁,同時為客戶帶來世界各地佳士得的拍賣資訊。
嘉德
拍卖行在中国的发展,首当其冲要介绍的就是嘉德。嘉德是成立于1993年5月,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总部设于北京。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会。公司设有上海、天津、香港、台湾、日本办事处及北美办事处。
▲中国嘉德于1993年5月正式成立,图为成立时合影
嘉德拍卖是一个专业化的拍卖公司,公司的行政管理强调国际化,这为其它同行树立了一个典范。用西方的现代企业方式运营,行政及业务都由相应专家把关。嘉德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创始团队,绝大多数都是博物馆、图书馆和大学等机构或是国家机关出身,具有专业的艺术眼光和资源调动能力。
1994年3月27日,嘉德举办了第一次拍卖会,首场拍卖的成交额是1423万元,那时拍场落下的是被舆论界称为“当时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第一槌”,那场春拍更被认为是“中国拍卖业开始进入现代拍卖市场的标志”,引起整个社会,甚至世界级的反响。它向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都可能通过正当销售途径进入市场,也为日后业内创办艺术品拍卖公司做了很好的铺垫,把整个鉴定家、收藏家、买家、卖家、经纪人、评论家都带起来了,将整个市场树立起来了。当时中央电视台影响力很大的《东方时空》节目进行了现场报道:嘉德这声槌响预示着纽约、伦敦、北京三足鼎立时代的到来。
而后嘉德开创了中国拍卖行众多首次记录,第一个拍油画、第一个拍古籍、第一个拍珠宝、第一个拍邮票,也是国内艺术品拍卖首次设个人专场。
▲拍卖师胡文棨 中国第一锤
最近,去年就被CNN、 Dezeen等媒体评为“最值得期待的新建筑”,同时被诩为“首都文化交流新地标”的嘉德艺术中心,正式开始向公众开放。嘉德艺术中心位于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井商业街和新文化运动发源地五四大街的交界处,融商业与文化于一体。
从嘉德艺术中心的建立可以看出,嘉德不满足于只做拍卖行。作为嘉德文化集团的总部,嘉德艺术中心将汇集艺术展览、艺术品交易、艺术品仓储、文物鉴定与修复、教育学术交流、五星级酒店等功能为一体,是亚洲首家“一站式”的艺术品交流平台。寇勤介绍,“嘉德艺术中心是嘉德战略的一个项目,它是以嘉德集团发展为主要方向的一个平台和一个枢纽建设项目。” 用陈东升的话说,“现在新开辟的这些项目虽然不是一眼看上去就能挣很多钱,但是非常重要,而且很长远。”其中,艺术中心开幕后重点运营的项目之一就是嘉德典亚。“嘉德典亚希望引导大家多关注拍卖以外的另一种交易模式,希望通过它让更多人爱上古董、爱上与艺术相关的生活,建成一个多样化的、具有亲和力的,稳定长久的综合艺术平台,才是我最核心的战略目标。”
▲嘉德艺术中心
嘉德所做的拍卖、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出版,包括今后的艺术展览、艺术教育,将构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条。届时的嘉德将发展为一个覆盖面完整的大文化运营范畴,从单一的拍卖模式,走向了一个集团化、全面多元的战略发展方向。
保利
保利拍卖公司是中国拍卖行业第二批兴起的佼佼者。2005年7月1日正式成立北京国际保利拍卖有限公司,隶属于保利集团下的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近几年已经陆续在山东,厦门,香港,澳门,上海四地占领市场。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利拍卖迅速成为中国拍卖行业的“巨头”之一。离不开其特殊的背景,保利拍卖隶属于保利集团这一国有企业。国有性决定了保利在资金链以及市场运作上具有强大的后盾性,同时他们集团内部人员的独特身份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运作空间。同时由保利科技、保利地产、保利文化、保利能源等产业所组成的保利集团已在国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品牌产业链”,这种无形的资产成为北京保利拍卖最大的一张底牌。
▲中国保利集团
2005年11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首届大型拍卖会。徐悲鸿、吴昌硕、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诸多中国画坛领军人物的宏幅巨制皆名列其中。吴冠中《鹦鹉天堂》以3025万元的成交价创吴冠中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黄胄的巨幅作品《丰收图》以1595万元成交,从而使黄胄跻身作品超千万的画家行列。首场拍卖所取得的5.6亿元的成交额,也使北京保利一跃跻身于国内顶级拍卖企业之列。
然而,保利拍卖的突出表现还远不止于此,比如2009年秋拍的“尤伦斯夫妇珍藏书画专场”。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多数大牌拍卖行在风险面前都选择了保守策略,但保利拍卖展现了不寻常的胆识和魄力,最终以2.89亿元的成交总额、2件过亿元拍品的成绩奠定了北京保利在古代书画拍卖的优势地位,同时也提振了拍卖行业的信心。2010年春拍,保利拍卖再度上拍原藏于日本友邻馆的黄庭坚《砥柱铭》,最终以4.368亿元打破中国艺术品全球拍卖最高纪录。
▲黄庭坚《砥柱铭》
11年時間,近700億元總成交額、第壹只中國拍賣行業概念股,連續17次蟬聯內地藝術品成交額榜首。2016年更是聯手“藝術航母”聯姻“娛樂教父”,保利與娛樂公司華誼合作,落戶上海成立保利華誼(上海)拍賣公司。並在2016年12月舉行了首屆藝術品拍賣會,最終以累計成交額8.37億元收槌,正式進軍上海藝術市場。上海也將成為保利繼香港多地後又壹拍賣戰略性布局重地。
结语
四大拍行的創立發展,壹起展示了拍賣這個社會行為的演變。隨著拍賣的環境和時代的變化,拍賣的物品和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面對資源整合的時代趨勢,拍賣行作為二級市場,正在逐漸進入藝術市場前端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