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统计:3183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6分钟
新竹头前溪对于竹东人来说是…
头前溪是一条发源于雪霸台湾地区公园的河川,其流域面积566平方公里、主流长度63公里,流经新竹县市,喂养整个大新竹地区灌溉、工业、民生用水。水从头前溪上游流出后,沿途经历什麽过程,其实身为新竹人的我感到陌生不知如何描绘它的故事。我带著对水环境的疑惑,以老家公园路前曾经流经的圳道作为线索,透过访谈和的自身经验的对照,拼凑出竹东地区水资源的来龙去脉。
头前溪流域图(图片来源:国土规划地理资讯图台)
竹东圳水道追寻的缘起:乡镇小径的记忆
都市化已经彻底的改变表面的地貌,水路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楼房和柏油路。同样在台湾各地有多少地方也在都市化的浪潮下,圳道已经地下化或是消失。透过访问让我对旧时水环境的样貌多一分认识:
妈妈:“我以前上学走公园路旁边是有圳道的,路也没有现在这麽宽。”
爷爷:“以前家门前砌土沟的圳道大概2~3公尺宽,平时水深大概30公分。一两个月还会放大水清除圳道,和现在比起来那时候的圳道乾淨多了。”
我致电向农田水利署竹东工作站询问公园路上圳道的功能为何?站长说明:“行经在公园路上的竹东圳因为都市化现象,考量没有灌溉的需求,决定不予保留取水口。公园路前的竹东圳分渠,现在还保留一座排水门,让大水来的时候疏洪,避免水淹起来。”
圳道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拍摄绘制)
竹东圳的上游记行:一样水养百样行,竹东水专养冠军
沿著头前溪河道向源追寻,其中一条较大的支流是上坪溪,上坪溪水不只养出台湾的冠军米,世界半导体龙头台积电使用的也是上坪溪的水源,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冠军水”。冠军水的取水口位于上坪溪上游的“软桥发电厂”,在1926年由竹东二重埔的地方仕绅林春秀出钱出力请日本的技师在软桥发电厂衔接引用渠道,此举奠定新竹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竹东圳路线,上坪溪水一路流经员岽子、资源庄、上公馆、大窝、四重埔、三重埔
(图片来源:国土规划地理资讯图台)
竹东圳日治时期引上坪溪的溪水主要用途为灌溉使用,当时的农田灌溉面积有530公顷遍及竹东周遭地区。经过半个世纪,水的用途从灌溉转为产业供给,为新竹地区带来许多的就业机会,科学园区的规模扩大,晶圆生产大户的用水需求变得更为迫切,使宝山水库、宝二水库应运而生。1991年为满足新竹科学园区的用水需求,行政院农委会农田水利署新竹管理处遂著手将竹东圳施行改善工程,成为现今全长21公里、拥有14座引水隧道的竹东圳,且其中7号隧道正位于公园路上证明竹东圳行经至此。
竹东圳的水喂养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就台湾成为科技硅岛,引自同一处水源培育的冠军米也是竹东圳的灌溉范围。在竹东二重埔与三重埔交界地区是竹东冠军米得主庄正灯的农田所在地,他以鸭间稻的方式种植,师法自然不喷洒农药、除草剂,培育出芋香米。竹东圳承载的不只是民生用水,它成就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也喂养竹东的农业聚落。
竹东圳的中游:老圳新用,水泥柏油盖下的大排水沟
竹东圳的旧圳道失去灌溉功能后,如同许多都市旧圳道的命运,转而变成都市排水道。竹东镇上的中兴大排,就是原本的竹东圳旧圳道之一。当地人通常不这麽称呼,而是以中兴大排上覆盖什麽设施来说明它的存在,像是戏曲公园、仁爱停车场的底下覆盖住的是中兴大排。儘管中兴大排有部分被建成环境所掩盖,但它的功能不变的是都市的受水体,承接从山区流下来的山水以及从天落下的雨水。中兴大排的婆婆妈妈承袭旧时与水的使用经验现在依旧会提著衣物到洗衫坑洗衣服,这般景象像是时光暂留一般保留竹东镇与水生活的习惯。
中兴大排位置与使用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绘制)
中兴大排周遭近年对于河道初步的配置将河段分为水生态、水文化、水休憩,其中仁爱停车场与戏曲公园位于水文化河段,其周遭有中央市场与竹东天主堂,是常民生活与宗教信仰的生活轴带。中兴大排就横亘在竹东生活轴带上呈现部分开盖、部分覆盖的状况,保有水道意象同时兼顾停车场的使用需求。如同台湾大学新生南路三段的特一号排水沟的再现,将原本校园的围牆拆除后,恢复特一号排水沟的水循环,打开校园成为学生与居民的公共空间,重现水道轴带与常民生活的记忆。
竹东圳下游河滨风貌:自然治理的想像
对于在竹东生活20多年的青年来说,头前溪带的第一印象莫过于“竹东头前溪河滨公园”,那是许多人赏樱散步的地点,也是竹东腹地面积最大的河滨公园,河滨公园园区内有运动设施、种植花草、生态池,可谓是资源丰富的游憩场所。
仔细一想会发现竹东河滨公园提供的设施和城市中的都会型公园无太大的差异,儘管城市和河滨的环境资源不一样,但都市公园与河滨公园乘载的设施与活动却是相似的,我认为河滨公园的规划单位忽视河滨公园拥有的潜力,它可以是唤起人与水生活经验的场域。
紧邻竹东头前溪的河滨地带隶属多个管理单位,经济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针对水的输送排放进行管制、新竹县政府环保局针对公园环境和设备维护、社区发展协会及企业负责认养维护环境。头前溪的治理缺乏跨部门的合作,使现有的规划以既有设施的修缮为主,像是公厕增建、生态池接水。“河滨”公园若只是专注于设施修缮,将会使人失去对自然的感知能力,限缩创造与河道生活的可能。
头前溪河滨公园各单位告示牌(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借镜新加坡宏茂桥公园—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
竹东河滨公园是全国水环境改善计画中的一环,中兴河道污水截流改善水质后,不应只是进行设施的维护管理,更应该关注以自然为本的规划理念,才能真正重新定义河滨公园。
新加坡宏茂桥公园以自然为本的方式保留河川特性,凝聚自然与民众的互动关係。其中竹东河滨公园与碧山宏茂桥公园相似的特点是皆位处于河川旁边的公园,公园一方面有吸纳排水的功能,同时也是民众驻足的去处,在规划上这两个公园具有同样的环境要素。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的公用事业局(PUB)执行Active,Beautiful, Clean Waters Program其中一项旗舰计画是振兴碧山宏茂桥公园。这座公园的一侧有一条长2.7公里的混凝土运河-加冷河,实践联合国国际自然保育联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Nature Based Solutions),让环境与人的关係产生连结。
碧山宏茂桥公园旁的混凝土运河(图片来源: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的公用事业局)
新加坡有三个流域,分别是西部、中部、东部流域,公用事业局根据每个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徵聘请三家顾问公司,分别是Black & Veatch、CH2M、CPG作为规划顾问。顾问团队依据水域特性负责设计不同的流域,并将丰富的设计经验带给公共事业局,公共事业局则根据此设计指派不同的政府部门参与规划,如此让河域的治理不是只是一个部门的业务,而是能够从跨部门整合的角度看待水怎麽变成公园的连接器。 2009年ABC计画将运河整治的翻新计画改为公园整体的重建计画,企图创造蓝带与绿带结合的新社区,复兴公园和运河。现在碧山宏茂桥公园裡不只有散步的人,还有野餐、玩水、钓鱼以及丰富生物的多样性让公园拥有新的活力,创造以环境为本的规划典范。
碧山宏茂桥公园(图片来源: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的公用事业局)
新加坡加冷河改造设计总监Tobias Baur表示:“设计自然与创造自然的样貌远比设计与建造水泥渠道还更加困难。当在工作现场时,看起来很自然的设计才是最难的。例如在河裡摆一排石头,其实不要用排的,用丢的。”新加坡公用事业局执行长Khoo Teng Chye在规划中认为不应该只是美化混凝土运河,应思考运河和公园之间可以创造什麽机会。
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维在台湾的官僚体系中背后仍然以都市更新的动机推动都市的再生与活化,若要使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维真正的实现,应该是将规划的动机转换为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价值出发,加上政府之间跨部门合作才能具体实践。近年LASS社群创办人许武龙积极推动头前溪流域智慧水联网,联合经济部水利署、行政院农委会水土保持局、行政院环境保护署、行政院农委会农田水利署加入头前溪的治理,让治水的思维除了公部门的维护管理外,还鼓励民众藉公开透明的水资料监督水资源,其中便隐含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对环境的重视以及跨部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