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词典公布的2021年度词汇是“vax”(n.疫苗;v.接种疫苗)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又近年终岁尾,一波波的年度热词、年度汉字、年度流行语接踵来袭,再次提醒人们,汉语字词如此的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不只我们爱玩这种文字游戏,日韩新马等汉字使用区都热衷此举;而隔壁的字母世界,同样喜欢评选年度词汇。每年一度的字、词评选已成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人们用这种方式来记录生活状况和社会变迁,为每一年的经历留下醒目的标记。
这一年过得怎么样?——万千字词等你来“盘”
12月9日,202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揭晓,“难”字从“困”“迷”“变”“复”“缓”“拼”“忧”等36个候选项中一举获选。
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始于2008年,今年活动的总投票数逾1608万人次,创历年新高。
“难”只是近段时间受到关注的热点字词之一。
早在上个月19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领衔的“汉语盘点2021”举行启动仪式,拉开了这一波年度热词/年度汉字/年度各种“十大”评选潮的序幕。
启动仪式上,快手大数据研究院现场发布2021“快手版”年度热词,分别是“疫苗接种”“袁隆平”“禾下乘凉”“河南暴雨”“反诈”“航天”“绝绝子”“东京奥运会”“yyds”和“建党百年”。
进入12月,“汉语盘点2021”又发布“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
忙着进行热词热语盘点的人还有很多。
12月6日,搜狗输入法通过征集整理网友投稿,发布了“2021国民年度流行语”:躺平;社交牛X症;yyds;绝绝子;小丑竟是我自己;拿来吧你;夺笋啊;我emo了;你好像有那个大病;蚌埠住了。
不是重度网络使用者,恐怕以上流行语中有一半以上不知道是啥意思,这里的“国民流行语”基本等于“网民流行语”。
作为国内唯一以“纠错”为特色的社会语文运用专业期刊,《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十大语文差错”。今年的“十大流行语”已经于上周诞生,分别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元宇宙。
——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几乎所有的评选里都出现的“yyds”,在此处缺席。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说,“yyds”在进入专家讨论环节之前,就被编辑部删除了,因为评选的是母语的年度流行语,字母词不是纯正的汉语符号;“绝绝子”“夺笋”等也同样,在构成上“游戏化”倾向明显,与典型的汉语构词规律有出入。
不愧是“语林啄木鸟”,时刻以纠正语文差错、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健康发展为宗旨!
有意思更有意义——大家都爱“文字游戏”
每个年底都是各种总结归纳大爆发的时刻。五花八门的政治经济盘点之外,语文盘点也渐成主流之一。
越来越多的媒体、词典、网站、机构等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年度字词盘点,从规模、影响力、丰富性来看,“汉语盘点”系列活动当属其中的带头大哥之一。毕竟其组织者是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商务印书馆这个级别的权威与老牌机构。
“汉语盘点”评选活动始于2006年,最初是次年年初进行前一年的评选,自2010年开始改为当年年底进行,随后确定为每年的12月20日揭晓结果。
最近几年的“年度汉字”分别是享(2017年)、奋(2018年)、稳(2019年)、民(2020年)——可以看出这个评选比较官方、大气。今年的年度汉字是啥,五个候选(“治”“减”“航”“云”“清”)已经公布,再过一周就可见分晓。
其他的词语评选活动也都有着或长或短的历史。比如“十大语文差错”的评选开始于2006年、“十大流行语”的评选始自2008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开始于2010年;而在热点词语之外,还有“十大互联网术语”“十大新词”乃至“十大表情符号”“十大弹幕”等等。
乐于这种“汉语文字游戏”的,并不是只有咱们中国,汉字使用地区都热衷此举。甚至日本还要比我们早得多。从1995年起,京都清水寺每年12月都会举办“日本年度世态汉字”评选活动,每年向全国征集一个适合该年日本世态的代表性汉字,用以表现该年度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
韩国从2001年开始每年都推选“年度汉字成语”,由韩国各大学教授、报刊专栏作家和知识界名流共同推选,以呈现当年韩国国内的社会现象。
马来西亚同样是一个深受浓厚中华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其“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于2011年开跑,首度当选的字为“转”。
新加坡“字述一年”活动也开始于2011年,当年在通货膨胀以及经济不景气的境况下,新加坡民众把“涨”字选为年度汉字。
喜欢用某一个字或词来概括一年来社会生活的只有汉语圈吗?并不是!
英语世界的几大词典巨头——柯林斯词典、剑桥词典、牛津词典、韦氏词典等,每年都会公布年度词汇。而且普遍在每年的11月就亮相。
今年牛津与韦氏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两家公布的年度词汇都是“疫苗”:在2021年,“疫苗”一词的含义已远超过医学范畴,它也处于诸多争论的中心,比如个人选择、政治立场、职业规范、学校安全、医疗不平等。据称,该词在韦氏词典上的查阅次数比2020年增加了601%,比2019年增加了1048%。
疫情是全世界的共同话题,如果将“疫苗”选作中国的年度词汇,相信也会有很多共鸣。相比之下,剑桥与柯林斯两家的选择跟中国人的体验则有一定距离:
剑桥版的2021年度词汇为“Perseverance”(毅力),这个词的入选,得益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任务,今年2月登陆火星的漫游车名字就叫做“毅力号”;而柯林斯版的则是NFT(Non-Fungible Token的缩写,中文翻译为“非同质化代币”,是记录数字资产所有权的唯一数字标识符)。柯林斯表示,NFT在2021年的使用率增长了110000%。
这些年度词汇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一方面今天的世界有着同此凉热的大势,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关注重点。这种相同与参差百态正是多元化世界的魅力所在!
语言折射时代——一个词语一段细微处的历史
10月6日,驻美大使秦刚在某主题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用7个“热词”,包括“逆行者”“躺平”“凡尔赛”“饭圈”等,向美国公众介绍了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和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这也引起了国内网友们的关注。
秦刚说,他希望通过这组词汇,协助美国民众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和中国人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可见,一个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一种风潮、一种思想。记录历史或反映现实,固然需要翔实的长篇大论,但有时候一个字、一个词也能描述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年度词汇的评选,反映了一年来的社会风气、民众情绪或关注点,多半是这一年中人们因最为关心的事件而使用最多的词汇。这个词汇可以勾勒年度热点,浓缩时代精神,帮助人们以小见大、以微知著。
比如今年的十大流行语,跟教育有关的有三个:双减、赶考、鸡娃。相比2020年的几乎一个没有,无疑体现了今年教育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
年度词汇的评选,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对国家民意、社会焦点、舆情走向的集中反映。
一个词汇,同时也是一个总结、一段记忆、一种形容。不同人的总结和记忆并不尽相同,但都是历史的一种注脚。
语言属于每一个具体的人,也属于一个时代。语言描绘了我们个体的情绪色彩,记录了我们的生活,也展现了我们所处社会的整体方向。
2021年很快就要过去,不管这一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一个新的起点即将开始,希望下一年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充满美好与阳光的词汇。