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作为2019海博会重点配套论坛之一,由深圳市政府主办、深圳市贸促委承办的国际海洋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于15日正式揭幕,对如何推动和促进全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上有观点指出,新技术的运用将助推海洋产业进一步发展,未来需要建立更多产业集群。深圳凭借自身优势,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上已经“勇立潮头”。
新技术将创造更多价值
当前,“蓝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跨界话题,它既包括渔业、航运业,也内含了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业、油气方面的产业发展等。有观点对此认为,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以科技来推动海洋产业实现“颠覆”的机遇已经到来。
德国SAP中国区副总裁尹锦明认为,新技术能够显著地推进产业的发展,例如海洋产业中,海上风力发电和潮汐能都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政府也在不遗余力推进这些新能源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新能源在规模化上仍有提升空间,例如海上风力发电或者潮汐能仍受制于诸多因素,包括海洋环境、温度、湿度等,同时工程模块之间的协同数据非常多,建设成本高,难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周期与质量,如果有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就能很好地保障工程的准确性和高质量交付。”尹锦明说。
新加坡海洋科技企业Alpha Ori技术首席商务官Sanjeev Namath表示,在海洋领域中,云计算和AI是非常适用的前沿技术,“对船厂和交通运输公司而言,整个行业的最新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而对船只终端来说,及时获得实时信息也能够对船只进行跟踪。因此,新技术的运用可以为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
深圳海洋经济保持高水平
凭借着强劲的科技创新水平,加上丰富的海洋资源,如今,深圳被赋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这意味着深圳在海洋经济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6.3%,占GDP比重达10.1%。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等五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超过海洋产业总体增长速度。
同时,深圳还集聚了招商重工、中集集团、中广核、研祥智能等7000多家涉海企业,建成国家、省、市级海洋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50余家,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趋势逐步显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创新水平高,创新思维多,这有利于深圳在海洋经济领域内率先尝试做一些新的体制探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学科带头人何元安说。
未来需建立更多产业集群
如何更好挖掘海洋经济的潜力?目前,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政府、产业、研究机构实现更好的整合被广泛认为是一条有效路径。何元安在会上指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把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链、经济链和政策链、资本链进行深度融合。
“具体而言,是要把实验室的成果加快转化,并把通过一些单向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形成集成的、综合的解决方案,使其辐射面更广;其次则是要把研究成果在产业转化的过程中,把一些单向的产品和产业集成起来,形成区域化的、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集群式产业,才能充分体现出集聚效应。”他认为,海洋经济是全方位合作的经济,应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所协同”的模式。
在尹锦明看来,人才是任何产业或企业发展的基础,而政府对于人才及企业的赋能力度也在逐年加大。“海洋产业的产业链很长,除了‘国家队’企业之外,也需要中小企业的参与,如果能够将云计算、大数据赋能到中小企业,有利于推动这些中小企业进入到海洋产业分工中,政府对此也可以在其中做一些引导和支持。”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